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3845-a16_060
第60集
滅四食者方證解脫
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這個單元要為各位說明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我們是依止著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阿含正義》為參考書籍來作說明。我們這一集所要說明的是〈滅四食者方證解脫〉;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要證聲聞解脫果的話,必須要滅除四食。
在前面幾集的老師所說明四食的內容跟道理,我們知道一切有情都是以四食而存在著,這當然是函蓋三界中所有眾生的。而這個四食是在說有四種食,這四種食,函蓋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的食。所謂的四種食是在說:欲界中完全具足了段食(也就是摶食)或是觸食(最主要是在說明細滑食),另外一個就是念食,還有一個是識食,這四種食;色界中則具有觸食、念食、識食這三種食;無色界中的眾生則唯有識食。四食的內容跟道理既然已經知道了,我們就應該要懂得確實斷除四食,這才是真正在修證解脫道的人。想要斷除四食的人,應當要先知道四食的內容,然後要知道四食的苦、四食的集、四食的滅、四食滅除之道,這樣才是具足了知四食的四聖諦。像這樣子了知四食的四聖諦以後,就能夠確實斷除四食的貪愛;斷除了四食以後,也才能確實知道自己已經親身證得解脫了。
如 佛所說,食集,則有覺知心不滅,則有生死。如《雜阿含經》卷14第345經中:【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世尊!比丘真實者,厭、離欲、滅盡、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厭、離欲、滅盡、向,彼食滅;是真實滅,覺知已,彼比丘厭、離欲、滅盡、向,是名為學。」】在《雜阿含經》中,舍利弗對 佛稟白說:「世尊!所謂所說的比丘真實的法,就是厭惡蘊處界,也就是離六塵欲望、滅盡一切法、趣向真實:也就是當食集的情形出現的時候,那位比丘因為發覺自己有四種食的集,所以就生起了厭惡四食的心、遠離觸知六塵的欲望、滅盡了這種觸知六塵的欲望、趣向涅槃,所以他的四種食集就跟著滅除了;這就是真實的滅,也就是覺知到自己是真實而滅除觸知六塵的欲望了,四食的集已經滅了,那位比丘就有了厭惡六塵的心、遠離觸知六塵的欲望、滅盡觸知六塵的欲望、就趣向涅槃了,這就是佛法中所應學的。」
《雜阿含經》卷14第345經中,佛對舍利弗這樣說:【如汝所說,比丘於真實,生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數。】這裡 佛告訴舍利弗說:「正是這樣子的!正是這樣子的!就像你舍利弗所說的一樣。比丘在真實法中修行,生起厭惡四食的心、遠離四食的欲望、滅盡了四食,這就是修證解脫時應該學的種種法。」以上經文所說,就是斷除四食貪愛的道理。但是斷除四食貪愛,卻要依止本識真實恆存來斷四食;所以依止本識真實恆存滅除了四食的人,才可能證得解脫。也就是說,聲聞解脫道必須依止著 佛所開示的本際——也就是如來藏,依止著這個本識,依止著這個本際,依止著這個如來藏,來斷除對於四食的貪愛,來滅除對於六觸、對於這個受等等的貪著;把五陰十八界給滅盡了以後,才能夠入無餘涅槃,這樣子才能夠算證得解脫。
