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持自己的意識心為「常」,或虛妄地建立一個意識細心為「常」,都是無法逃避 釋尊所說的生滅法之範疇,都是屬於這六見解中的第一見之錯誤見解處;如此不知苦之邊際者,不知道苦因何而起,就是會繼續輪迴生死,於「無常」中生「常」想,將識蘊當作是「常」,將六識當作是「常」,將意識心當作是「常」,將目前自己聽法說法聞法的心當作是「常」,或是虛妄建立妄想,以「妄想」之「子虛烏有」的種種說來當作是「常」,建立各種不存在的識蘊中的細心,當然更是愚人,這樣的人只是為了「自圓其說」而顯示自己能夠獨創佛法,卻不之到此「根本佛法之創見」就是詆毀三寶;而密教就是這樣的愚人,印順以及跟隨印順的學人,出家人、學術界之人,只要信受者,通通都是愚人!他們落於上一篇中所說的第一種見解的人,自己將謬誤見領納為個人所得,便以為是聖解,於自說法而牴觸如來於經典所說,完全無顧於識蘊涵蓋意識的根本事實,而意識法也是不斷地生滅,何有「常」之事實可說!所以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建立因緣而得到初果呢!更別說願意去服膺「非我」、「非異我」、「不相在」的甚深法了!

對於前一篇中所說的真正比丘,還是有些人無法信受 如來的誠實語,無法接受證果、或接受需要有正確知見的聲聞,才可以被稱為「比丘」,對於聲聞僧要證果,才是名實符合這樣才叫做比丘,許多人還有疑惑,以為比丘這樣的定義太嚴格了。但筆者透過經文舉證已經說明比丘至少要有「正確的知見」,這知見如果和 如來的教誨有所牴觸,便不能稱之為「比丘」;這樣是對於「比丘」比較寬鬆的定義。

而前面所說的六種知見處,除了正說諸蘊苦無常無我以外,更重要的是宣說非斷非常非我非異我的道理,但這已經是大乘法,小乘人是一點都聽不懂,又如何要其能夠了解甚深意涵呢?因此才要說對於大乘法深妙處,身為比丘不能「壞」也就是說雖不懂實際的意涵,不能自行創見與如來所說開示相違背, 如來不允可這樣的事情。

如同 佛陀很早便宣說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的安樂國,在《阿含時期便已經根據眾生、弟子的因緣而開演,大乘法也是已經于阿含時期便有直接宣曉,但只關注於阿含經典的學佛人是不清楚的,因為這些人也沒有好好真正地閱讀阿含經典,所以對於阿含經典已經提出安樂國,乃至說諸佛光明都是超越日月星宿的光明,都是視若無睹,因此便來詆毀極樂世界這些人不清楚極樂世界的國度、 阿彌陀佛的光明和無量壽都是每一尊佛都有的,不是 阿彌陀佛特有的;不是 阿彌陀佛是特別的一尊佛,而可以和諸佛分開的這樣的聖教已經宣說於阿含經》之中,因此有人說 阿彌陀佛沒有說於阿含經,這樣的人是少聞寡慧之愚癡人!

當無知的僧眾信受外界學術界的邪說,產生了對於「佛」的懷疑,就是屬於這三縛結的見解中之疑見未斷除之人,因此從嚴格僧的定義來說,對於三寶沒有斷疑的出家人也不是真正的比丘僧。但如果有人懷疑以為「佛」不是如此「法」不是如此,想要把大乘經文中所宣說的「佛」、「法」,乃至「菩薩僧」予以變更定義,以為這樣來符合小乘教理的三寶,卻渾然不知 如來於阿含經典所說的教理,已經很清楚要比丘們遵守,不能逾越 如來所說法,不能自創佛法;至於像後世有比丘尼愚癡到膽敢自創業果報系統,只能說這樣的壞尼根本不是出家人,此壞尼和自創立天衣、打扮光鮮亮麗的另外一位聲論外道實在沒有更多的區別!同樣都是不欲遵守佛制,不欲熏習佛法,只圖以個人所欲,而決定佛法的內涵;如是之人都是無知於佛法僧之人,雖然說有出家之形式,但皆無有出家之實!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朋友手中接下《高僧傳》,回家隨意翻閱,這裡面的故事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尤其是『布袋和尚』一篇,竟使我的思緒一下子飄到好遠好遠……。二十年了吧!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呢?這二十年來的人生變化,雖令人不勝唏噓,但也充滿了感恩,一路都是在 佛菩薩的攝受之下走過來。

