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涅槃-new.jpg  

 

這個八正道的內容我們現在一一來說明:

第一個就是正見,這個正見就是學佛要知道方法,這些正確方法就是四聖諦,無常、苦、空、無我這些基本觀念;用這個方法修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開始觀察我們的五陰十八界;五陰十八界究竟是無常苦空無我,沒有一個真實我在裡面,這個知見建立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的進入修行了。

第二個就是正治,正治就是要離五戒裡面的身三,就是殺、盜、淫,想要能夠少造惡業,我們就要受戒,然後守戒守好了才能夠修禪定,正治的部分是講身的這個三業。

正語就是說要離口四,口四就是我們的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攝受,自然而然我們就不造口業。

下面一個就是正業,正業就是說,我們身口要去精進,就是繼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要不造身業口業,繼續保持這樣的一個生活方式,這樣就是修行。

再下一個就是正命,正命就是離諸邪業不犯道禁,我們在生活的行業裡面,只要犯了殺、盜、淫、妄、酒這種行業,我們就不要去做。

再下一個就是正方便,方便呢,古代人說方便,其實就是現在的方法,那個是語言上的不一樣;這個方法怎麼修行的方法呢?就是要思惟啊!我們觀察的五陰十八界,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貪愛,然後才造成我們在三界中流轉生死沒辦法出離,整個重點就在滅他的這個貪愛,這個方法就是滅除對五陰十八界的這個貪愛。

然後下一個是正念,正念就是我們能夠離開這個意的貪瞋癡,剛剛已經有講到身三、口四,現在要講的就是意三貪瞋癡;我們如果願意離開它,在整個思惟裡面都知道,我們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有沒有對這個三界產生貪瞋癡,我們如果慢慢攝受它,自然而然就能夠清淨無為,對什麼清淨呢?對這個三界,尤其是欲界這個貪愛漸漸斷除,就會變成清淨了。

這時候,再下一個就變成正定,因為心不貪著,不貪著的話我們心呢就住在自心清淨的境界狀況,所以正定又叫作心得決定。心得決定他就不會離這個涅槃道,就是我們會往涅槃這個方法修。所謂涅槃其實就是斷盡五陰十八界這個貪愛,這個是整個重點。這時候定呢,能夠繼續在這用功,到後來我們就能夠到涅槃。

這個八正道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修行方法,就是這八種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戒能夠清淨,身三口四意三已經包括五戒十善,這個就是一個能夠持戒清淨的很好的一個方法。戒我們能夠守好,心就不攀緣、不貪愛,那自然而然要修定就容易,這個是整個修定的最好方法,所以叫作什麼?「事障未來,性障初禪」,初禪的現起,完全都靠煩惱的斷除;煩惱,尤其是貪愛這個欲界法,下一個我們就解釋這個煩惱。

一般人都「願消三障諸煩惱」,那什麼是煩惱呢?煩惱是障礙什麼呢?這個斷煩惱,其實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不正見六種根本煩惱。一般不要記這麼多,我們直接就說貪愛,整個根源都來自貪愛;我們為什麼會在欲界呢?因為我們貪愛欲界啊!尤其是人間這個法,人間最大的煩惱,也就是最大的貪愛,就是男女欲啊!因為有男女欲的關係,所以就會有眾生不斷地來投胎,投胎是因為相應,喜歡父或者是母,自然就入胎成為男跟女。

所以學佛整個標的就是在斷貪愛,這個貪愛要透過我們的觀行,觀行不是在五陰十八界之外有其他的修行方法,就是說依於我們的身心,我們把它分成五陰十八界;五陰十八界的觀行之後,我們發現原來五陰十八界它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它既然不牢靠,我們這個貪愛自然就會慢慢地來斷除;如果在還沒斷之前,我們如果能夠貪愛減少,這樣就是伏煩惱,伏煩惱也能夠得定。所以初禪的現起,完全就是對我們這個欲界愛的一個降伏,這個降伏怎麼降伏?一定要透過這個觀行;觀行的時候,不是離於我們的五陰十八界去作觀行,那個就是外道。所以整個學佛,大家要具足這個正知見,然後利用這八正道的這種方法來歷緣對境,在日常生活中就慢慢地去觀察,然後能夠真的心裡產生厭離感,這樣我們的修行才算進入正確的修行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