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社團的教導說:滅苦之道,勤修這八種法,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會導向涅槃、邁向涅槃、最終會帶來涅槃。
但是  佛陀在阿含經中所開示的 「二乘的解脫」必須「於色散壞消滅愛盡,愛盡故苦盡,苦盡故我說作苦邊。』;以及 「若斷界、無欲界、滅界,是名諸解脫界。」--「斷一切行,是名斷界;斷除愛欲,是無欲界,一切行滅,是名滅界。」

。《雜阿含經》卷6:
「佛告羅陀:「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佛告羅陀:「我說於色境界當散壞消滅,於受、想、行、識境界當散壞消滅,斷除愛欲,愛盡則苦盡,苦盡者我說作苦邊。譬如聚落中諸小男小女嬉戲,聚土作城郭宅舍,心愛樂著,愛未盡、欲未盡、念未盡、渴未盡,心常愛樂、守護,言:『我城郭,我舍宅,若於彼土聚愛盡、欲盡、念盡、渴盡,則以手撥足[3]蹴,令其消散。如是,羅陀!於色散壞消滅愛盡,愛盡故苦盡,苦盡故我說作苦邊。』」(CBETA, T02, no. 99, p. 40, a6-17)


。《雜阿含經》卷17:
「爾時,尊者阿難往詣上座上座名者所,詣已,恭敬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問上座上座名者言:
「若比丘於空處、樹下、閑房思惟,當以何法專精思惟?」

上座答言:「尊者阿難!於空處、樹下、閑房思惟者,當以二法專精思惟,所謂止、觀。」

尊者阿難復問上座:「修習於止,多修習已,當何所成,修習於觀,多修習已,當何所成?」

上座答言:「尊者阿難!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阿難復問上座:「云何諸解脫界?」

上座答言:「尊者阿難!若斷界、無欲界、滅界,是名諸解脫界。」

尊者阿難復問上座:「云何斷界?乃至滅界?」

上座答言:「尊者阿難!斷一切行,是名斷界;斷除愛欲,是無欲界,一切行滅,是名滅界。(CBETA, T02, no. 99, p. 118, b16-c1)



《中阿含經》卷18
【世尊告曰:「阿難!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無想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是謂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阿難!若此法,一切盡滅無餘不復有者,彼則無生,無老、病、死。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彼如是觀、如是見,必得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CBETA, T01n0026_p0543b09-20)~~
『若此法,一切盡滅無餘不復有者,彼則無生,無老、病、死。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



 敬請再參閱

1.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15400
✪般若信箱~何謂「法師」?1/2
『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是認為剃頭著染衣外表示現出家相者,就是「法師」,如果是這樣,現在佛寺林立,出家人也真不少,為什麼 佛陀會說現在是末法時期呢?所以對於法師一詞的正確解釋,就必須依 佛陀的教示為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 佛陀對於法師的判定標準為何?.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雜阿含經》卷一)』

2.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16543
 ✪般若信箱~何謂「法師」?2/2

『但是根據上面的解釋,有人是以為色、受、想、行、識五陰滅盡,得到消滅五陰熾盛苦的寂靜,如此就是 佛法所說的寂靜法;可是把五陰滅盡,是斷滅法,不是真實的寂靜法;因為若五陰滅盡了,就無法了,當然不會是「寂靜法」──「寂靜的法」;這也是當初阿羅漢心中生疑:「斷我見、我執已,捨壽而滅盡五陰、十八界法,雖名無餘涅槃,豈非斷滅?」;阿羅漢由於害怕落入「斷滅見」而心生恐怖,所以去請教 佛陀, 佛陀才告訴阿羅漢,五陰雖滅盡,仍有一本自清涼寂靜的「如來藏」獨存,如來藏令二乘涅槃不墮斷滅空;所以「斷滅法」與「寂靜法」這兩者之間可是「差之毫里,失之千里」

《雜阿含經》卷5:佛告火種居士:「我為諸弟子說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如實觀察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彼學必見跡不斷壞,堪任成就,厭離知見,守甘露門,雖非一切悉得究竟,且向涅槃。如是弟子從我教法,得離疑惑。」(CBETA, T02, no. 99, p. 36, c15-22)

