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342-a19_051

由 正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單元。

今天我們要繼續來說明,佛陀要長者的兒子善德去看望 維摩詰菩薩的疾病,善德菩薩向 佛陀稟白說他不堪任這個任務,因為他曾經在父親的宅舍施設大施的聚會,那個時候 維摩詰菩薩來到聚會中,對善德菩薩從佛菩提道的角度,跟他開示:

維摩詰菩薩為善德菩薩開示說:「示現受生而起無作。」(《維摩詰所說經》卷1)無作是如來藏的體性,因為如來藏對於種種的法,沒有任何的有為有作性以及貪著性,因此說如來藏的自性是無為,所以說祂是無作性。如來藏緣於外六塵來顯現內六塵,可是在這中間卻從不會有所分別也不領受,更不會起貪愛或者厭惡,因此說如來藏的體性是無作性。維摩詰菩薩說:「一位菩薩應該在三界當中,示現處處受生,而在處處受生的有為法當中,卻是顯示出真實的無作之法。」佛菩提道的修行,最終成就的境界是一切種智的圓滿,可是如來藏中的種子卻是無量無邊,這些種子都是必須實證與觀行的,而實證與觀行則是必須在生命受生存在的當下,才能夠取證與完成觀行;因此菩薩必須生生世世在三界中受生,在受生的當中去圓滿一切種智,當一切種智圓滿了,那這位菩薩的無作之法,就已經圓滿具足。

接著維摩詰菩薩說:「護持正法起方便力。」(《維摩詰所說經》卷1)護持正法是最容易發起方便波羅蜜的方法,要護持正法,先必須分辨正法與邪法的差異,因此菩提道上的智慧會越來越勝妙、越來越深廣,這樣子攝受眾生的方便善巧就會越來越多,因此就會生起菩提道的方便力。在《悲華經》中 如來說:【護持正法即是助菩提法,令三寶種不斷絕故。】(《悲華經》卷9)護持正法,可以讓佛法僧的菩提種不會斷絕,因此護持正法的功德非常的廣大。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付囑品〉中聖教開示說:【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故應精勤護持正法。】經中 如來開示說:「我們在這五濁惡世穢土中護持正法,短暫須臾之間的功德超過在淨土中一大劫,或是超過一大劫所獲得的功德。」護持正法有如此廣大勝妙的功德,但是何謂護持正法?許多人他認為他在護持正法,可是卻是在誹謗破壞正法,這實在是冤枉跟沒有智慧。

在《增壹阿含經》卷48中,如來開示說:【夫正法者,至涅槃界。】也就是說,正法一定要導引我們到涅槃的境界。在《勝鬘經》中勝鬘夫人說:【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因此涅槃界就是如來法身,也就是如來藏。佛教的正法是不能離開真實如來藏,若是否定如來藏而自稱是在護持正法,他的結果就是像《央掘魔羅經》卷2中,央掘魔羅菩薩所說:【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因此誹謗如來藏的人,就是央掘魔羅菩薩所說「甚可哀愍的人」。

接著維摩詰菩薩說:「以度眾生起四攝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同事、利行,菩薩用這四攝法來度眾生。菩薩要成就佛道,就必須攝受淨土、必須嚴淨佛土,也就是要度眾生。菩薩度眾生必須用這個四攝法來成就,菩薩度眾生的時候會遇到許多酸甜苦辣ヽ五味雜陳的辛苦,這個時候要先布施給眾生,先用法布施來攝受眾生,讓眾生建立正確的知見,這就是第一攝布施。法布施的時候心地要調柔、說話要溫柔,講的話都是眾生喜歡聽的,用眾生喜歡聽的話來修法布施,不能粗言惡語,說我是刀子口豆腐心,結果說出來的話都在傷人,那麼眾生就會遠離我們。當我們講話溫柔、舉止適當不能粗魯,這個就是第二攝愛語。第三同事,是說要陪著眾生一起作事,眾生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有很多事要做,我們要陪著他們完成,他們就能接受我們,這就是第三攝同事。最後利行,是說在為大家做事,做的是利益眾生的事,不是利益自己的事,這就是第四攝利行。這四攝法不是一個人躲在家裡思惟可以成就的,而是必須身體力行在度眾生當中來成就,當四攝法能夠成就,「攝受佛土、嚴淨佛土」也就可以逐步成就,因此說「以度眾生,起四攝法」。

