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CBETA, T08, no. 235, p. 749, a12-16)
《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相布施」,這幾乎是學佛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但學佛人喜好這句話的意涵,普羅大眾也喜歡這樣「超凡脫俗」的放下境界。因為人們總認為「施比受更有福」,所以佈施時儘管佈施就好,布施完之後就不要把您曾布施過的這件事情掛在心頭上,就是自己的心再也不住在布施這件事上了,從此不去掛念自己曾經對人施過恩惠,而做到:『「施恩不望報」的心境,就自以為已經做到「船過水無痕」似地「無住相的布施」。』
以上的敘述,是絕大多數人對於《金剛經》中所說的「無住相布施」的解釋與想法,然而佛弟子們會有這樣的想法,說實在的多是得自隨從師父的錯誤言教所致,例如這位大名師的「無住生心集」第(六)篇中,就是這樣教導的:
http://book.bfnn.org/books/0060.htm
「而福慧修行的大原則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無所住』就是於一切法都不執著。於一切法真正做到了看破、放下,使自己的心裡一絲不掛,清淨心圓滿現前。這就是佛講『無住』的意思。」
我們先從以下佛說經典中來了解「意識心」的布施情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7〈21 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
「菩薩摩訶薩施種種蓋,所謂:尊重人蓋,種種妙寶而莊嚴之,於無量無邊嚴飾蓋中最為第一;眾寶為竿,金網羅覆,雜寶瓔珞周匝垂下,懸眾寶鈴,淨瑠璃珠微動相扣,出和雅音,白淨寶網而絞絡之,百千清淨眾雜寶網羅覆其上,無量百千億雜寶莊嚴,無量億那由他沈水栴檀堅固香熏,閻浮檀金清淨莊嚴。
如是等無量阿僧祇那由他蓋,以離惡心、廣大心、放捨心而行布施:或以奉獻現在諸佛,及涅槃後供養塔廟。
為求法故,奉施菩薩諸善知識,或施法師、或施父母、或施眾僧、或復奉施一切佛法、或施種種福伽羅福田、或施師長及諸尊重、或施初發菩提心者、或施一切貧窮下劣,諸有所求皆悉施與。」(CBETA, T09, no. 278, p. 505, c6-20)
如上,在菩薩的一切布施中,『以離惡心、廣大心、放捨心而行布施』;這是一般人所意會的「放捨心而行布施」的意識境界;然而若未實證佛法真實義,對於經典的言教,因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就會有上面的大名師所說的:「於一切法真正做到了看破、放下,使自己的心裡一絲不掛,清淨心圓滿現前。」而說「對於布施這個法,看破、放下的清淨心,就是佛說的「無住」的意思。
以上,是一般學佛人被人誤導而想做到「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無住」,就認為是佛陀所教誨的「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那我們就必須經過聽聞道理之後徹底地來思惟一翻了,到底這樣的布施境界,是不是 佛陀所教導的「無住心」?
真實的佛法是必須依聖教,聞、思、修、證的。我們無妨來想想看,如果佛法是光憑著人們的意識想像就可以把它妄想出來的話,這樣人們所能臆想的道理,在儒家中早就已經說遍了,何勞佛陀還要紆尊降貴地來人間示現,為人們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呢?
且讓我們來看看,平實導師在《金剛經宗通》(頁300~頁302)中所說的「無住相」佈施的「無住心」:
『意識很清楚知道:我正在布施,你正在接受我布施,布施的是什麼財務。意識是很清楚的,不可能裝迷糊說「我不知道我在布施」,也不可能要求對方的意識裝迷糊說「請你不要知道我在布施」,也不可能裝迷糊說「對方不知道我在布施」,也不可能裝迷糊說「現在沒有布施這回事」。意識全都知道,明明就有能施、受施、所施物呀!不可能離於四相而成為三輪體空,這很容易理解,這樣的布施就不是因深。
佛與傅大士說的都是依如來藏的離見聞覺知,正在布施的時候配合著意識在布施,可是如來藏沒有了知自己在布施,沒有了知對方接受布施,也沒有了知布施這回事,這樣才能叫作無住布施。能知道布施、受施以及自己正在布施的這個意識,要轉依於不知道布施事項的如來藏,才能夠叫作無住相布施,這樣才能叫作「因深」。如果以意識來故意裝迷糊說:「我都不知道正在布施、也不知道有布施這回事,你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受施,你也不知道有布施這回事。」這叫作自欺欺人,因為意識或離念靈知心明明都知道正在布施等事情,卻自我催眠說都不知道,根本就不是「因深」。
如果用意識的立場來說「正在布施的時候我都不分別」,那麼如果意識真的能夠不分別時,還能布施嗎?不分別的時候是根本就不知道受施者在你面前,那才真的叫作不分別,知道了就是已經分別完成了。如果說他對於所布施的財物也完全不知道,那才能真的叫作不分別;可是離念靈知明明知道現在布施的是新台幣五萬塊錢,不是用觀想的布施五萬塊錢,這明明都知道呀!知道時就一定會有我相等四相,那就是分別完成了。用這種能分別的覺知心故意去裝迷糊而不加以分別時,他講出來時人家一聽可都知道他的意識境界了,這樣的布施「因」,還能有什麼「深」妙可說?實在太膚淺了。所以去到任何道場聽到那些大師們在講無住相布施時,你們都是一聽就懂了,可是來到這裡為什麼常常聽不懂?問題就是因為我們講的是完全沒有分別的布施,而沒有分別的布施當中卻同時能有意識知道布施者、受施者以及布施這回事,就會知道布施這件事的「因」全都在如來藏心中作出來的,不曾外於如來藏,這個布施的種子絕對不會落失於自己的如來藏心以外,永遠不會遺失,不是二乘聖人所能瞭解、所能觀察的,這樣才叫作「因深」;這不是你聽了就能懂的無相布施,那才叫作深妙。如果一般人和阿羅漢聽了就能懂,那麼這個布施之因還能叫作深妙嗎?台上講的無相布施,台下所有人都是一聽就懂了,那可就不深了,哪裡還有什麼「因深」可說呢?
所謂「因深」,都是從如來藏離見聞覺知、無所受、不分別、涅槃性、清淨性、常住性,來說無相布施的施因非常深妙難解。』
所以,您是否真學到了「應無所住行於布施」「無相布施」的真實義,如果您想了解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建請無妨到「正覺」會取您的「無住心」「摩尼寶珠」為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