  那年剛上大學,頂著大一新鮮人的光環,在輔大的校園中不斷的穿梭,面對學校五花八門的社團,使我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決定要好好的玩一玩。沒想到,最後竟然選擇了同學們覺得最枯燥乏味的『佛學社』。原因無他,只是好奇,想了解什麼是佛法,結果一待就待到畢業,也使我這一生投入 佛的智慧海中而義無反顧。

  大三的學長、學姊為了接引我們入佛門,開設了『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的課程〈李炳南老居士所編〉,次第介紹佛法給我們認識。每次上課我都帶著筆記本抄下黑板上的法語或偈頌,聆聽學長、學姐為我們準備的精采故事。這一則一則富含智慧的言語,就像是清涼的法雨潤澤著一顆顆當時只會考試、卻不辨是非善惡的心。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開天下古今愁。』,相傳為彌勒菩薩化身的布袋和尚,總是在課堂中常常被提起,行徑怪異的他,有一個什麼都能裝的布袋,不但能預知天氣的變化,還常常用布袋來回答眾人的問題。例如:有僧人問:「如何是布袋?」,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放下肩上的布袋;僧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他就揹起布袋,頭也不回的走了。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深意?學長的解釋就是放下世間的煩惱,提起自己該盡的責任與義務。當時的我也覺得很有道理,就全盤接收了。

  社團的家,前人取名為「布袋屋」,我們常常在這裡研討佛法、開會、討論課業、聊天。大家的感情甚為融洽,不但畢業的學長會常常回來探望,台中蓮社的師長們也竭盡心力地為我們安排暑期、寒假的佛學講座。講座中所有吃住一切開銷,也都由已在社會上工作的師長、學長們包辦,青澀的我們也只能充滿感謝地享用這一切師長的付出,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回饋這份恩情。在這段歲月裡,不但使我了解佛法對人生的重要,另雪公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絕不以佛法作人情」、「不以佛法貪名圖利」的信念,也教導我們一個佛子該有的節操。畢業之後,我們能知善惡,不隨波逐流,繼續學佛,師長之功實不可沒。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與各位分享高僧傳心得之前,先與各位說明什麼是「僧」?因為現代的佛門對於「僧」的定義已經不清楚了,乃至於一般的大眾覺得身穿袈裟、住進寺院,剃頭,受聲聞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對於「僧」的定義是非常嚴格的,普遍大眾對於經典中所記載的內容無法看懂,或無法深入,不過沒關係,現在此世唯一通達經典的正覺來為大家隆重講解什麼是 釋尊所定下來有關於「僧」的定義,之前 平實導師與各位說過諸佛對於聲聞僧的戒律定義各各不同,但對菩薩僧的定義是相同的,現在我們先連載有關「僧」的定義,大家心中先對什麼是「僧」了解清楚,如此我們再來跟大家分享「高僧」傳的心得,請各位耐心仔細閱讀了。

在小乘佛法中,對於比丘是當作「聲聞僧」的,事實上聲聞僧是有其嚴格的定義,不是一般出家僧都可以稱為聲聞僧,經典認為比丘就是必須要正確地了解法,這樣才是比丘;如果今天不了解何謂是真正的法,是不能夠稱之為比丘,這還只是其中的先前條件,而且清楚地宣示於《雜阿含經》之中。

