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墓碑的省思  

一個老朋友,雖然相識才一年多,但因他的年紀已經八十出頭了,所以說是老朋友,也許尊稱他為長者比較恰當。

老朋友在六個月前因為胰臟癌往生,走得安祥自在,生前一切自己安排妥當,沒給家人帶來任何的困擾,只留給親友許多的思念和悲傷。

初見長者,很偶然,卻覺得很親切,是其孫子輩載他到附近的宮廟上香,順便散步散到我們家的宅院了,那時只覺得長者氣宇不凡、談吐不俗,相談之下更覺其人謙沖為懷;老朋友曾在桃園縣勞工局長任內塑建石門水庫附近的大白衣 觀音立像供人瞻仰,無數來來往往的遊客爬石門山累了,則於此觀音像座前憩息冥想,喝粥品茶,可謂是功德無量。臨行時,末學與之結緣《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二書,老友欣然接受。

之後,末學亦常摘錄「正覺教團電視弘法」分享,互談佛法甚是歡喜。半年前,從其當校長的女兒寄來網路訃聞:長者往生了!著實震驚一陣子,很短暫的友誼卻有著深刻的記憶。藉著前往拈香時刻,再和老友的校長女兒結緣《禪-悟前悟後》《心經密意》二書。其女聲稱:老爸走了仍不放心愛女的心靈歸依處,所以才會讓她想起老爸在電腦上也許還有很多好朋友不知此訊,因為老爸生前常常和她談及末學,所以她寄了網路訃聞。這件事的確不可思議,莫非是 佛菩薩早就安排好?在人生的愛別離苦中,其女得此二書如獲至寶,即便親自前往臺北聆聽 平實導師的講經說法,真是令人讚歎!

老友生前曾寄給末學這篇網路文章「震撼世界的一塊墓碑」,今天憶及長者不免再次閱讀,另有不同的感受與思惟方向,遂提筆為文與朋友們共享共勉,也許您早已看過,又何妨重讀一遍,或許同樣有不同的感受。碑文序曲如下:

「人的最大缺陷就是不自知,人生的失敗,均在於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過度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當一個人為改變任何的人與物而生起大妄想的時候,恰恰也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來禍根。所以人生的立點與支點永遠都在改變自己上面,而只有改變了自己,才能獲得改變外境乃至世界的能力。

在倫敦聞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這塊墓碑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也沒有。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的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一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碑文如後:

 

震撼世界的一塊墓碑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來沒有受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小、短了些,決定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邁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我的家庭,但是這也很難。

當我尚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社會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改變了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萬千,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非洲之子-曼德拉,一部活著的傳奇

「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如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之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制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

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真的!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點不是地球,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是別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靈。要想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

 

這才覺得自己真是孤陋寡聞,竟然不知曼德拉是何許人也?不免好奇上網查詢一番,喔!是名人吔!相關資料大略如下:

「一生為人權奮鬥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5日與世長辭,世界各國同表哀悼,全球民眾也紛紛向曼德拉致敬。歐巴馬在聲明中說,我們失去一位最有影響力、最勇敢也最善良的人,「這個世界不可能再有曼德拉這樣的偉人,他為了其他人的自由,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他的成就超過任何人所能預期。」歐巴馬深受其啟發。

聲明中強調:「曼德拉的生命啟發無數人,我就是其中之一」。歐巴馬第一次參與政治,就是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之後曼德拉在1994年當上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則於2008年當選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兩人之間還發展出親密友誼。歐巴馬已下令白宮和公家機關降半旗表哀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推崇曼德拉對抗種族隔離獲得勝利,對人類進步做出貢獻。中國在冷戰時期,一貫支持南非黑人對抗種族隔離。曼德拉任內致力於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和實現種族和解,消除貧困和不公。」喔!原來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

 

有個親教師看了末學轉寄的碑文說:這篇碑文很有意思,學佛者當如是觀,外面所顯現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如來藏所現,所以說一切眾生即如來藏。

我還沒有親教師們對禪淨一如的了達,我們也不參與政治。個人只是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符合一個菩薩行者的行誼:就像懺悔、發願、廣結善緣、除習氣性障、培植福德智慧資糧……林林總總的菩薩行,不都是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嗎?當我們不斷地懺悔淨除七識心垢穢雜染不淨的種子,那麼如來藏中的善淨法種便逐漸增長,一增一減即是不增不減;當我們不斷地勇發救護眾生的清淨大願,在三輪體空中常行財施、法施、無畏施時,隨著福德與日俱增,心量就會越來越大,救護眾生的心便越來越悲初。因著福德的累積,智慧與日俱增;在無量世的菩薩道中廣結善緣,即是攝受眾生、攝受未來的廣大佛土;因為用心修除習氣性障,貪瞋癡慢疑便逐漸減少,由於努力降伏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等等,心所法的善十一(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自然漸漸湧現,於是信、進、念、定、慧五力得以滋長;當我們時時刻刻只想到利益眾生而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利害,本身就會像一塊大磁鐵,自然吸咐週邊的小鐵片,要攝受眾生是比較容易的。

佛陀在世的時候,第一次來進謁的弟子,都會請 佛開示:「請問弟子要如何修行?」佛陀一定先告訴這個弟子:「你要做一個人,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國家善盡義務的人。」人做成了,再告訴他要布施植福、持戒證果……也就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這些都能做到了,再開示「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的道理」;乃至因著福德的累積,終究有因緣證悟佛菩提。佛陀的開示,無一不是朝向改變自己,趣向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真實義理,當他有能力成為一個菩薩行者時,才能荷擔如來家業,自然有力量改變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這才是真正的莊嚴佛土。對 佛陀和善知識的教誨能夠如實信受奉行的人,將來也能逐漸實證三乘菩提,而有種種的功德受用。

因著老朋友的往生和生前寄來的此文,讓末學再次沉靜下來獨處深思熟慮,依止於從來無生的第八識如來藏,寂靜極寂靜;更發覺過往的前七識心是多麼雜染不淨,眾生的意識心更是躁動不安難以止息;若能每日靜心片刻,就像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在 平實導師所著的《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中有開示:

【一切穢土、一切佛土都是依眾生心而有,所有的十方世界國土都是因為眾生的如來藏之中有大種性自性以及業力、願力的緣故,所以十方世界國土才能形成,不是外於眾生心而能形成的;所以不論穢土或者淨土,都是眾生心以及佛心共同成就的。所以你如果想要成就未來佛地的莊嚴佛土,你就應當攝取眾生。】

 

在攝取眾生,努力實踐菩薩道的六度十度萬行中,與這塊墓埤的省思相輝映,即努力地改變自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一般人無法思惟的層面是,從此還要依止 諸佛菩薩的教化,向上一路,認識真實的自己,遠超過世間人所想像的自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