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貼 0407三乘菩提綱要第10集[25].jpg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10
三乘
菩提綱要第10集
由正旭老師主講「三縛結的內涵」

第10集 三縛結的內涵 之開示文稿:

上一集已經由正緯老師講完斷我見,接下來由我來為各位菩薩講解斷三縛結。為什麼要講斷三縛結?因為只要你能夠瞭解三縛結的內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斷什麼人可以依止?什麼人不可以依止?同時也知道,聲聞菩提的路應該怎麼走?斷三縛結,主要分成三個部分說,第一個部分是三縛結的內涵,第二個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見,第三個部分是如何斷三縛結。

我們先來講第一個部分三縛結的內涵。什麼是三縛結?三縛結其實就是三種煩惱!「煩惱」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面,就是心裏掛礙著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惱,把這樣的一個心行當作是煩惱。但是在聲聞解脫道當中,煩惱的定義並不是只有這樣;凡是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的心行,都叫作煩惱。那麼即使你對某一件事情的感覺,心裏是快樂的;但是只要這樣快樂的心行,是會障礙解脫出離三界生死,那麼這樣快樂的心行,仍然是屬於煩惱所攝。那麼什麼樣的心行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呢?主要有六種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惡見。這六種根本煩惱,就是聲聞菩提當中所要斷除的煩惱。

我們(接著)來講什麼是貪?貪就是被可愛的境界所制伏。譬如說一個面臨五欲(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這樣可愛的境界;面臨這樣可愛的境界的時候,你的心裏沒有辦法拒絕它的誘惑,沒辦法說「不」,這樣的心行就是貪。再來說瞋,瞋就是被不可愛的境界所繫縛,而起了種種惡心行,這樣的心行就叫作瞋。再來說癡,癡的定義很廣,就是無明,或者說沒有智慧,但是在聲聞解脫道當中的癡,指的就是沒有斷除煩惱的智慧。阿羅漢在具足十種斷除煩惱的智慧以後,他就把癡結給斷了;但是他還有佛菩提道的無明還沒有斷盡,所以阿羅漢並不是一個真正斷癡的人。再來說慢,慢有七種;與人較量,高抬自己,就是慢(較量於他,令心高舉)。但是還有一種慢,是阿羅漢必須斷除的,就是我慢:把五陰當中的一陰,當成常住不滅的我,然後依於這樣的一個常住不滅的我,覺得讓自己的五陰的存在於三界中,有喜樂。那這樣的一個我慢,就是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再來說疑,疑的定義很廣,有世間法上的疑,有出世間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間法上的疑。那麼如果在聲聞解脫道當中,只是單指對三寶的疑,還有對我見的疑。

再來說惡見。惡見有五種,第一種是我見,我見就是把五陰當中的一陰,當成常住不滅的我,然後有了這樣的一個見解呢,就是我見。再來說邊見,邊見就是落在「斷」或「常」的一邊,譬如說把五陰當中的一陰,當成常住不滅的我,這樣的見解也是落入了常見,那麼把生滅的法當成常住不滅法,所以那樣子的見解也就是常見。那麼再來說斷見,斷見就是把不會生滅法,當成會生滅的法;譬如說第八識是常住不滅的法,若是把第八識當成是會生滅的法,這樣的見解就是落入了斷見。再來說邪見,邪見就是不正確的說法;譬如說,不斷(見惑、思惑)煩惱可以證得阿羅漢,那麼這樣的見解就是邪見;譬如說,造惡業不會得到惡報,這樣也是邪見。那麼再來說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是對於什麼樣才是真正的解脫呢,有了錯誤的見解,然後依於這樣錯誤的見解,施設了種種不如理的戒禁;想要經由這樣的戒禁,來求得真正的解脫,這樣的見解就是戒禁取見。最後一個是見取見,有了錯誤的見解,但是不知道自己那個見解是錯誤的,堅持說:「我的見解是最殊勝的,別人的見解都不如我。」這樣的見解就是見取見了。好,簡單的說完這六種根本煩惱,當然其他的煩惱都是從這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

再來說,為何縛與結是煩惱呢?因為煩惱有很多各種不同的特性,所以呢我們就用這樣的一個特性來取代(說明)煩惱。譬如說纏,煩惱會不斷的現起把你纏住,所以就用這樣的一個特性來代表煩惱,所以煩惱叫作纏。那麼縛與結,其實也是煩惱的兩種特性,所以我們就說縛與結就是煩惱。好,那麼什麼叫作縛呢?就是令於善行不隨所欲!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瞭解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講什麼叫作不隨所欲?不隨所欲的意思就是你想要這樣子做,但是辦不到。譬如說一個人的雙手被繩子綁住的時候,那麼他沒辦法辦到的事情,就是把雙手張開;把雙手張開這件事情,他不能隨心所欲。