佛以正確的知見來教授眾生,也要座下的出家人都有正確的知見,有了正確的知見,才能去服膺,遵守戒行,而能夠真正地證果,這樣才是符合「僧」的說法。照《雜阿含經》的佛語,沒有證果的小乘人,是很難有資格稱之為比丘,以名實不符的緣故,如來認為如實地理解「正確知見」,是一切比丘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如實理解,進而審慎觀察,而斷除了對於三寶以及四聖諦的疑惑,仍然是屬於比丘之外,不入比丘眾中。

大乘僧則必須以了解大乘法為根本,但目前許多人已經不清楚何謂大乘法和小乘法的分際,以為只有籠統歸納,便說此心裡面有想要度眾生便算是大乘僧;然而於大乘經典中已經明白宣示:一切「真正的僧」都必須要有果證,在果證之前,都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這就是佛法對於僧的定義。

《雜阿含經》卷6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有多少佛子真正知道這佛法的真實義理?有多少的佛子真正了解佛法傳承的艱辛?有多少的佛子真正知道佛法是如何從正法時期流傳到像法時期再到現在的末法時期?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應該要把這過去的歷史點滴,統一整合起來,過去高僧大德們也曾經作過,但畢竟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的文字內涵,包涵著那歷史故事背後的意義,已經隨著語言的變異而鮮少人知,委實是令人遺憾!也因為如此,許多的菩薩對於這歷史的變動和法的傳承是模糊而且有隔閡的,這樣的遺憾慢慢形成了一個動力,使得我們需要了解類似《四庫全書》的佛教「史部」,而不是只有了解佛教的「經部」。

因此我們藉由這《高僧傳》的閱讀,一方面讓我們了解佛法歷史的傳承,一方面也讓我們瞭解到以前高僧堅苦卓絕的精神,如此更能自我省思領會:十方世界的許多菩薩們也都隨著 如來應化示現,發心於此世界共襄盛舉協助度眾家業,當 如來示現入滅後,這些菩薩辛苦地承擔正法;當 佛陀的正法最後走進了中國,許多菩薩前仆後繼地出現承接著衣缽,在這東方的人文大地上重新矗立了大乘的旗幟,透過這些可歌可泣的菩薩真實故事,讓我們聞之涕零,無限感懷,祖師們慈悲地為我們說明了這唯一一真法界的真相;既然我們都曾經這麼辛苦地來證取這一真法界, 如來的慈恩我們應當不惜生命、百折不撓地來傳承護持,捍衛這 如來最後一分的淨土!

本書編者從史傳中參考了慧皎與道宣的《高僧傳》,乃至更後代的續《高僧傳》,透過認真比對過後,所編寫完成的現代白話版,此舉真的是非常令人值得讚嘆一番!雖然這之中有些內容亟需修正,乃至有非佛法的歷史人物引用,但是瑕不掩瑜,編者的寫作文采以及人物的取材真的是生靈活現,將這一般人以為是「刻板」的佛學人物傳記演繹成一篇篇讓人愛不釋手、精彩絕倫的故事!尤其是聖 玄奘菩薩的那篇,真是令人落淚不止,讓我們閱讀時,依稀彷彿走進了歷史的時光,看到菩薩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向西天取法,又在法座上捍衛 如來正法、破斥一切邪信的勇猛,令人千年之後,仍然為之動容不已!這些高僧的一生事蹟讓後代的我們引以效仿,更讓許許多多的佛子深信因緣果報,對這可貴的佛法發起深信切願!