如果不是以本識為根本,以本識的真實恆存來斷四食的話,那斷了四食以後,就變成了斷滅空。所以,又有《中阿含經》卷7中如此說:【謂有比丘知不善、知不善根。云何知不善?謂身惡行不善,口、意惡行不善,是謂知不善。云何知不善根?謂貪不善根,恚、癡不善根,是謂知不善根。】又說:【若有比丘如是知不善及不善根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從這段經文裡面,我們可以知道斷除不善、斷除不善根與識食有何關聯呢?這是說斷除不善以及斷除不善根,都是斷除識食的正行;乃至斷除對於善行、善業、善果的執著,也是斷除識食。所以,對於斷除識食來講,不單單只是說斷除不善行,連對於善業、善果的執著,其實也是識食所應該要斷除的內涵。
起不善心,則墮入識食之中;造作不善行,也是成就識食之法;增長不善根,也是識食;乃至起善心、造作善行、行一切善而執著善果善業者,都叫作識食。也就是說,這樣子造作善或惡的身行、口行、意行,都必然會成就善業或惡業的種子而成為八識心王的識食的緣故。如果能夠斷除識食,就能成就解脫的道果;如果能細觀四食者,也能成就二乘無生果以及大乘無生法忍果。而識食道理,在唯識學當中,也就是熏習的義理。凡是有識食的法,都叫作熏習;熏習成就之後,就是成就如來藏中的種子,執藏於如來藏裡面,就叫作識食。
所以如來藏,眾生的第八識,又叫作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叫作能藏、所藏、集藏、執藏。那藏什麼東西呢?就是藏眾生熏習成就以後的這些種子;也就是說,儲藏這些造作的身口意行以後的這些種子。那這些身口意行,函蓋了在三界裡面所造作的這些行為,所以於今世或未來世中待緣而現,這就叫作「種子生現行」;而今世、往世造作種種善惡業行而成就識食,就叫作「現行熏種子」。唯識學中所說的熏習的道理,就是識食的道理。
知道熏習的道理就是識食的道理,就應當更深入了知識食的內容,然後才能深入了知食苦、食集、食滅、食滅道等四聖諦。如《雜阿含經》卷14所說:【云何於食如實知?謂四食。何等為四?一者粗摶食,二者細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是名為食;如是,食如實知。】這就是在說明,如何才是對於四食、對於四食的苦已經如實了知呢?這是說食有四種。有哪四種呢?一者粗摶食,二者細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這就是我所說的四種食;像這樣子,就是對於四種食、對於四食的苦已經如實了知。也就是說,佛告訴我們必須要對哪四種食進行觀察、進行了知呢?也就是說,必須要對於欲界的粗摶食(因為欲界一切眾生全部都是以粗摶食為食),再加上欲界眾生有細觸食、有意思食、有識食;這個色界眾生是捨離了粗摶食,但是還有細觸食,還有意思食,還有識食等等,這些都是屬於三界眾生的四種食;無色界眾生一樣是還有識食存在;所以,這就是 佛所說的這四種食,必須要對這四種食如實地了知。
《雜阿含經》卷14中又接著說:【云何食集如實知?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集;如是,食集如實知。】經中又說明,如何是對於四食的廣集已經如實了知呢?這是說未來將會繼續出生對於三界有的貪愛,這種貪愛三界有的心,是與喜樂三界有的心態同時存在的;對於三界有的貪愛,以及喜樂三界有的錯誤心態,就叫作四食的廣集;像這樣子了知以後,就是對於四食的廣集已經如實了知了。
在《雜阿含經》卷14中又說:【云何食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捨、吐盡、離欲、滅、息沒,是名食滅;如是,食滅如實知。】也就是說,如何是四食已滅的如實了知呢?如果是在未來會有三界有的貪愛,對三界有生起喜樂與貪愛的心,以及對樂著於三界有及貪愛心的境界,已經不存在了、斷除了這種貪愛與喜樂、吐棄乾淨了、離開三界有的所有欲望、心得寂滅、息沒了一切的攀緣心,這就稱為食集的現象已經滅除了;像這樣子,就是食集的現象滅除的意涵已經如實了知。