但是縛在這裏講的是煩惱,當一個人的心與煩惱相應的時候,他的心被煩惱給繫縛住了;那什麼樣的心行他是辦不到的?就是善行!他對於善行不能隨所欲。但是善行指的是什麼樣的心行?在這裏的善行指的並不是十善業中的善行;如果一個人有煩惱,但是他十善業的善行,他仍然是可以做,所以他並沒有所謂不隨所欲這樣的一個事情;因此這裏的善行,指的並不是十善業當中的善行。那麼到底什麼樣才是(聲聞菩提所說的)善行呢?譬如說,一個人面臨五欲境界的時候,他的心被五欲這樣可愛的境界所繫縛,那麼他所不能展現的心行就是無貪;所以對於貪欲來講,無貪就是善行。同理,無瞋、無癡、無慢、無惡見等,都是(聲聞菩提所說的)善行。所以一個人如果有煩惱的時候,他的沒有煩惱的這樣的善行,他是不能展現出來的,所以煩惱就是令於善行不隨所欲。當然縛還有可以作另外一種解釋,就是把你綁在三界裏面,讓你不得出離生死,這也是縛的特性。

簡單的說完縛,再來說結。結就是能和合苦!那能和合什麼樣的苦?苦有八種,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還有五陰熾盛,這八種苦!煩惱能夠結合這八種苦,那麼煩惱到底是怎樣把這八種苦結合的呢?我們來看看這八種苦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先說生老病死,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是因為你有五陰;如果沒有五陰,就不會有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所以生老病死的原因,是因為你有五陰,它的根本就是從五陰來。再來說求不得,一個人都希望,好的事情一直來,壞的事情都不要來(卻不能如願),這樣是求不得。那什麼會去作這樣的求不得的心行呢?因為你有五陰,所以你才會去作這樣求好的事情來,壞的不要來。再來說每個人都會死,那麼求不要死,這件事情是辦不到的;因此大家最大的苦,其實就是求不要死!因為求不得,所以求不得其實也是因為有五陰,所以求不得這樣的苦,還是從五陰來啊!再來說怨憎會,一個人因為有五陰,所以就會碰到怨家債主來討債;如果沒有五陰,怎麼會有怨憎來相會呢!再來說,一個人會有這樣的色身,是因為六界和合,也就是地、水、火、風、空、識,這樣的六界來相會,然後生出了五陰;因為有五陰,所以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的這樣的一個苦;所以呢,六界來相會就是怨憎會,那所以怨憎會也是因為五陰而有!再來說愛別離,愛別離呢,一個人心愛的東西要離開了,當然很苦啊!我的色陰這個色身呢,愛了七、八十年,然後眼看著我要跟它別離了,那麼一別離以後呢,我的(覺知)心就不能運作了。好,那麼這心愛了五陰八十年了,我終於要離開他了,心裏當然有苦,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苦?如果沒有五陰,怎麼會有這樣的苦出現?所以呢,五陰就是愛別離的苦的根本原因。

再來說五陰熾盛,每個人都不知道說五陰是虛妄啊!因為不知道五陰虛妄,所以一直想要五陰存在這世間運作,然後呢不斷的長養五陰;所以呢,因為不斷長養五陰,所以這一輩子死了以後,下輩子的五陰又生起,然後又引起了生老病死這幾種苦;所以前面這七種苦,其實都是因為五陰熾盛所引起的;所以五陰熾盛的苦,就是以五陰為根本。那麼所有的八苦呢,都因為有五陰所造成,所以當一個人有煩惱的時候,他下輩子的五陰就會再度現起,引起這八種苦出現。所以呢,煩惱能結合這一輩子的八苦,然後也結合了下輩子的八苦,所以說煩惱能和合苦。

簡單的說完縛與結的特性,也介紹了六種根本煩惱,再來說斷。斷就是棄捨的意思,也就是棄捨三種煩惱。那麼到底是棄捨哪三種煩惱呢:三縛結。第一個是我見,第二個是戒禁取見,第三個是疑見。先來說我見,我見就是認取五陰中的一陰為常住不滅的我,有了這樣的見解,就是落入了我見。我見的內涵在上一單元中,已經由正緯老師為各位菩薩,已經作了清楚的說明,我在這裏就不再重複說明。那麼接下來講第二戒禁取見,就是對於什麼樣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解脫?他不清楚,然後呢,就想要施設種種的戒禁來求得真正的解脫,那麼這樣的見解呢就是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是施設不如理的戒禁,想要求取真正的解脫)。