中國歷史的佛法傳承,強而有力地矗立了大乘正法的大纛;這長達兩千年出家眾的風骨行誼,更對中國整個文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也因此,透過這樣的回顧,我們可以見賢思齊,砥礪自己的道心,讓我們的菩提心更加地堅固,想著以後能夠天天和這樣的賢聖們一起悠遊於法海,互相為菩薩道侶,敦品勵學、發揚種智、弘化人天,那將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事!期待未來我們可以很快地整理一套自 世尊降生以來將佛法流傳至今的現代版白話《高僧傳》,將以前的高僧們的故事演繹成為現代白話語言,成為國際語言版本流通;讓未來的學佛人能夠看到真正高僧對於權勢不屈不阿的風範、堅貞為法的行誼,如是可貴的情操躍然於紙上,讓佛法中的高僧熏香能夠長之久遠;佛法僧三寶的莊嚴,透過這《高僧傳》的白話描述,讓萬代的子孫都能夠由此薰陶,將來成為一般發心於菩薩道的學人都樂意閱讀的書籍呢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為了紀念印順法師逝世三週年,玄奘大學與弘誓文教基金會在 2008/05/31 與 2008/06/01 這兩天於玄奘大學舉辦了第七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會議:新書發表會/印順導師思想研習會。在這兩天看見這麼多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作賤佛法,將佛法大剌剌地踐踏在腳下,心裡不自覺地感到悲慟,因為這群自稱是學佛人的出家僧尼和學者,對於大乘佛法抱持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恣意妄為。 

是何理由會有這樣的四眾弟子,膽敢以如是惡見滋養身心?對於我們這群人的百般嘲弄、在言語中刻意地刺傷、作刻意的人身攻擊還是事小,受到滿場的輕蔑也是事小,而內心當知再也不能退卻,要勇敢站出來寫作論述。我們要在這個時代解決掉以前的菩薩所留下來的問題。我們要回溯到一百多年前的起點,看看中國佛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以至於今日竟然會將自己的山河拱手讓與這群外道!支那內學院以及日本、歐洲的研究,為何可以從「假說」一點一點地蠶食鯨吞,而終將佛法的根本信念顛覆吞沒?今天滿場的出家僧尼以及在家二眾可以對「大乘非佛說」的謬論信受,對捍衛「大乘是佛說」者報以輕蔑睥睨,乃至於呼應台上演講者的說法而訕笑起來,正所謂儒家所說之「斯文掃地」,佛法中之謂「踐踏宗門」!是「孰可忍,孰不可忍」!沒有一位真正的佛弟子可以忍受這樣的事情發生,忍受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被踐踏而不改色,這已經不是我們能與不能、為與不為的事情,而是我們必須且不得不──來寫作論文,來了結中國佛教這一百多年來的惡見!
 
在研討會場當下,一想到如來的法在今日竟變成這樣的局面,受到這樣的四眾弟子的誤解糟蹋,心裡面真的是難過到就要落下淚來;從破參後到現在,竟然對如此凡夫僧的著作還有許多的地方無法深入作破斥,深深覺得自己愧對佛陀;現在想起,仍然不禁淚水湧上眼眶,久久不能自己。想到如果再不奮起,以後的菩薩將更無法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他們將更無能理解為何這樣的惡見可以變成「常識」,變成了研究佛法的學者口中根本不值一探的問題!為何我們覺得這樣大是大非,如此顯而易見的真理,這些人卻覺得根本是個「無所謂」的舊聞,竟然可以大言不慚地回答說:「大乘非佛所說,但您還是可以信,這是個人信仰的問題」,滿場學佛人竟能報以掌聲作為讚許來回應;在發言權與麥克風都由他們掌控的狀況下,獨留我們幾十位只能枯坐於那兒,無語問蒼天,任由這群獅子身中蟲作怪羞辱!這哪裡是信仰問題,這樣的惡見從他們個人的佛法講座,走到了大眾的學術研討中,撒向漫天的花花世界,心裡面真的是難過到就要落下淚來;我們必須要掃除這時代佛教所遇到的種種惡見邪見,讓未來的出家在家等四眾弟子,可以有一個乾淨的佛法天地;在他們全面掌控發言時間,以及不斷地在我們的發言時間內關閉麥克風而無法表達正理的情況下,我們要團結起來,群策群力,不要個人方式單打獨鬥,世間人的論文寫作是為了凸顯個人觀點,純為一己之利,我們則是要說明事實來捍衛如來最後一分正法!我們是和合的勝義菩薩僧團,大家應該一起互相協助,將我們所應當發表的論文,來作更加完善的補充,讓論點更明確充實。我們要澄清根本,這根本就是 如來的法乳——大乘佛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