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戒,就算有戒體了嗎?怎麼樣的修證,才能算真正持有戒體,才能叫作持戒,否則只能叫作修戒;到底聲聞、菩薩的

「修戒、持戒、戒體」是以何為標準呢?

 

敬請看以下 親教師根據 佛陀在《菩薩優婆塞戒經》中的教示指導: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30

 

菩薩正行第30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菩薩解脫超勝二乘

 

錄部分經文如下:

 

 佛陀在經文上的開示是這樣說的:「善男子!有人勤求優婆塞戒,於無量世如聞而行亦不得戒,有出家人求比丘戒、比丘尼戒,於無量世如聞而行亦不能得,何以故?不能獲得解脫分法,是故可名修戒,不名持戒。」

這裡佛陀的開示是說,有的人他是很精進、努力地去求得優婆塞戒的菩薩戒體,但是他在無量世中,依照所聽來的菩薩優婆塞戒的內涵,努力地去修行的結果,結果還是得不到戒體。可是也有的人出了家,求受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結果也是得不到戒體,乃至無量世依照所聽受的比丘戒、比丘尼戒的戒法,很認真地奉行以後,同樣也得不到戒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因為不能獲得解脫分法的主要緣故,這樣只能叫作修戒,不能叫作真正的持戒。我們知道受了戒才有戒體,沒有受戒就沒有戒體可說,但是這段經文為什麼說他們如聞而行卻得不到戒體呢?這個關鍵因素—都是因為還沒有獲得解脫分法的緣故。

我們先要瞭解這個戒體講的是什麼,這個不是講一般的受戒。戒體就是說,當一個人他受戒以後,他心裡面有著這個戒的力量來持守,這樣能夠約束自己的身心,這就叫作戒體──「戒的實質」,這是從解脫分法的角度來說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他受戒以後,不管你是受了菩薩戒,或者受了出家的聲聞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有的人他是菩薩戒、聲聞戒兩者他都有受,但是我們從這一段聖教所說的開示來看,以這個標準來看,我們就知道,如果這個人他沒有證得解脫分的話,那他都不能算已經真正獲得戒體。因此按照這一段經文的標準來看,一個人在他還沒有證悟之前,他所受的菩薩戒,其實只是受個形式而已,他只是以戒相來約束自己的身心,讓身心漸漸清淨;嚴格來說,並不算他得到戒體(等於說不算是得到戒體)。所以這樣沒有證悟的人,他對於真正菩薩戒的戒體,其實是還沒有真正得到的,他只是在世間相上面來說有得到戒體,可是他可以藉由這個戒相,來約束自已不會犯戒,不會去造作惡行。現在佛陀在這一段聖教的標準是比較嚴格說:若要論真正具有戒體,那得要有解脫分法的實證才算數。換句話說,如果是聲聞戒的戒體要具足,那得要具有解脫分的功德,也就是說,至少要有斷我見的功德,這才算是真正得到出家戒的戒體。

因此從佛陀這一段經文的說法,乃是從比較高、比較嚴格的層次來講;因為菩薩優婆塞戒乃是大乘了義法,所以是以比較高的層次來講這個戒體的道理。同樣這個道理,也一樣運用在梵網菩薩戒、地持菩薩戒、瓔珞菩薩戒乃至瑜伽菩薩戒等等的種種菩薩戒當中,也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一個菩薩他要得到真正的菩薩戒的戒體,那得要有真正的明心以後,才能真正的獲得菩薩戒的戒體;所以在證悟以前所受的菩薩戒,其實也只是得到這個菩薩戒的戒相,並沒有真正實質的嚴格標準的戒體。按照這一段聖教的標準,是得要證悟了以後,並且你還要轉依成功(證悟以後要轉依成功),這個戒體才能夠得到;這樣的話,你悟前所受的菩薩戒,才能真正地生起真實的戒體,而有這個戒體實質的力量產生。因為證悟明心轉依之後,你去觀察自己所證悟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又叫作真如,祂與涅槃之間互相的關聯,以及與一切善惡業種子互相之間的關聯,你要可以這樣如實地觀察。因此你就轉依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的清淨體性,有了這一分的轉依功德,才可以說獲得了大乘的解脫分法。

當你有了這一分的解脫分法的時候,就說你有了菩薩戒體的實質,因為你已經了知一切的善惡業種以及無記業的種子,統統都會寄存在自己的第八識心體之中,絕對不會漏失;因為這樣,你就可以於心中心得決定而不會起疑,發起了般若慧,因此就會真正地去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而不會再故意去造作一些惡業;那這樣,這一個戒的力量就會出現出來,這就是戒體的實質。

所以 佛陀在這段經文就有說明,為什麼這些人(於無量世如聞而行的這些人),他們求受菩薩戒、求受聲聞戒,結果卻得不到戒體,真正的關鍵因素,就是因為沒有獲得解脫分法!所以,在二乘解脫道當中,如果還沒有斷我見而得到出家戒、或者得到的在家五戒,這些都成為修戒而不名持戒。然而,在大乘法裡面也說,得要二地滿心的菩薩,才可以真正的具足持戒;所以才說二地滿心的菩薩持戒是增上戒學,而二地以下的菩薩們,所持的菩薩戒就不一樣,當然與破參明心後的持戒也不一樣,所以二地滿心的是增上戒的受持者。但在這裡的聖教,是以證得解脫果作為持戒的標準,作為有戒體的標準。換句話說,至少得要先斷除我見,能夠真正地斷除三縛結,才能有解脫戒的戒體,才能稱為持戒。如果是還在執著離念靈知心,執著這個意識的變相,那就表示說,他根本沒有斷我見;在菩薩優婆塞戒來講,這個人還不算真正持有戒體,只能叫作修戒,不能叫作持戒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