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另外有一些看法,一併提出來,也許對會員大
眾的道業都可以有一些幫助:
一、凡所作事,都應考慮到:會不會因此使人產生悔退
菩薩戒之心?若所作事,會使人悔退菩薩戒的話,其罪
很重,都不應作。所以,在尚未真正瞭解菩薩戒精神以
前,萬勿輕易表示對於菩薩戒的負面看法或評論。
二、持菩薩戒有大利益,所以不應因為一點小障礙就想
捨戒:《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超越生死深大海,
菩薩淨戒為船筏。永斷貪瞋癡繫縛,菩薩淨戒為利
劍。生死嶮道諸怖畏,菩薩淨戒為舍宅。息除貧賤諸
苦因,淨戒能為如意寶。鬼魅所著諸疾病,菩薩淨戒
為良藥。人天為王得自在,三聚淨戒作良緣;及餘四
趣諸王身,淨戒為緣獲勝果;是故能修自在因,當得
為王受尊貴。應先禮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淨戒;諸
佛護念常受持,戒等金剛無破壞;三界諸天諸善神,
衛護王身及眷屬;一切怨敵皆歸伏,萬姓歡娛感王
化。是故受持菩薩戒,感世出世無為果。」持戒利益很
大,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的就想捨戒。
三、持菩薩戒的人,應以大乘勝法及大乘勝義菩薩僧為
歸依的對象,不應該以聲聞僧為歸依的對象,否則就成
為違犯菩薩戒的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84 佛開示
說:「若諸菩薩修行布施受持淨戒,迴向聲聞或獨覺地
執取淨戒,是諸菩薩失菩薩戒,應知名為犯戒菩薩。」
所以修學大乘法而歸依聲聞僧、聲聞戒,不以菩薩戒為
主,這是違犯大乘戒的。
四、關於菩薩戒的受持,應依善知識的教導,千萬不要
依文解義而自作聰明。《大方廣佛華嚴經》卷77 有云:
「善男子!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由善知識攝
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識護念,不毀犯菩薩戒;由善知
識守護,不隨逐惡知識;由善知識養育,不缺減菩薩
法;由善知識攝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識教誨,超越
二乘地;由善知識示導,得出離世間;由善知識長養,
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識,修一切菩薩行;由供養善
知識,具一切助道法;由親近善知識,不為業惑之所摧
伏;由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怖諸魔;由依止善知
識,增長一切菩提分法。」我們正覺同修會的所有人,不都
是這樣的嗎?大家可以用這一段經文來自我檢查看看。
五、大乘行者歸依僧寶的真義,我們都應該如實理解。
《大寶積經》卷82,佛有開示說:「長者!在家菩薩成
就四法,歸依於僧:若有未定入聲聞乘,勸令發於一切
智心;若以財攝、若以法攝,依於不退菩薩之僧,不依
聲聞僧求聲聞德,心不住中,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
四法、歸依於僧。」所以大乘行者應歸依於大乘菩薩
僧,不應歸依於聲聞僧;至於大乘菩薩僧,是純依五十
二位階的證量來看的,不是看表相的僧衣。所以文殊、
普賢、觀音、勢至、維摩、彌勒,都是現在家相的,但
也都是菩薩「僧」。
六、要歸依菩薩戒的精神,才能見性;而菩薩戒的精神
就是歸依大乘法,不歸依聲聞法;是歸依證得大乘果的
菩薩僧,不是歸依證得聲聞果的聲聞僧。如果是歸依證
聲聞果的聲聞僧,就很難眼見佛性了,也是違犯菩薩戒
的。《大般涅槃經》卷26 佛開示說:「戒復有二:一、
聲聞戒,二、菩薩戒。從初發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戒。若觀白骨乃至證得阿羅漢果,
是名聲聞戒。若有受持聲聞戒者,當知是人不見佛性及
以如來;若有受持菩薩戒者,當知是人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能見佛性、如來、涅槃。」
七、真心受持菩薩戒而無所懷疑,確實受持,才是真正
的菩薩,才能獲得菩薩戒的功德。《菩薩善戒經》卷7 云:
「若有人言『我是菩薩』,不能至心受持菩薩戒,心不生
信,是名名字菩薩,久久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
有人言『我是菩薩』,受持菩薩戒,至心修行,信菩薩
戒,是名入十種菩薩中,不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若有人言『我是菩薩』,受菩薩戒,不能至心護持禁
戒,毀破所受,心不生信,是名菩薩旃陀羅,不名名字
菩薩,不名義菩薩。」】
《正覺電子報 第87期 第121~124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