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1/1374-a01_017
由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很高興,跟大家一起來探究佛法。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範圍是邁入到緣覺菩提的內涵,今天要對緣覺菩提做一個簡單的簡介。對於緣覺菩提的簡介,在前幾周很多的課程當中,我們很多的親教師、老師們,已經針對於聲聞菩提的部分,有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對於大家如果有如實的去思惟整理的話,透過聽聞思惟整理的話,那就能夠了知佛法所注重的是實證的內涵。在這聲聞菩提的部分介紹完了以後,我們接下來要邁入到緣覺菩提的內涵來做說明。緣覺菩提的內涵,主要就是透過因緣觀的現前觀察而實證;實證什麼呢?實證於解脫於三界的生死,這就是緣覺菩提一個主要的一個目標的宗旨!
那在討論這個緣覺菩提的詳細內涵之前,我們先要了解緣覺乘,它是攝屬於在三乘菩提當中的定位是什麼?緣覺乘也就是說,我們有時候叫他說叫作辟支佛乘,有的時候叫他是中乘,就是大中小的「中」,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中乘的緣覺乘,還有小乘的聲聞乘。一般我們說明時會把緣覺和聲聞會叫作二乘菩提,所以(佛法說)有大乘菩提和二乘菩提!那麼緣覺菩提就屬於中乘的部分,他是透過因緣觀的現前觀察的實證而證得解脫。
在這個時候我們來了解緣覺大概有幾種分法:一般來說緣覺,有一種是在無佛之世!就是說 佛沒有來到人間來弘法的這個過程當中,有一些人來修習因緣觀;他因為是在無佛之世的時候,透過自己的現前觀察體驗,而實證了因緣觀,所以這種人,有時候我們稱他名字叫作獨覺,或者有的時候叫作辟支佛,或是無師獨覺。這種人有一個特性,他的特性是什麼呢?他是屬於薄塵的,就是說他對於六塵的心性是微薄於六塵;而且他也是薄悲,是對於悲心比較低劣的這一類的人。他另外的心性是什麼呢?他也是無師獨覺的;他不希望拜人為師,而希望說,(未來世中)自己能夠自參自悟,來證得解脫的功德。所以這種人,是在過去親近了無量諸佛,他因為種性的關係,所以說他的誓願就是在無佛之世,來成就了辟支佛,而證得了解脫三界生死,這種就是第一種緣覺乘的人,就是叫作無師獨覺,或者叫作辟支佛。
第二種緣覺乘的人是什麼呢?就是在佛世的時候,由 佛教導,於佛座下的聲聞人;而因為透過聲聞菩提的實證,而現前觀察,而證得了聲聞菩提的少分、多分甚至滿分的。那 佛又為他們繼續開示因緣法,繼續開示因緣觀;對於因緣觀的法,能夠繼續的來開示更深妙的道理,不只是只有在聲聞菩提的部分(五陰十八界的四聖諦的現觀部分,來做那個現前觀察的實證),而且還要再更深細,更進一步的要從因緣觀的角度,來現前觀察這個現象界的法,是生滅無常,苦、空、無常、無我的,是因為是這樣子。那為什麼 佛要這樣施設呢?就是因為原來 佛在度眾生的時候,發覺這個世界的眾生,剛開始,需要先讓他們能夠實證於解脫,所以直接告訴他們實證解脫的方法:從聲聞乘的角度來觀察。在大家能夠實證了聲聞菩提的這個結果以後,還要希望他們智慧更能深利,而且能夠透過因緣觀,來更深細的從十八界另外一個層面、現象界另外一個層面,來現前觀察這個現象界,而實證更深細的智慧,所以 佛又為了這些聖弟子們,又開示了因緣法。
開示了因緣法以後,同時菩薩也是學習這個因緣觀,因為因緣觀也是共大乘的,等於說成佛也要究竟實證因緣觀的任何的一分法。所以說,在這個因緣法的這個現前觀察,它範圍是非常深廣,而且範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在經典裡時常看到說,阿難有一次(有一個典故大家都知道),阿難是因為觀察了因緣觀(聽聞 佛開示了因緣觀以後,觀察了因緣觀),覺得說因緣法非常簡單啊!真是非常簡單!可是 佛有制止他說:「止啊,止啊!因緣法是甚深極甚深!」因為什麼?因為因緣法如果能夠究竟的、深入的了知,不只是要觀察現象界,而且還得要證得實相界,才能得到究竟了知,究竟實證因緣法的實際內涵!所以真正能夠通透因緣法的,是諸佛如來!而諸菩薩是隨 佛修學,因為也實證了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能夠了知更深細的因緣法;這就是大乘的因緣法,而不共於二乘人的!
