名師與明師  

  請讀者先下個定義好嗎?關於「名師」與「明師」的差別在那裡?

為什麼末學會想到這個問題呢?實在是因為有很多修行人,長久以來被先入為主的觀念嚴重繫縛固步自封,因而無法進入佛法內門實修,不免心有悽悽焉。在正覺教團電視弘法──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10集,正光老師開示:名師與明師的差別時,曾經先請問讀者下列四個問題:

第一、將佛教道場建築得金碧輝煌、又高又廣,就是大道場嗎?

第二、徒眾眾多的道場,就是好道場嗎?

第三、名聲及徒眾廣大的名師,就一定是真善知識嗎?

第四、在學術界有所成就、名聲遠播,就一定是真善知識嗎?

正光老師接著說:如果以上這四個答案都持否定的看法,表示你很有智慧,能夠分辨世間的表相,不為世間表相所迷惑,那麼這樣的人就容易與真善知識相應。

  從老師的開示當中,末學不由想起一件事:

偶而到附近的公園參加早起的太極拳暖身,教練羅師兄看起來很有善根,心性也不錯,故而贈予《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二本書並談及無相念佛的功夫將來可以明心,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行者也可以上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沒想到教練場上虎虎生風的大男子,談及此卻馬上苦笑說:「我只要能下品下生就不錯了!」一下子身材矮了半截!

「師兄!下品下生是攝受犯五逆十惡的人,您又沒有犯五逆十惡重罪,為什麼如此小看自己,而且您平日很孝順父母又一心念佛,只要把無相念佛的功夫作得好,將來一定可以上品往生的;如果明心,不但可以上品上生還兼得無生法忍!只要您願意到正覺講堂來學習正知正見,二年半的功夫,可以勝過以往二十年的功夫喔!」

師兄曰:「人生這麼短,八萬四千法門那麼多,那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學啦!還是一心唸佛最重要。我介紹你看○空法師的節目,我已經看了十幾年了,理路非常清楚。修行人最重要的是一門深入老實念佛;如果學得那麼雜,反而什麼都學不成。」果然沒錯,正是○大師的口氣!想想,真的很無奈,念佛快二十年了不懂「觀經」中所說的九品往生所相應的內涵(註1),竟被「名師」誤導,將自己以五逆十惡之徒所往生的品位歸屬──下品下生!末學真的很無言也很難過。

「師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指月之指並不是標地,目標都是尋指找月啊!就像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樣,目標是羅馬。如來藏不是法門之一,祂是我們證悟的標地,無相念佛也是淨土法門──它是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所提倡的念佛法門,而且功夫更專精更細膩。」(註2)

對方回答:「因為這是五濁惡世,煩惱障礙逆緣很多,所以還是要積極求生極樂世界。在那邊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好修行,才不會六道輪轉。」看來心志堅固難改。

末學:「可是,在那邊修福的機會少,逆境少,不容易修除習氣性障也難以培植福德,而且下品往生要在蓮包待很久很久,仍然要不斷熏習正知見: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才能花開見佛,時程非常久遠。你要相信如今娑婆世界真的有善知識,可以教導我們解脫的正理,可以明心乃至見性,在佛道上可以快速前進。」

「我還是決定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好啦!一門深入!」

 

  也不能怪眾生被誤導,這就是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的普遍現象;所謂末法,平實導師說,不是學人的根器而說現在是末法,而是大法師們的根性是末法。

平實導師在《實相經宗通》第五集80、81頁,開示:

「正覺法雨如似傾盆,眾生不易接受。但是我們必須儘量把正法的因緣送給他們。至於他們要毀謗或者要認同,那就是他們家的事,我們管不著。我們所要作的,就是儘量把法緣給他們,讓他們儘量可以分辨什麼是正法、什麼是相似像法。假使有福報,遇到了正法弘法的時候,又有大善知識可以依止,才能以長劫入短劫。」在此書第106頁又說:

「所以,諸位千萬要記得,不要求中品往生極樂世界,也不要求上品中生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上品中生去那邊要在蓮花裡面待一個夜晚──在那裡要先過晚上這半天。得要先待在蓮花宮殿中一個晚上,聽聞佛法相當於娑婆世界的半個大劫;等到明天一早蓮花開了,見到 阿彌陀佛時,人家留在娑婆世界繼續在正覺同修會中修學的人,後來遇到 彌勒佛,早就當阿羅漢又已經入地進修好久去了,現在都不知道已經到第幾地了呢,那你要走哪一條路?對一般人來說,上品中生是求不可得的,但是我們卻希望諸位還可以擁有更好的路:你可以求上品上生,去那邊聽 阿彌陀佛說完法,拿個無生法忍立刻就回來,這時已經入地了;然後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後,遇到了 彌勒菩薩成佛時,那你可能進步到第幾地?我可不知道了,種種可能都是存在的。可是,上品中生的人,當你入地時,他還住在那朵極樂世界的蓮苞宮殿裡面,享受宮殿裡的生活,都還沒有過完那個晚上的一小時呢。那你要選擇哪一種?有智慧的人自己衡量看看吧!」

  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夠衡量佛道的進程,而信受真正的善知識給我們的建言;真善知識實難值遇,要深信當今真的有地上菩薩住世,可以教導我們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乃至可以在人間世世修行成佛。只要肯願意低下心來看看 平實導師的所有著作,用經典如實佐證,就能明白 平實導師救護眾生的悲心;只要願意跨入正覺的大門聞、思、修,然後重要的是發起利樂有情的菩提心,時節因緣成熟,就能親證「本來真面目」,如此佛道的進程必定可以化長劫入短劫。

菩薩要成就佛菩提道,每一個階位都需要有真善知識攝受;如果沒有真善知識來攝受,就無法進入下一階位修行。這也告訴我們:真善知識也就是明師,一定會根據學人的根器來教導,傳授三乘菩提的實證法門,能夠讓隨學者很迅速成就佛菩提道。

可是,這樣的道理很多眾生不知道,在這末法時代,眾生由於害怕被騙,難免會去依止身著染衣有名望、有名聲的表相「名師」,這些「名師」專門在講與佛法不相干的「相似佛法」的世間法,因此才需要透過真善知識不斷的教導──無所求地一再的提供大量法乳餵食有緣眾生,來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假以時日,眾生才有可能被感動而接受正知見,終究才能理性判斷「名師」與「明師」的差別。

  聰明的學佛人,當然是要依止「明師」--有實證的善知識來如理的學佛,這樣佛的正法才能永續流傳。

 

註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CBETA, T12, no. 365, p. 346, a12-13)

 

註2:《觀無量壽佛經義疏》卷3:「如勢至圓通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此明佛常念眾生。若子逃逝雖憶何為。此明眾生不念有應無感也。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此明眾生念佛感應道交也。此實彌陀世尊同體大慈悲善根力隨緣赴感應物垂形。」(CBETA, T37, no. 1754, p. 295, c5-11)

(觀經中也提到 「憶佛念佛」,當然是指無相的念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