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完「佛菩提道之四聖諦函蓋解脫道之四聖諦」以後,接下來,我們再從另一個層面,也就是從「佛菩提道的法無我函蓋解脫道的法無我」這樣的角度,來為各位說明「佛菩提道函蓋解脫道」的道理。

聲聞法中所謂的「法無我智」,其實就是指三法印裏面所說的「諸法無我」。聲聞乘行者,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觀行當中證驗了人無我以後,再以蘊處界的人無我為基礎,現前觀察在蘊處界輾轉所生的諸法之中,其實並沒有真實不壞的我存在,因此而斷盡我見、我執,成為阿羅漢。這些聲聞阿羅漢們不僅有盡智,也有「無生智」,也就是,他們不僅有一切後有永盡的智慧,也能夠為眾生宣說「諸法無我」的道理,使眾生們也能夠親證諸法無我,所以說他們是聲聞「法無我智」的說通者。但是這些阿羅漢,雖然已是聲聞「法無我智」的說通者,卻仍然不知道諸法之所以緣起緣滅的根源——也就是實相心如來藏,因此就無法與大乘的般若慧相應。所以才會使得這些阿羅漢們各各都害怕見到等覺大士的 維摩詰菩薩,這是因為阿羅漢們完全無法與菩薩對話的緣故。

而緣覺乘的法無我智,也如同聲聞乘一樣,不離三法印中的「諸法無我」。緣覺乘的行者,以十二因緣來作觀行,並且能夠深細的證知諸法之中,並沒有常恒自在的「我」存在,全部都和蘊處界一樣都是緣起緣滅。這些緣覺乘的行者,在緣起法當中,能夠現觀「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道理。這裏所說的「識」是指第八阿賴耶識,而「名色」則是指意根以及受精卵。也就是說,緣覺乘行者能夠了知無明是依於阿賴耶識而住,而至後世,而起現行。由於緣覺乘行者的觀行十分的深細,所以他們的智慧也不是聲聞阿羅漢所能知之。這樣的緣覺辟支佛,雖然能夠為人宣說十二因緣的緣起正觀,所以說他們是緣覺「法無我智」之說通者,但是由於他們也沒有證得實相心,所以對於菩薩所說的中觀正理仍然不能證入,仍然無法了知菩薩之所修、所行和所證。

以上所說的是聲聞與緣覺的法無我智。各位菩薩,至於菩薩的「法無我智」是如何呢,我們在下一集中繼續為大家說明。

在上一集中,我們說到聲聞與緣覺的「法無我智」,而今天我們就要來介紹菩薩的「法無我智」。

菩薩由於親證實相心的緣故,所以能依自心藏識的親證而領受祂的種種體性,因此能夠證知藏識法性的無我性,證知藏識所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無我性,也能證知自心藏識以及蘊處界所共同輾轉出生的一切法,都沒有常恆不壞的真實我存在。這樣的菩薩「法無我智」,包括了下至初地所證的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兩種無我所得的道種智,以及上至諸佛的兩種究竟轉依、四種圓寂、四智圓明的一切種智,都統稱為大乘的「法無我智」。菩薩隨著自身所證的「法無我智」,能夠為人宣說者,就名之為大乘「法無我智」之說通者,其所說的範圍函蓋了「諸法無我」二乘的「法無我智」。

以上所說是從「法無我」的角度,來闡明大乘「法無我智」函蓋二乘「法無我智」的道理。簡單的說,二乘的「法無我智」是以三法印的「諸法無我」為觀行實證的主軸;而大乘菩薩的「法無我智」則函蓋了初地至佛地的道種智和一切種智,其「法無我智」所實證的內涵之深細和範圍之廣泛,絕非二乘人僅能出離三界生死的「法無我智」所可以比擬啊!以上所說是菩薩道——佛菩提道之法無我函蓋解脫道之法無我的道理。


今天非常謝謝大家的收看!下次再會。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