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上》:

云何得入菩薩道行。
野干答曰。曾聞師說。修菩薩道者。先以方便。
調伏諸根。何謂方便。謂六波羅蜜。四無量心。
是名方便。調伏諸根。

天帝白曰。六波羅蜜。
其義云何。唯願說之。

野干答曰。
第一布施。破慳貪心。無遺惜故。
二者守善。不行惡故。
三者遭逢惡事心能堪忍不懷報故。
四者精進修行。道業不懈退故。
五者收攝其心不邪念故。
六者修習智慧。照除煩惱無明闇故。
是則名為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方便之力。

調伏諸根。復有四事。調伏諸根。何謂為四。
一者慈心。
二者悲心。
三者喜心。
四者捨心。是為四事。名無量心。

天帝問曰。云何行慈。
野干答曰。
見苦厄人。當起慈心。為作救護。皆令得所。

何謂為悲。見諸眾生。無明愛故。造生死業。
五道受苦。不能自免。是故我今不應懈怠。
當勤精進。修習智慧。速成佛道。得佛道已。
當以智慧光明。照除眾生無明黑闇。
令見大明免眾苦縛。雖未成佛。凡所施為。一切善業。
迴施眾生。令得安樂。眾生有罪。我當代受。是名悲心。

何謂為喜。若見世人修行善業求三乘果。
勸助隨喜。見受樂人。心亦隨喜。見端政人。
見勇健人。見富貴人。見智慧人。見慈心人。
見孝順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勸助隨喜。
是為喜心。

何謂為捨。凡所施為。一切功德。
行恩於人。不望現報。不望生報。不望後報。
是名為捨。成就四事。名四無量心。

眾生無量故。慈心無量。眾生無量故。悲亦無量。
眾生無量故。喜亦無量。眾生無量故。捨亦無量。

是故名為四無量心。連前六度。名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總攝一切菩薩道行。
 

敬請參閱
1.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56974
✪聞熏佛法正知見~ 菩薩正行概說─菩薩正行第01集
。到底什麼是菩薩呢?

菩薩就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有情。

那麼什麼是菩提呢?又要覺悟什麼東西呢?

。菩薩為了悲愍無量的有情眾生,都能夠共同出離三界火宅,而志願堅定,勇猛的追求無上正等正覺,像這樣只有菩薩種性勇於發大菩提心,樂於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無量數劫的久遠修行來自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圓滿無上佛果的有情,我們就可以稱他為菩薩。
 
2.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57026
✪聞熏佛法正知見~菩薩正行的基礎 依止如來藏一實境界─菩薩正行第02集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云何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所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2]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CBETA, T17, no. 839, p. 906, c28-p. 907, a10)

3.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57204
✪聞熏佛法正知見~ 菩薩正行的基礎 人天善法的修行─菩薩正行第03集

。菩薩正行的基礎,要依止如來藏一實境界。

。當佛陀要接引眾生進入二乘解脫道之前,一定觀察眾生的根器,先說施論、戒論、升天之論,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礎次法。

。要想進入佛教之前,成就菩薩道的無量行願,必須先正身、口、意三業、習三寶教、信向因果: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2 賢聖名字品〉:
「佛言:佛子,欲成斯道當先正三業、習三寶教、信向因果;然即所問悉可得入一切佛教。」
(CBETA, T24, no. 1485, p. 1011, b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