所以說,在這個因緣觀的說明之前,我們有看阿含經典裡面,有引用一段 佛的開示。佛是怎麼開示呢?我們來看 佛怎麼開示。佛說:「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長阿含經》卷12。佛這段(經文的)開示,一般佛教界大家都耳熟能詳,可是這一段 佛的開示,到底祂在說什麼呢?佛這段開示說:「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是在說眾生,在說因為落在無明當中的眾生,因為在三界中流轉於生死,所以不停的有因有緣而集了五陰的世間;甚至跟其他眾生共業所成,而集成了器世間。那同樣的道理,雖然是這樣,可是因為眾生還是在無明的範圍之內,所以此世因為不能打破無明,所以繼續了造作了種種的身口意行,而有因有緣就有世間集。所以說,這一段 佛的開示,其實是很明顯說:是有因有緣,不是只有緣──唯緣無因,或者唯因無緣!一般很多人誤會,以為說:因緣法就是講緣起性空啊!就是一切法空啊!就是只要眾緣和合,諸法就出生了!那眾緣壞滅就諸法壞滅!可是這是一個局部的看法,真正 佛所開示是有因有緣,顯然是有因而且有緣!是有因有緣,而集成了所有的世間,不管是五陰世間或器世間。這是針對於無明的凡夫,而在說明了這二句聖教。
那另外二句聖教在說什麼呢?另外二句聖教是說:「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是因為多聞的聖弟子,他能夠如實的了知眾生流轉的現象,知道眾生都是「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那透過聽聞 佛的聖教,而能夠實際的去觀察「有因有緣」而如何去滅這個世間,回歸於如來藏本來寂靜涅槃的這個寂滅的境界。而因為是這樣,所以說我們多聞聖弟子,就是現前觀察能夠實證「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因為是這樣子,而斷了我見,斷了我執,能不取後有、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而未來世的五陰世間,就因此實證而能夠滅掉,就不再輪迴於三界生死!所以說在這個部分,我們前面眾生的部分,就是在說從流轉門的角度來看,因為眾生流轉的生死,所以說這一個前面二句的聖教,是攝屬於流轉門所說的。那後二句呢?就是說多聞聖弟子(佛弟子不共外道的)這一個部分,是攝屬於還滅門的部分,就是還滅於本來寂靜涅槃的這個境界;在這個境界的實證的範圍下,然後成就這二門!
所以說我們探究的因緣法,要從這二門來觀察;而這二門的觀察來說,我們來看流轉門是什麼?流轉門在緣覺乘來講,不管是無師獨覺的辟支佛,或者是在佛座下,因為聽聞因緣法而有從事因緣觀的現前觀察的實證者來說,他們都是現前觀察;觀察什麼呢?觀察於流轉事實的真相,所以說流轉門主要的宗旨目標,是要再確認:確認一個流轉的事實!再做這個確認,而不是在從流轉門的這個部分,就直接來做一個還滅的這個現象。所以在流轉門,大家要確定這個宗旨,是在確認一個眾生流轉(因緣)的事實。那在這眾生流轉的事實來說,就必須要談到十因緣法以及十因緣觀,這個我們後面會提到。
那另外一個部分還滅門是什麼?還滅門的宗旨,就顯然跟流轉門宗旨是有所差異的。還滅門是因為在你確認了流轉的事實以後,你要去探究:眾生會這樣流轉生死,那如何回歸於本來的寂滅涅槃的境界呢?這是一個在還滅門需要強調的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在這樣子,我們就可以確認,說在流轉門和還滅門來說,他們兩個所要實證的內涵和目標是有所差異的。因此來說,在因緣法流轉門和還滅門,他們的內涵和次第,是有不同的差別!因此如果內涵的錯亂,或者次第的顛倒,那就無法實證因緣觀了。所以說在要證得因緣觀之前,先要在流轉門確認十因緣法!