 上述經文中說:



「彼學必見跡不斷壞,堪任成就,厭離知見,守甘露門」~~

所得知見不是滅盡五陰以後就成為斷壞法,他們都有智慧堪任成就厭離五陰的知見,可以固守甘露門。』  
 


二.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220

二乘涅槃灰身泯智

二乘人所證的涅槃是什麼?叫作灰身泯智。他們捨報了不再入胎,不再受生於三界,就這樣消失於三界了。消失了以後,不再有來世的識陰了,所以他所證的涅槃智也不存在了,所以解脫的智慧已經泯除了!後世也不再有色身,所以叫作灰身泯智。灰身泯智的意思,表示他們入了無餘涅槃以後,不再有五陰存在,已沒有覺知心存在;他們既然已經不在了,怎能到達離生死的彼岸?所以我說二乘聖人不到彼岸,只說他們解脫了生死的此岸。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金剛經宗通》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三.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219

二乘世俗諦

世俗諦是二乘菩提,它講的都是世俗法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以及心所法,全都屬於三界中法,所以叫作世俗法;世俗法都是有因有緣而成住壞滅的,這是世俗法的真實不變的道理,就是緣起然後性空,不能久住。假使能認清五陰等世俗法的緣起與性空,就知道五陰十八界我是假我,是生滅法;卻有另一個真我常住不壞,就願意滅掉五陰、十八界自己,實證無餘涅槃。滅掉自己而不再有來世的五陰出生,一切的生死苦就不存在了,就是無餘涅槃,世俗諦就這麼簡單;可是到末法時代的今天,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真理;所以大師們都想要留著識陰繼續存在人間而不受三界諸苦,那都是妄想,永遠不可能達到,也違背 佛陀的二乘菩提正教。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金剛經宗通》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四.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215

發願未來生子成就佛道

摩耶夫人在往世時名為鹿母夫人,鹿母夫人生了五百位太子,他們長大後都請求出家修行;後來他們一位又一位證得辟支佛果,成為獨覺;這四百九十九位辟支佛約好了,一同回到皇宮向父母說明:「我們出家的利益如今已經得到了。」這時候四百九十九位比丘就「現諸神變」,就在現神變以後,從身中發出三昧真火燒身而取涅槃,燒諸名香唱誦伎樂供養。她供養過一段時間,最小的太子在這四百九十九位兄長取涅槃後,也跟著成為辟支佛而入涅槃了,她又把他這個小兒子的舍利收集起來供養,這樣在皇宮的後園中總共供養了五百個辟支佛塔,並且她從此以後每天進入後園來供養這五百個辟支佛塔。有一天,她很憂愁地說:「我這麼辛苦生養了五百個太子,結果每一個都不肯發起菩提心,都成為辟支佛而入了涅槃。」於是她就發願說:「願我以供養他們的功德,以後不要在那麼辛苦生那麼多兒子,我未來世只要生一個兒子就好了,就由這一個兒子來成佛利樂眾生。」她因為發這個願,所以她才能當 佛陀的母親而出生 釋迦牟尼佛的色身、出生了悉達多太子。當時那位鹿母夫人就是現在的摩耶夫人。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金剛經宗通》第四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五.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218

涅槃中道金剛心

這個金剛心從來無生亦無死,從來不生亦不滅;無生無死,不生不滅,所以叫作涅槃;而涅槃是菩薩的五陰現前就可以安住的,就這樣安住下來,所以菩薩才能叫作實證波羅蜜――以五蘊到達不生不死的彼岸。可是到達無生死的彼岸以後,卻無妨同時又在有五蘊生死的此岸繼續與眾生同事、利行;這樣子兼具兩邊而住於中道時卻又不取中間,如是住,如是而生其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金剛經宗通》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敬請參閱
《長阿含經》卷12:「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沙門釋子有[8]不住法。應報彼言。諸賢。莫作是說。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門釋子。其法常住。不可動轉。譬如門[9]閫常住不動。沙門釋子亦復如是。其法常住。無有移動。」(CBETA, T01, no. 1, p. 75, b21-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