我們看看哪些人是落入了戒禁取見呢?有一種人,他是把升天當成真正的解脫,先有了這樣一個錯誤的知見,所以他就施設了第一種水戒。譬如說外道,有的外道他有天眼,有一天他看到魚死了,然後魚竟然升天了,他心裏就覺得很奇怪,想說:「魚死了怎麼會生在天上呢?」他不知道這個原因,所以就想說:魚因為每天泡在水裏面,所以牠死了以後可以升天。因此他就施設了說:我每天只要在水裏面,泡幾個小時,那麼我死了以後,我就可以升天。把升天當成真正的解脫,然後施設了水戒,這樣的見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見。再來說還有一種人呢,他看到牛死了;因為有天眼嘛,(看到)牛死了以後就升天了,他就想說:牛死了怎麼可以升天呢?所以他就想:牛每天吃草,那牛每天吃草就可以升天,那我也學牛吃草;我只要每天吃草,吃到死的時候,我就可以升天得到解脫。所以就施設了這樣一個牛戒,想要求取真正的解脫;這樣的見解,也就落入了戒禁取見。

再來說還有一種人,他是侍奉火神,他認為:只要我(照顧)這一把火到死,臨死以前都不要熄滅掉,那我死後就可以升天。也是把升天當成解脫,然後施設了火戒,認為這樣子可以求得真正的解脫這;樣的見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見。再來說“一神教”,一神教徒認為:天神就是生他唯一的真主,所以呢,他認為說我只要死了以後,能夠回到天神的身邊,那我就解脫了。把升天當成真正的解脫,這樣的見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見。

好,第一到第四種,就是把升天當成解脫的一種戒禁取見,接下來還有其他的戒禁取見。譬如說:我這一輩子呢,只要站著都不坐下來。施設這樣的一個苦行,認為說:我只要不坐下來,到死的時候,我就一定可以得到解脫。那施設這樣的一個戒禁,然而這樣的方法,並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所以這樣的見解,也是落入了戒禁取見。再來,還有一種人,他只坐,然後不躺下來睡覺,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不倒單;那麼只坐不臥這種苦行,並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施設了這樣的戒禁呢,當然就是戒禁取見。再來說食自落果戒,有人認為說:我只要這一輩子都不吃樹上摘下來的水果,我一定要吃從樹上自己掉下的水果,我只要這樣子吃一輩子,那麼我死後就可以得到解脫。那麼這樣的一個見解呢,當然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解脫啊!一輩子吃自落果,怎麼樣也沒辦法(斷我見、我執)解脫啊!所以施設了這樣的一個見解呢,施設了這樣的一個戒禁呢,當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所以這樣的見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見。再來就是最後一種,就是把一念不生當成真正的解脫;每天打坐,只要打坐,然後想說:我只要打坐到一念不生,我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把一念不生當成是涅槃。因為一念不生的境界,仍然是識陰的境界,他不是真正解脫的境界,所以施設了這樣一個戒禁,這(每天)打坐的這樣的一個戒禁,然後想要求得真正的解脫;這樣的一個見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見。

簡單的說完了戒禁取見,接下來講疑。疑的定義很廣,有世間法上的疑,有出世間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間法上的疑。那麼在聲聞解脫道當中的疑,是單指對三寶的疑,還有對我見的疑。我們來看看對三寶的疑,譬如說對 佛,對於 佛的存在有疑:佛入滅了到底還有沒有?如果都沒有,那我學佛要幹什麼?不相信 佛是常住於世間。還有呢,對於 佛的功德,佛有十力、四無所畏這樣的功德,真的存在嗎?祂真的有這樣的功德嗎?對於有這樣的一個疑呢,他就不會去斷三縛結了,所以這樣的人對 佛有疑,他當然不能解脫了。再來是對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實證呢?如果不能實證,那麼 佛就是一個沒有證量的人;他認為 佛沒有證量,當然就把佛法當成思想來研究的。所以把佛法當思想來研究的人,他其實心裏是沒有三寶的;因為認為:佛沒有證量,佛法不能使人出離三界生死,佛法不能實證。當然他心中沒有僧寶,所以對於這個僧寶,不認為、不相信(實有)。對於這個不認為不相信佛法是可以實證的人呢,其實他心裏是沒有三寶的。再來說對我見的疑,對我見的疑大概有幾個,第一個就是對於五陰虛妄有疑,對於四聖諦的法有疑,對於第八識常住不滅的法也是有疑;這樣的疑,就障礙了出離三界生死。好,那麼今天我們三縛結的內涵,就講到這裏,謝謝各位收看!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