在確認十因緣法,這些修行因緣法的人,他是因為觀察到生活當中的苦,因為觀察到生活當中的苦,而能夠去觀察有這個苦。可是因為他的目的,是探究說這個苦的來源是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有這些苦呢?他就發覺說因為有老病死,有生老病死這八苦、這三苦!
因為有這八苦、三苦,而能夠透過這八苦三苦的實際的確認,就會去思惟一個道理,說這八苦三苦,或者我們講五陰熾盛這一苦,它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就發覺說,原來有生就有苦!所以他就發覺說:因為是有生的事實,所以就必然而有死的事實產生!他確認了這一點,他就想說:既然是這樣,那我應該要確認生的道理,然後再來研究苦的道理啊!所以說,他就往前推一下,就往前推到從生來發展;從生來發展的話,他就觀察說有生,為什麼會有生呢?因為是有三界有!
那為什麼會有「有」呢?他又一直往前推,就發覺說三界「有」,是因為有取。有愛取,是因為有「有取有愛」,然後呢再往前推。再往前推是因為你有「受」,你有受就是會有「愛」,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會有「有」,有就會有「生」,就會有 「老病死」!那受再往前推是什麼呢?他在觀察這個事實,發現受往前推的事實是什麼呢?是因為有「觸」,有觸!因為是有觸,有觸境界,因為觸境界,所以就會有領受,有了領受你就有愛!所以說他發覺說,我要解決觸的問題才是優先的!那為什麼會有觸呢?是因為我們有六入;有六入的現象,不停的現行;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六入的現象不停的現行,因為這六入的現象不停的現行,所以說就會有六入!那這六入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有名色,在這裡因為有這個名色的存在;因為有名色的存在,所以說你就會有六入,有六入接下來到最後的老病死苦一定會出生!
好!推到名色以後,他就發覺說:到了名色以後他再怎麼推,(只能)推到入母胎之前,就是那個受精卵啊!好!只剩下這最後的名色,可是這最後的名色推到最後,是沒有辦法再推了啦!透過道理沒有辦法再往前推,為什麼?因為二乘人,他無法實證法界實相(如來藏心),他只能夠透過推理的道理,知道一定有一個本識(才能出生名色)!這時候 佛有開示,所以「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長阿含》卷10,我們在《阿含經》聖教有提到這一段 佛的開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而且 佛怎麼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 12。所以說,在緣覺乘的實證來說,要透過先有這個十因緣觀(流轉門十因緣)這個黑品法當中,去現前觀察十因緣;由透過逆觀然後順觀,再確認一個事實,確認什麼?確認有一個(識緣名色的)流轉事實!而這個流轉事實的依止是什麼?就依止這個因果的正理、因果的所依,就是這個本識!所以在阿含聖教裡面講,用什麼名字?用「入胎識」啊、或者取陰俱識、住胎識,這些名字!
