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27

學佛釋疑(二)第27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有念與無念似乎相違背,究竟要如何才好? 

另外說,其實對於這個有念與無念,其實對於證悟者本身來講,它是不矛盾的。我們來舉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的一段開示,為大家來舉例,六祖說:「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這一段開示就是說:真如自性的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就是說真如心第八識,祂不是木頭,祂是有菩提性的了知性的;但是祂這個了知,是離六塵的了知,離我們六識心本身這種見聞覺知的這種心性的。祂的這種念——相較於我們的意識心而言,我們說這樣的念是真如,因為有祂的真實自性的。有什麼真實自性呢?祂有這個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相性自性等七種性自性的。因為有這些性自性,然後來成就萬法,所以起念;祂這個起念,並不是我們在六識中見聞覺知的念,所以六祖說:假如沒有這個真如心,眼耳色聲當時即壞。表示我們這個五蘊十八界一定要依靠這個真如心,才有辦法繼續在現象界中運行不斷;等到你最後捨報的時候,這個真如心離去了,你這個五蘊壞滅,這是法的現象。所以對於這個真如自性起念,並不是說我們這個六識心本身讓祂不分別;讓祂自己想著說:我現在自己是住於空性,我不對六塵起念。那就是真如心。那完全是不一樣的。他已經說得很清楚:非眼耳鼻舌能念。那當然眼耳鼻舌能念是包含了意識、意根。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對六祖大師的開示,要把它記下來。

同時六祖還繼續說:「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個地方告訴我們說,真如自性這個起念,祂能夠支撐著五蘊十八界的運行,能夠讓六根有見聞覺知;可是祂自己的這個真如,人無我、法無我性不染著萬境,祂真性常自在,就是祂那個真如法性——人無我性、法無我性,常常都是恆不變異而且自在,不受五蘊十八界所相應的煩惱所染著。所以經中有說:「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也就是說這個真如心,祂在與五蘊十八界共同運行的時候,能夠了知這個業的內容,能夠了知六識的心行,能夠在藉著根塵相觸的時候,現起一切六塵內相分,以及這個相應的心所法,可是祂本身卻於第一義而不動。第一義的意思就是真如——人無我、法無我、寂滅、真實、如如。

所以對於真實開悟的人,當他找到自己的自性心——第八識如來藏——的時候,他瞭解:能夠開悟的這個心是意識心,意識心是有念的;意識心在念念不斷中尋找著,哪一個是我的這個本來面目?哪一個是我的這個實相心?當祂找到這個實相心以後,發現到說,自己本身是虛妄的,可是實相心本身是法爾常住的;祂法爾就有這種真如法性,沒有辦法被任何一法所改變;祂法爾存在,不是經由任何因緣而出生的。所以祂不在六塵中見聞覺知,並不是由我們這個意識心,把祂改成說不分別就是一樣了,祂完全不一樣。所以說能開悟的妄心——意識心,祂是有念的,所開悟的另一個如來藏心,是無念的。

對於建立正知見以後開悟者而言,一點都不矛盾,而且知道說,這才是法界的實相。而如果會在這裡感到矛盾的話,發現的人就知道說,這個法義本身已經是有問題的。善知識告訴你的這個方法是有問題的,因為經教並不是這樣教導學人的,佛陀的法也不是要你把這個有念心,強行要讓祂變成無念心的。而這個是要知道說,原來是眾生皆有八個識,八個識的心性各個不同,各有祂不同的功德,這些功能。所以說建立正知正見非常重要,你建立了正知正見以後,就不會在有念與無念而產生矛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