在《雜阿含經》卷14又如是說:【云何食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食滅道跡;如是,食滅道跡如實知。】這是在說明,如何是食集的現象滅除的方法也如實地了知了呢?就是說了知八聖道,八聖道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在這八正道,如實了知這八種修行的正確方法,就叫作食集現象滅除的方法;像這樣子,就是食滅的方法已經如實了知了。在這段經文中,已經詳細地說明四食的四聖諦;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證解脫果的人,應當對食的義理,以及食集的道理,以及食滅的道理,以及食滅道的道理等等四諦,都能夠如實地了知,然後才有可能取證解脫道。
識食的識總括起來,總共有三種心:也就是意識、意根、第八識阿賴耶識。而貪著五欲,在欲界五塵與法塵上面領受,就是意識的食;意根受到意識的誤導,所以也在欲界中的五欲諸法上面貪著,成就了意根末那識的食;阿賴耶識雖然是被動性而從來都不貪著的這一個心,但是祂在意識與意根有食的時候,祂就會產生一種體性。什麼體性呢?阿賴耶識可以收藏欲界諸法中的貪愛種子,這就是阿賴耶識在欲界中的食,這就是欲界的識食了;但是這其中,阿賴耶識本身其實都無貪愛,所以又叫作非有食、非無食。因為阿賴耶識,從來不貪著於三界六塵萬法,貪著三界六塵萬法的是我們的意識心,還有我們的第七識末那識;但是,因為我們的意識還有意根貪著於這個三界的四種食的時候,阿賴耶識就會儲存這些種子,所以方便說阿賴耶識也是有食。所以,在這裡我們說阿賴耶識非有食、非無食;非有食的意思就是說:阿賴耶識祂並不跟三界六塵萬法相應;非無食的意思就是說:阿賴耶識也是會透過意根跟意識的貪著,而去收藏、去執取祂這些造作的身口意行的這些業種。
所以,有情六、七、八識貪著的色界、無色界的情況也是這樣的,並沒有不同;不同的只是所貪的客塵,改變為對色界的禪定境界法的貪著,以及無色界的意識心境界法的貪著。假使有人能捨棄欲界五塵的貪愛,他的意識、意根、阿賴耶識就離開欲界食,斷了欲界識食的集;如果能捨棄色界中的意識心境界的貪愛,就能滅掉了色界識食的集;如果能夠捨棄對於無色界的意識貪愛,就能夠離開了無色界識食的集,這就是八背捨中所進修的次第解脫門。在二乘法解脫道中,只要是覺知外塵中的一切法,領受了外塵中的一切法,就是成就識食;成就識食的人就是食集,有識食功能聚集的人就不得解脫。所以,只要是安住於內心境界中,不緣於外五塵、外三塵的境界,並且已經斷了我見,在二乘法中就說是已經離食了,已經是解脫者。
修行的人若不能遠離惡知識,不但無法遠離食集,乃至由於惡法以及邪見的熏習,連四種食的道理都不懂,那就不免跟隨惡知識積集種種的惡法食,使得邪見食增長廣大而永遠不能斷除我見;也將因為惡法食的緣故,使得意識、意根的自我執著日益增長廣大,永遠無法斷除我執;甚至於最粗淺的內我所見—也就是能見之性乃至能覺之性—也都無法斷除而誤認為常住不壞我,不斷地增長五陰,使得五陰越來越熾盛,當然永遠都沒有辦法取證解脫果,那就更別說是出離三界生死苦了。
所以,有大師經常在開示徒眾的時候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乃至於處處作主的那一個心,那個心就是了。」這個心其實就是不離識食的意識心。因為祂是不離三界六塵萬法的那一個意識心,如果以這個心為常住不滅的話,那就是真正的不能夠離開我見,也就是惡法食。所以追隨惡知識熏習錯誤的佛法,就是惡法食;有惡法食的人,永遠無法斷掉我見、證初果。所以,學法前、學法時,都應當分辨真假善知識,然後依止而修學之,遠離惡法食。學佛人應當善加簡擇,並與經典一一比對,與真善知識所說之正理一一比對。如實作了以後,然後依法不依人,才可能遠離惡法食,並讓善法得以生起,實證解脫果才有希望。這個就是滅四食才能夠親證解脫的真正的義理。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就跟各位先分享到這裡。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