所以說因緣觀在這裡的部分,一定要先確認十因緣觀,再由十因緣觀的確認,而於現在世實證了十因緣觀的確認以後,你就知道說,一定有一個本識!雖然緣覺人, 他沒有辦法實證本識,可是他心中可以接受,有一個本識!我們在大乘來講,叫作阿賴耶識,如來藏!有這個本識出生於萬法,能夠出生於這十支;透過這樣順觀、逆觀,然後達成十因緣觀,來確認這個法界有這個法界實相心!只是因為他的目標,是來證得解脫而不是成佛!因為他的目標是證得解脫,他只要能夠斷(流轉的)緣就好,不需要從因下手,斷緣就好的話怎麼做呢?那我不須要實證法界實相心,我只要知道說:原來有這個法界實相心,我透過這樣子(推斷出來),我把現象界這個流轉的事實,把它斷滅了就OK了!所以說,聲聞聽聞了這個緣覺的因緣法之後,或者緣覺人他能夠這樣子,他確認了這個因緣觀的這個內涵的部分,他就能夠確認了有一個本識(不滅),再來進入還滅門。
進入還滅門之前,先要確認(本識真的存在不滅)。因為已經確認了這個因果的事實,所以他再從(十二因緣法)三世的流轉,從過去世(無明、行)、現在世(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未來世(生、老、死),因為有這三世的流轉,而能夠從三世的十二因緣,來觀察一樣有這(十因緣法)流轉的事實!好了,他觀察了有這個流轉的事實之後,他接下來就要思考,那既然有這個流轉的事實,我該如何的去還滅而證得解脫涅槃究竟寂滅的境界呢?他就要去思考:「那我一樣的道理,我在十因緣觀的順逆觀,甚至三世的十二因緣的順逆觀。」之後,他就知道說,他接下去要從一個對治的方式,來對治這個流轉的現象!
那要對治這個流轉的現象,他得要從哪裡開始呢?他一樣的道理,從現象界去觀察這些生、老、病、死、苦;他因為他觀察到老病死苦以後,同樣的道理他再研究說:「那有這老病死苦,我要滅掉這老病死苦,這是我的目標,我不希望有這些老病死苦繼續的流轉!」那因為不希望有這些老病死苦的繼續流轉,那接下來怎麼做?我們觀察到了說:他要滅掉這個老病死苦,顯然他必須要滅掉它的前一支,滅掉它的前一支是什麼?就是「生」這一支!因為有生,凡有所生必會壞滅;那因為是這樣:「老病死苦是因為有生,那我如果我把生滅掉了,自然而然就可滅掉了老病死苦。」所以他就開始去探究說:「我要如何滅掉這個在三界中出生的那個「生」?」探討了這個在三界中出生的「生」,他要探討之前,他又想:「那這個生從哪裡來?這個生就一樣的,它的前一支是什麼?就是三界「有」!因為是有三界「有」的種子,不停的熏習,所以說就會有三界中的出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生,那我要滅掉這個生之前,當然一樣要這樣子去做!」
所以說緣覺乘他要去現前觀察這個十二因緣,透過這樣逆推而推到說:他滅掉生以後,要怎麼做呢?要滅掉「有」!滅掉「有」要怎麼做?要滅掉那個「取」!要滅掉取該怎麼做?要滅掉「愛」!要滅掉愛該怎麼做?要滅掉「受」!要滅掉受該怎麼做?要滅掉「觸」!滅掉觸以後該怎麼做?他就要先滅掉「六入」的現行!滅掉六入該怎麼做?「我要滅掉「名色」!」他到達要滅掉名色之後,可是他發覺說:「這個名色從此世在入胎的時候,就有這個名色啊!那顯然這個名色,是緣於過去世的識陰的造作!識陰的造作,是因為過去世識陰的不如理造作,而有此世的名色。所以說他要是這樣的話,因為有過去世的這個識陰的造作,而有此世的名色!」
「同樣的,我不希望有後有的話,我該怎麼做呢?我就應該要滅掉此世識陰的造作,而就不會有後有的名色再出生,乃至到最後的老病死苦會產生。」因此他就要去滅除這個識陰的造作。那這個識陰的造作,就是識陰透過身口意行這樣造作。那這些身口意行的造作,那阿羅漢一樣有身口意啊!可是他的身口意是清淨的,因為他沒有無明;所以探究到最後,發覺原來問題的癥結是在於無明!是因為無明的關係,所以才會有識陰的不停的造作。所以滅除無明,是緣覺乘一個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目標!這就是說,緣覺法,他能夠推進到這個道理。我們今天時間到了。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