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36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36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那麼這一些林林總總的狀況,您就不難瞭解說,是不是一定要有所謂的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夠學佛。當然,其中所謂的看破紅塵,並不一定是真的看破紅塵,這個道理前面就已經說過。但是反過來說,學佛了以後要如何看破紅塵?現在就要藉著世俗的紅塵,來說明佛法裏面的紅塵是什麼意思。

取世間紅塵的意思,說紅塵是紛紛擾擾,我們世間中,何處紛紛擾擾、變動不止?譬如說,我們看到的山河大地,我們聽到的種種聲音,我們聞到的種種香臭,我們所嚐的酸甜苦辣,我們所碰到的冷熱細滑,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這個統稱爲六塵,也就是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一直在變動,生生滅滅,來來去去,所以才說滾滾紅塵。

聽到這裏,你可先不要說,這樣我已經看破紅塵了。爲什麼我會這麼說?剛才講的六塵只是什麼?只是滾滾紅塵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紅塵滾滾,那麼到底是誰隨著它而變動,而有滾滾?當然就是要有心去領納這些塵境,這個心相對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識,也就是所謂的六識;領納塵境之時,同時隨之而變動,所以才叫作滾滾。可是六識生起的過程又是如何呢?佛開示說根、塵爲緣才能生識,所以換句話說,六識的生起還得要有我們的六根爲緣,也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根,才能夠生起我們的六識,來具足領受這滾滾紅塵。所以,這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的十八界,就成爲我們每一個人的紅塵。每一個人十八界就是自己的紅塵,在其中滾滾而不自知。

當我們進一步看清楚這十八界的一一界,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虛妄法;而且要進一步確認說,在這些法的背後有一個不虛妄、真實的法界實相常住不滅,而且必須真正的確認這一點。當您這樣心得決定不再改變的時候,這樣才可以說初步地看破紅塵。不是說,只要能夠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已經解脫自在了;因爲領受六塵世界的自己的六識,跟作爲生出六識的緣的六根,也一樣是這樣虛幻不實。因爲您雖然知道六塵世界是虛幻不實的,可是在內心的深處,其實是一直想要擁有領受清淨六塵世界的自己;當這個事實存在的當下,其實你就是一直在愛惜自己的六根、六識,而不願意放捨。而這個十八界就是 佛所開示說,應當要放捨的五陰。如同 佛在《增壹阿含經》裏面這麼開示說:【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豈非欲離生死、求無爲道,故作道乎?然五陰之身實不可保。」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學道者,以求無爲道、滅五陰身,以是學道。」】(《增壹阿含經》卷十六)這樣子一來,六塵、六識、六根這十八界中,你願意捨棄的,只有占三分之一的六塵。怎麼可以說,這樣就已經是看破紅塵了呢?

這就好像說有一些善知識,他教導學人說:「佛法就是要教人家可以離開貪瞋癡啦!然後能夠離開貪瞋癡以後,就可以了脫生死了。」這個目標很吸引人,對不對?所以他就教人怎麼樣?要努力地去去除生活中的貪瞋癡,不要有種種的貪欲,包括什麼?不要貪男女色,不要貪美食,不要貪什麼華麗的服飾,乃至不要動不動就生氣,還要善待曾經讓你動怒的對像,說那樣叫作逆增上緣、善知識等等。並且又跟你講說,要勤修忍辱來降伏自己的貪欲瞋恚,然後還要觀察世間的山河大地等種種法是緣起緣滅、都是虛妄的。結果,都還是在如石壓草之般!也許他還進一步教你說,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被境界所轉,要始終掌握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被貪瞋癡所束縛,而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都認爲說,這樣就是解脫。其實,這樣在佛法中,不是真正的離開紅塵;只是離開一個相對上比較染著的紅塵,而安住在一個相對上比較清淨的紅塵罷了,依然是在三界之中,依然是在生死之中;只是未來世可以享受一下今世所修的福業罷了,福報受盡以後,還是要在三界中繼續流轉。如前面所說,其實他只是放下「我所」罷了,他沒有進一步去觀察說,「我」其實也是虛幻不實的。

所以,這樣的善知識就把禪門中的一句話說「大隱隱於世廛,小隱隱於山林」,解釋說:「假如心有所執著、心有所繫縛,不管生活在什麼環境都不會自在的;假如你心無罣礙,處於皇宮華廈和居於洞穴中、茅穴中,那都是一樣的,何必去作什麼分別呢?」其實,這都是在六塵境界上的貪著與否去作文章,依然沒有進一步去探討說,六根跟六塵、六識的關係,乃至於說六識是不是爲虛妄的問題。這與禪宗祖師所開示的,就又多隔了一重山!因爲這一些所謂學佛者,都是一些自了漢的心態,想要自隱於山林之中好好修行,所以這叫作小隱。可是菩薩真正悟了以後,卻是「入廛垂手,接引衆生」,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菩薩是陷身於紅塵之中,其實從來都是無比的安隱,所以叫作大隱。

那麼既然紅塵一詞已經廣被學人所使用,所以未嘗也不是一個可以讓學人瞭解佛法的方便。要真正的知道紅塵是什麼,看破它,那才真正是學佛的開始;否則,都只是在探討佛學,拿佛法來作學問上的研究,跟真正的佛法是了不相干的,充其量只能作學術的研究。可是問題是,佛法明明是可以親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