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由於邪見而這樣「循環五處」觀察錯認為究竟時,或者單單證得其一的欲界中欲樂境界,或者證得其中的二種、三種、四種境界時,認為自己所證的其中一處是究竟的涅槃境界,因此落入這五種外道涅槃中,成為外道「五現涅槃」,落入外道見中,一定會成為「惑菩提性」的外道見。這就是第十種外道建立的五陰中的「五現涅槃,心顛倒論」。為什麼 世尊特地強調是「五陰中」的「五現涅槃」呢?因為這五種境界全都沒有破除五陰,全都落在「五陰」境界中,都還談不上五陰的區宇,所以是「五陰中」的「五現涅槃,心顛倒論」。】[8](以上錄自拙著《楞嚴經講記》第十五輯)

以上五種外道所認為無生無死的涅槃,都只是妄想所得,其實都落入「後後有」之中,不能自外於三界生死輪迴之久續不斷狀況,將永遠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等苦;這樣的外道涅槃與真正解脫生死輪迴苦的佛教所說涅槃,全然不同,因為死後全都不離「後後有」,即是永遠無法脫離三界境界,未來將繼續不斷地受生而有無量世的「後後有」,世尊說此等人名為「於後後有妄生計度者」,也就是對於自己仍然存在的「後後有」妄自計度,誤認為已證涅槃、已得解脫。佛法中說的二乘涅槃,是我見已斷、我執已盡而出離於三界境界之外,以後再也無生無死的無境界境界,名為「後有永盡」或「不受後有」;所以阿羅漢們都聲稱「我生已盡,不受後有」,世尊則稱阿羅漢們對於自己的「不受後有」都是「知如真」。

在四大部阿含諸經中同樣都說阿羅漢是「我生已盡,不受後有」的,例如《大集法門經》卷下云:「如實觀故,即離塵離貪,得解脫智;解脫智起,即得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9] 亦如《中阿含經》卷24〈4 因品〉說:「彼如是不見已,則不受此世間;彼不受已,則不疲勞;不疲勞已,便般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10]

然而外道那五種所謂的現前可見的涅槃,全都是主張要再受其中的一種後有,也必然會在死後重新再受生而取得其中的一種後有,即不免輪迴生死而不得涅槃。所以,二乘涅槃是無生無死的,也是不受後有的——不可能再有後世的意識心存在,更不可能再有後世的色陰存在而享受雙身法的淫觸境界。大乘涅槃則是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第八識獨住的無生無死究竟寂靜境界,絕非外道所住的如是識陰或意識生死境界。如是大小乘賢聖的涅槃,容於後面章節中再行敘述。

 

《正覺電子報 第98期 第14~16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