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貼正遍知.jpg.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570-a13_016

第16集

 

供佛功德--須曼花衣隨身產緣

由正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有關供佛功德的故事,這是《撰集百緣經》卷9的記載。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城內有一位長者,擁有難以計算的無量財寶,他娶了富貴人家的女兒為妻子,然後以各種音樂來娛樂;他的妻子懷胎滿足十個月後,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五官端正非常莊嚴,一出生就包裹著與生俱來的須曼花衣。長者召集了許多相師,來為這孩子占相,相師見了之後都說:「這孩子出生時,有什麼樣的吉祥徵兆嗎?」長者夫妻回答說:「這孩子出生時,有一件須曼花衣包裹著身體。」由於這個原因,孩子就命名為須曼那。須曼那的心性賢良溫和、慈心孝順,隨著他的年齡漸漸長大,那件須曼花衣也就隨著變大;由於父母非常疼愛,就讓須曼那跟隨阿那律尊者出家,成為一個小沙彌,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具足三明六通與八解脫,成為諸天、世人所景仰的聖人。

有一天,阿那律尊者向小沙彌說:「你現在可以前往拔提河邊,取清淨的河水回來。」這位阿羅漢小沙彌,立刻前往拔提河邊,將瓶子裝滿了清水,然後投到虛空中,隨後就飛回阿那律的處所。許多比丘看見了小沙彌所施展的神通變化,都讚歎不已,就向 佛稟白說:「世尊!須曼那沙彌過去世造了什麼樣的福業,可以出生在巨富長者家裡,出生時身體裹著須曼那衣,出家不久又證得了阿羅漢果?」佛告訴眾比丘說:「你們仔細聽,我為你們分別解說。在過去九十一劫的波羅奈國,有一尊佛出世,名號為毘婆尸佛,當祂化度圓滿後就示現般涅槃,當時有一位國王叫作梵摩達多,他收集了毘婆尸佛的舍利,然後用四種珍寶建造了佛塔,來供養佛舍利;當時有一位小孩看見了佛塔,生起了喜樂愛樂之心,於是就出家學法,但是一直到老都無法證道,他非常自責,於是買了一些須曼花,用絲線貫穿起來,然後把它覆蓋在佛塔上,並且立下了證道的誓願,就離開了。由於這樣的功德,九十一劫之中不曾下墮地獄、餓鬼、畜生道裡,生生世世都出生在天上、人間,常常有與生俱來的須曼花衣,包裹著身體,可以享受天人般的快樂,乃至於今天又值遇釋迦牟尼佛,能夠出家學法,並且證得了阿羅漢果。」眾比丘聽了 佛的開示,都歡喜地信受奉行。

以上《撰集百緣經》所說的故事是在告訴大家,供佛乃至供佛舍利塔,有很大的功德。為什麼供佛乃至供佛舍利塔會有這麼大的功德呢?想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得要先去瞭解,諸佛本身具有哪些功德呢?就能明白為什麼供佛會有無量的功德。以布施的原理來說,如果田勝,那麼果報就殊勝,諸佛這方福田如何殊勝呢?契經說:「諸佛十號具足。」也就是諸佛都有十種功德名號,具足這十種功德才能稱為佛。如果對這十種功德名號有詳細的了知,對佛就會產生殷重的恭敬心,就會生起十種隨念功德,只要一想到佛,就記得有這十種功德;以後若聽到有人自稱什麼法王、什麼活佛,您都可以用這十號去檢驗,看他是否有成佛的本質,這樣就不會被人唬弄了!

諸佛的第一個名號叫作「應供」,諸佛都具足獲得微妙正法,是世間最上良福田,應該當作世間無上的恭敬供養,所以叫作應供。阿羅漢也有應供的稱號,一切人、一切天遇見了都應該供養,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天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羅漢能出三界生死,所以是應供。那阿羅漢利根的話,一世就可以成就;諸佛呢?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當然也具有阿羅漢的功德。所以諸佛也可以稱為阿羅漢,但是阿羅漢不能稱為佛,因為單單修學二乘解脫道不能成佛,只能成為阿羅漢,必須迴小向大,繼續修學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為什麼?因為大乘佛菩提道函蓋二乘解脫道,二乘解脫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裡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華經》說,二乘只是化城,只是過渡的休息站,讓二乘人暫時能夠止息於生死苦,然後勸發菩薩心,再傳授唯一佛乘的如來藏妙法,最後的目標是成佛之道。

諸佛的第二個名號叫作「正遍知」,對於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的一切內涵無所不知。有哪一些有情就會成就哪一些世間,對於一切有情諸法既然全部了知,當然對一切世間也就全部了知。所以真正成佛時,當祂見到一個人就知道那個人的來歷,因為諸佛可以了知眾生心中的種子,這才叫作成佛。正遍知一定有這個功德,對於世間法具足瞭解之後,再進一步瞭解出世間法;也就是對二乘菩提具足了知,然後再針對大乘菩提這個世出世間法也具足了知,就叫作正遍知。也就是說,對於世間法、出世間法以及世出世間法都具足了知,才叫作正遍知。阿羅漢為什麼沒有正遍知的名號呢?因為阿羅漢知道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但是不知道世出世間法,所以不是正遍知。