接著維摩詰菩薩說:「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敬事一切就是說恭敬地奉事一切人。我們修學菩薩道,必須時時刻刻攝受佛土、嚴淨佛土,因為佛土就是眾生的心,如果我們對眾生生起了慢心,那就是在毀壞我們自己的佛土。當我們對眾生生起了慢心的時候,眾生必定遠離我們,也會討厭我們,那結果我們成佛的過程,就會越來越辛苦;像那古時候瘋瘋癲癲的寒山與拾得,竟然是文殊與普賢兩大菩薩的示現,若是在當時我們輕慢於他們,就有無量的罪過。所以要恭敬地奉事一切人,藉此來去除我們的慢心,因為慢心都是依於世間法的表相所產生的分別,就眾生平等的如來藏而言,是沒有高下貴賤的。我們要這樣子學習轉依如來藏,並且教導眾生如此修行,這才是真正的法的布施。

接著維摩詰菩薩說:「於身命財起三堅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身命財是色身、命根、財產。我們在人間,色身存在命就在,色身壞了命就消失了,身壞命終,那麼所有的財產、名聲,全部都不歸於我們所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依於不壞的色身才有命根,有命根才能擁有財產跟名聲;可是,色身終究會壞,命根也會跟著不存在,命根壞了,當然財產、名聲也就跟著不是那個「五蘊的我」所能擁有的。身、命、財三個法都是不堅固的法,有智慧的修行人,就要用這不堅固的法來換取堅固的法。堅固的法像法財,譬如親證實相的智慧,那是誰也奪不走的,親證實相的智慧,會在如來藏中成為種子,這種子在未來世遇到正法的緣的時候,就能夠很快地證悟,然後就可以繼續菩薩道的修行。就像斷我見的初果人,他可以七次人天往返,然後究竟解脫,他所依靠的就是這堅固的法財。其他如明心見性、別相智、道種智的智慧,都是堅固的法財,我們應該以這不堅固的身命財,去換取堅固的法財。接著以不堅固的身命財,從最基本的定法開始修起,最後證得實相,那麼大乘的七覺支菩提分會發起,那時候心中會有無量無邊的喜樂,這喜樂是別人所搶不走的,它會生生世世跟隨著我們,讓我們不斷地受用。

七覺支就是:念、擇法、精進、喜、猗、定、捨。這七覺支是我們修行的過程中用功的方法,我們可以自己來檢驗自己。第一個念覺支是說,以實證法界的實相,可以現觀世間一切法都是施設幻有,因此對於諸法不生憶念。第二個擇法覺支是說,菩薩在諸法中仔細地觀察,發現世間能取與所取的一切法,無非是空性如來藏所變現,七識妄心就在如來藏所變生的一切法當中去執著分別;然而就空性心如來藏而言,實在沒有善惡染淨可得,就這樣安住在無所得的正見當中。第三個精進覺支,菩薩在世間修行,並不是壞滅三界的有為法而證菩提,而是在三界的有為煩惱當中,不離開煩惱然後證菩提。第四個喜覺支是說,菩薩在三界諸有為法當中不生喜著,也不會憂愁煩惱,因為證得世間諸法都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不管是五蘊的自我或是如來藏本身都是真實無所得,因此不會有歡喜或者憂愁的法相。第五個猗覺支,所謂猗就是身心輕安的意思;菩薩在了知一切法都是自心緣於自心,除此之外沒有一法可得,因此身心輕安,心就這樣安住在無所得的境界當中,這就是猗覺支。第六個定覺支,菩薩深入證驗了自心能取與所取都唯是如來藏所顯現,知道能作主的心實在是無有一法可得,那麼這樣心得決定不移不轉,就是定覺支。最後一個捨覺支是說,菩薩得定覺支以後心得決定,觀察這個定心,然後這個能安住的意識心,對於涅槃而言也是個妨害,因為在自心如來藏的境界當中沒有一法可得,因此能觀而且具有智慧的意識心也知道應該捨棄,不執著、不貪戀自心,安住在不知不見的如來藏無所住的境界當中,這就是捨覺支。菩薩就應該以這七覺支隨時檢驗自己。

