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7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7 

由 正緯老師開示:不執著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嗎?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是為了與鬼神打交道或是為了修得神通而修習禪定,則非佛法中的禪定,不但無法解脫生死輪迴,反而容易落入鬼神道或魔道,求出無期。因此佛法中的禪定的修證,至少要已經確實斷了我見之後再來修習,才是安全保險的作法,因為已經能如實了知五陰的虛妄,不會再執著於種種境界或定境,便不會有魔擾的情況發生。大德既然有心修學禪定,即應修學佛法中的禪定,不應修學外道禪定,則大德應以斷我見、甚至開悟明心為首要;待斷了我見後,努力伏除性障五蓋的障難,於因緣成熟且有善知識教導、攝受之時,再來修學禪定,自然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欲證得初禪,除了伏除性障五蓋這個條件之外,還必須具備未到地定的基本定力,也就是要有很深的未到地定的定力,這樣實證的初禪才是穩固的,不然亦容易於實證後退失初禪的證境。對於定力的提升,可以依本會 平實導師所教授的無相拜佛方式來鍛鍊,此無相拜佛功夫是最適合現代工作繁忙的修行人來學,也是最容易培養及提升「動中定力」的方法(請參閱《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如何契入念佛法門》等書)。有動中功夫的人容易跟初禪相應,因為初禪是有覺有觀三昧,動中容易相應。因此,定力的鍛鍊並不一定要以打坐、靜坐的方式為之。只要有了未到地定的定力,在性障消除之後,每天於行住坐臥之中,只需保持在淨念相續的境界裡,當因緣成熟時,初禪善根發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忽然現前,不求自得。

但是,若欲更進一步證入二禪以上的禪定境界,則需更強的定力,通常以打坐的方式為之,因為二禪以上的等至境界已經是無覺無觀三昧,若是想要進入等至位中而不是只要證得二禪定力,則必須於靜中方容易離開對五塵的覺觀,動中拜佛無法離開觸塵故。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愚弟子關於修三摩地有下列兩點不明之處,懇請導師慈悲開示,俾減愚弟子惶恐疑惑之心:

1.修三摩地需要斷夫妻正淫嗎?亦即心與身俱不淫,如下列佛經所說?或是需要某一更深階段才要斷?《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2.結跏趺坐一定要身心俱不淫?亦即要斷夫妻正淫?不管是真正在修定或僅是看經書練腿功而結跏趺坐,都不能坐嗎?否則會受魔侵嗎?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 記者許育瑋/編譯】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幾乎鮮少有人可以抵抗「糖」的誘惑,餐後來份甜點,或是閒暇之餘拿甜食解饞,似乎成為每天的例行公事,但糖吃多了不但容易對健康造成負擔,恐怕對腦袋也有不利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研究人員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攝取過量的果糖(fructose)可能降低腦部運作的靈敏度,進而影響到記憶力,對於正處發育中的學齡兒童來說十分不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來沒去,沒什麼代誌!」這是人人皆知的廣欽老和尚名言。這一生雖未見過老和尚本人,卻曾在夢中見他老人家笑咪咪的臉,或許因著這樣的因緣,母親往生後四十九天,得以在承天禪寺誦經唸佛做七超度。初始學佛,書架上唯一的二本佛書即是《廣公上人事蹟初編》《廣公上人事蹟續編》,這二本書似乎百讀不厭,想必很多的學佛人都讀過這兩本書,也得到廣老很大的加持和受用。原來廣公的名言「沒來沒去,沒什麼代誌」(台語發音),就是指這個人人本具、個個現成的真心第八識,祂真的沒什麼事可煩憂,一向如如自在,從本以來不起貪厭喜憎,遠離一切見聞覺知,亦不作主,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我很喜歡《楞嚴經》裡的一個句子「緣心自在」。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