諸佛的第三個名號叫作「明行足」,因為諸佛具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以及漏盡明,所以叫作明行足。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也有三明,但是不具足,所以不能稱為明行足。大阿羅漢的天眼明,最多只能看未來八萬大劫,超過了就看不見,諸佛的天眼明沒有限制,所以諸佛可以為人授記;宿命明也是一樣,大阿羅漢觀察別人的宿命,最多到八萬大劫,超過了就看不見,但是諸佛的宿命明沒有限制。譬如有一天,世尊問三明六通大阿羅漢說:「你看地上這隻螞蟻,牠過去世是什麼?」結果一劫又一劫,往前推到八萬大劫 ,牠還是螞蟻。世尊又問:「那你看,牠未來會是什麼呢?」往後一劫又一劫,推到八萬大劫還是螞蟻;所以阿羅漢的所見,這隻螞蟻永遠就是螞蟻,不能當人,但是 佛可以看到過去無量劫之前,什麼時候不是螞蟻,也可以看到未來無量劫之後,什麼時候不再當螞蟻了。那漏盡明呢?阿羅漢的漏盡只斷現行,至於習氣種子以及異熟種都還沒有斷,他的漏盡明不具足,所以不能稱為明行足,但諸佛都是明行足。

諸佛的第四個名號叫作「善逝」,那是說諸佛已經成佛了,乘願去某個世界的某個星球受生時,故意隱蔽威神之力示現如同凡夫,然後一世修成佛道,以凡夫身示現成佛,然後化緣已畢示現滅度;又在另一個星球,重演一遍八相成道,不斷地度化有緣眾生,所以稱為善逝;換句話說,由於諸佛究竟斷盡阿羅漢所斷的分段生死,也究竟斷盡阿羅漢所無法斷的變易生死 ,所以稱為善逝。

諸佛的第五個名號叫作「世間解」,世間解就是具足瞭解世間。可是世間有多少種?對外道而言有六種世間,叫作凡夫世間,就是三界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以及畜生。天與人是怎麼來的?三惡道眾生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十八種地獄?什麼樣的原因,會形成那樣的地獄世間?又會有什麼樣的眾生,往生去那裡受種種苦呢?接著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那些世間又是如何形成的?在這五趣之中,處處輪轉受生的阿修羅世間,又是如何形成的?這樣了知六道,不同世間的形成原因,還不算世間解,為什麼呢?因為在三界中,還有四種聖者的世間,佛、菩薩、聲聞與緣覺。諸佛不入無餘涅槃,常住十方三界,利樂有情永無窮盡;諸佛在三界中示現的世間,是怎麼來的?其中又是什麼樣的境界?菩薩、聲聞與緣覺,這些聖者的世間,又是怎麼形成的?必須具足了知才能稱為世間解!

諸佛的第六個名號叫作「無上士」,是說諸佛本身證得無上境界,沒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並且諸佛有種種方便善巧,可以教導眾生同樣去親證,所以叫作無上士。譬如聲聞初果是有上士,因為還有二果、三果、四果超越他;四果阿羅漢雖然可以稱為應供,但仍然不是無上士,為什麼呢?因為七住位菩薩明心了,就有實相般若智慧,而阿羅漢不知不證實相法界;乃至菩薩修到等覺、妙覺,還是有上士,因為還有諸佛超越於他,只有諸佛才是無法超越的,所以稱為無上士。

諸佛的第七個名號,叫作「調御丈夫」,調就是把眾生加以調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導,調御眾生不光是靠智慧,還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說一切人所不能說之法,能證一切人所不能證的證境,不論什麼樣的三界有情,譬如阿修羅或暴龍都能調伏,才能稱為調御丈夫。

諸佛的第八個名號叫作「天人師」,是說諸佛能教授一切天一切人,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諸佛都能開導一切眾生的疑惑,使得眾生瞭解甚深處的真實義。《阿含經》中就記載,佛陀精舍中夜以後一片光明,因為有天人來向 佛請法,或來讚頌 佛。

諸佛的第九個名號叫作「佛」,佛這個名號在佛門中是非常敬重的;譬如,如果在板凳上寫個「佛」字,肯定沒有一個三寶弟子敢坐上去,可以想見佛是如何的尊貴。什麼是佛?就是覺悟者,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自己究竟覺悟也能覺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覺,然後才能覺他,叫作自覺覺他;自覺與覺他所應修行的一切過程與內涵,都已經圓滿完成,叫作覺行圓滿,這樣的人才能稱為「佛」。因為有佛的覺悟,才能有「法」在人間流傳,才能產生三乘菩提的勝義僧;所以有佛才有三寶,沒有佛就不可能有三寶;一定先有佛的覺悟,才有法寶流傳於人間,才有僧寶住持於人間,所以佛就代表三寶,歸依三寶就是歸依佛,叫作一歸。

諸佛的第十個名號叫作「世尊」,是三界世間的至尊。為什麼呢?因為福德與智慧都具足圓滿而威德無比,所有世界中沒有人能比世尊更尊貴,等覺菩薩見了佛,都還要五體投地右繞三匝表示恭敬;那表示什麼?沒有人能比佛更尊貴。所以佛是最上良福田,供佛能成就殊勝的果報,這福田的本身是殊勝的,叫作田勝,種了之後,後世所得的果報就很殊勝;《法華經》中,佛為弟子們授記時都說,還要再恭敬供養多少尊佛之後才能成佛,可見供養諸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那麼應該如何供養諸佛呢?就以三個部分來作說明:財供養是說以財物來供養,很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祇樹給孤獨園的由來;身供養是說付出精神與體力,去為佛、為正法作事情,也就是在護持正法上,應該作的事情盡力去作,這是身供養,以自己的身力來供養;但是作這些供養時,都不能離開了義正法,因為對諸佛的一切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上。也就是說,不論作什麼事,都要以護持 世尊的正法作為最重要的前提,然後以如實修行、如實護持正法的功德來供養佛,這就是最好的法供養。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