最後,菩薩應該以不堅固的身命財來換取堅固的法身,身命財是虛妄有生有滅的法,我們可以用這不堅固的身命財來實證法身。在實證法身以後,可以現前觀察這法身是堅固不壞的,沒有任何人、任何法可以破壞祂,世間、出世間一切的法都是由祂所出生,祂所出生的一切法是沒有辦法回過頭來毀壞祂的,所以祂是堅固身,稱為常住法身。我們要以不堅固的身命財來修行,來證得這三個堅固的身命財,這就是於「身命財起堅固法」,這樣才是真正的法施。

接著維摩詰菩薩說:「於六念中起思念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六念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我們佛弟子應該繫念思惟於佛、法、僧、布施、持戒及諸天的功德。許多的人學佛時,都認為要打坐到一念不生,什麼都要空掉,對什麼事都不要分別,可是他們不知道學佛不能忘失正念,若是一天到晚落在一念不生的定境當中,那智慧不會生起的,就像石頭跟木頭一樣,這樣子不如好好地去睡它一覺。在經中,如來到處都有在說六念法門,這六念法門是我們佛弟子應該修學的。

首先念佛,念佛不是唸佛號,把四字洪名或六字洪名掛在嘴邊,而是要繫念於佛,或是繫念於佛的一切功德。平實導師提倡的「無相念佛」法門,可以讓我們時時刻刻憶佛念佛,正是最好的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不是大乘經中才開始講的,是四阿含二乘經中就已經常說的。

第二個念法,我們要憶念一切 如來曾經教導的法:大乘法中,要繫念思惟世出世間的一切法;在二乘法中,則要繫念思惟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 佛所教導的法。

第三個要念僧,在過去有許多的聲聞僧、菩薩僧,曾經幫助 佛陀攝持大眾、弘揚佛法,我們跟隨聲聞僧可以讓我們證得涅槃,可以實證二乘解脫道;若是跟隨菩薩僧,可以讓我們證得涅槃實相,讓我們證得大乘菩提,所以要念僧。

再來念施,念施是成就修學佛法很大的助力,我們在家眾以財施跟無畏施為主,出家眾以法布施為主,偶爾兼作一些財施與無畏施。眾生在修行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時候,必須先從布施下手,因為布施可以讓我們放下對於五蘊身心世界的種種貪愛,又可以讓我們累積福德資糧,因此布施是修行的第一步。

再來念戒,戒是修行諸功德法的根本,沒有人是不成就戒法而能成就菩提的。在凡夫地一定要持戒,如果犯戒犯得很嚴重,五戒、十戒屢犯不改,而說這個人能夠證菩提,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戒是菩提的根本。

最後要念天,念天不是憶念諸天,而是要憶念諸天的功德。天有四種天,有生天、世間天、解脫天以及第一義天。生天是生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的有情,他們生而為天,出生在天界,因為這些天界的有情,他們有他們的功德才能生到天界。他們的功德我們要憶持不忘,作為我們學佛的基礎。第二個世間天,譬如國家領袖、總統等等,他們能夠成為世間天,當然有往世的因緣,這些世間天有他們的威德,這些威德是修行之後自然就會有的,可是我們不需要讓這威德在身上顯現。我們修行人不當官,也沒有很多的錢,可是眾生見了自然恭敬,就是因為我們修行之後就會有世間天的威德。再來解脫天,證解脫果,從初果到四果、辟支佛果都是解脫天,解脫天有不同的解脫功德,也是值得敬仰的。最後一個第一義天,也就是證得第一義實相不退的菩薩,這些菩薩雖然還在人間,可是是其餘三種天無法相提並論的。第一義天至少都有解脫天初果的功德,甚至有三果、四果的功德,不是一般凡夫人所能夠知道的,因此 佛陀教導我們要憶念第一義天。

這六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是大乘跟二乘人所共有的法,因此要能憶持這六個法,能在這六個法當中起思念法,才是佛法的修行。可見佛法的修行不是打坐求一念不生,那是以定為禪,是沒有辦法證悟般若實相的,這樣當然不可能斷我見。所以學佛不是要一念不生,而是要在各種境界當中對這六念法門加以憶念思惟,我們要這樣子來教導眾生,在六念法當中起思念法,這才是法施之會。

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