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617-a13_023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講的佛典故事,是在說有一次,佛在摩竭國界,跟祂的常隨眾五百比丘以及弟子,沿著河岸緩緩而行的時候,發現江中有一根巨大的漂流木,在江中不斷地上下翻滾;這個時候 世尊就藉用這個機緣來作一個開示。世尊在江邊的一棵樹下坐下來的時候,就跟弟子眾開示說:「你們有沒有看到這棵大木頭在江中、在那翻滾?」諸位徒眾當然就說:「有啊!我們都有看到。」世尊這個時候又繼續開示:「假設這個大木頭不在堤岸這邊停留,也不在對岸那邊停留,更不會在江中沉沒;沒有被沖到這邊的岸上被人撈起,也沒有被非人撈起,更沒有在江中、在江水、在原地一直翻滾沒有前進,也沒有自己腐敗,那這麼多條件具足的話,這棵大木頭它會逐漸地漂流到大海去。你們修行道業也是這樣,不要靠任何一邊,要能夠依止這個正道而行,自然能夠修行有所成就。」整個重點就在說,修行不要落在常見跟斷見這兩邊;這樣的話,不在五欲的境界上追求,不貪求人間的一切名聞利養,也不被天界、欲界天的這些境界、想要生天的這種想法所繫縛的話,因為知道有正知見的話,就不會像木頭在江水中不斷地打轉,就沒辦法進步。自身如果有正確的修行方法,就會逐漸地進入涅槃的境界,所謂涅槃它有一個內涵,它的修行方法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它的真正的義理就是:正見、正治、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八個正道是能夠讓我們修行到達涅槃的一個方法。
佛陀在開示這一段的時候,有一位叫作難陀的牧羊人,倚仗著木杖遠遠地站著,聽到 佛對弟子眾作這個開示,他就慢慢地走到 世尊的面前向 佛稟報,他說:「我今天沒有靠在這一邊的堤岸,也不在對岸的這個堤岸,不被江中的這個江水打沉沒,也沒有在岸上貪戀這人世間的一切境界,同樣的沒有被非人、天界的這些境界所繫縛,也沒有在江中不斷地在原地打轉,本身也沒有腐壞掉,那我也一樣可以漸漸地修行,到達涅槃的這個境界,希望 世尊能夠允許我加入你們修行的行列。」世尊就跟他講:「你應該把牛牽還給你的主人,這樣才可以出家修道。」難陀就跟祂說:「這頭牛因為生了小牛的原因,牠會思念這個小牛,自然而然牠會返回家裡,並不用我跟牠牽引,希望 世尊能夠方便讓我直接就加入修道的行列。」世尊跟他回答說:「這頭牛雖然自己會認路回家,但是你應該親手交給主人,這樣才能夠了結這件事情。」這時候牧羊人難陀聽了 佛的教導,馬上牽起牛回到主人家交付給主人,然後又回到 佛的處所這邊向 佛稟報:「我已經把牛牽還主人,這個事情已經交託清楚了,希望 佛陀允許我出家修道。」這個時候 佛就允許他出家修道受具足戒。
另外一位比丘看到這種狀況,就向 佛稟告說:「佛陀你講的這個此岸、彼岸,江中沉沒;如何是在岸上為人所捉,如何是在岸上被非人所限制;有時候說在江水上、江中原地的打滾,或者是說在江中會腐敗,這個是什麼道理?希望 佛陀你能夠詳細地來開示。」佛陀就很詳細地說:「這個此岸的意思就是我們執著這個五蘊身——五蘊十八界這個虛妄的我;這個邪見把它當成真實,然後為這個五蘊我來造作生死的輪迴業。彼岸我就在說這個五蘊我這個不正確的知見雖然已經斷了,但是想要直接去取證無餘涅槃,乃至有錯誤的觀念變成斷見,這個都不是正確的修行方法。至於中沒就是說,因為貪愛無明遮障的原因,所以對於三界的這個貪愛,尤其是欲界的這個貪愛不能自拔,這樣就隨著貪愛這個欲,在那邊不能離開。在岸上,意思就是追逐人間的色聲香味觸法,就被這個五欲所繫縛沒辦法出離。至於說為人所捉,就是很多人修行是為了想要來世的福報,希望能夠當大國王或者當大臣,來統領一般的百姓,這個也是為福所拘。非人所捉,就是說有很多人修行,是為了希望能夠生欲界天中去享福啊!希望能夠藉著五戒十善它的功德,這樣他修行的結果就到天界去,就是被非人所捉。至於說在江中被江水不斷地在那邊衝擊迴轉,就是因為眾生不明白生命的實相,他把正法當成非法,把非法當正法,在那邊疑見未斷,不願意信受正法去好好地修行,那就只有在原地在那邊蹉跎光陰。至於腐敗,它的意思就是說,本身修行的方法就不對,不對包括邪見、邪治、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這是八正道的相反,這些不正確的修行方法即使你再用功,也不能達到修行的一個成果。」
這時候難陀比丘他在幽閑處,他就在那邊好好地用功,自己在那邊思惟、發現:「佛陀這些弟子很多都是尊貴的貴族出家,他們之所以願意剃除鬚髮學道,想要能夠修行清淨的梵行來斷除這些煩惱,等到無明永斷之後,生死輪迴也就能夠滅盡;這樣梵行清淨之後,修道的一切應修斷的煩惱都已經斷盡了,那就所作已辦,就自己不會再去受生輪迴三界。」這個時候難陀他基於這樣的思惟之後,然後觀行,就在自己的吉祥座上,馬上出離三界證四果阿羅漢;這個時候,難陀對於 佛的一些開示,他就很高興能夠信受奉行。
這個故事,佛陀來講所有的故事,祂不是只為了說這個故事來讓大家聽,它裡面有實質的東西,包括如何修行的方法,都是藉著這些故事的因緣,來作一個詳細的開示。佛陀一般在講經說法祂都有分宗、因、喻,佛典故事屬於喻的一個方便,它不會離修行的方法這個宗。今天我們再繼續講解,為什麼這個涅槃的內涵是八正道?八正道對我們的修行到底有什麼幫助呢?就是這個故事的重點。它有一個次第性,能夠幫助我們修行,無非就是聞思修;聞思修的重點在哪裡?在於我們的戒定慧都要具足,這個才是三無漏。從戒的本身就要先說一般的戒分為五戒,然後廣說就是變成十戒,就是十善;十善一般都是身三、口四、意三,這樣一一來作這方面的修持,漸漸就能夠得定乃至開智慧,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方法,不是只有一個知見而已!這個八正道的內容我們現在一一來說明:
第一個就是正見,這個正見就是學佛要知道方法,這些正確方法就是四聖諦,無常、苦、空、無我這些基本觀念;用這個方法修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開始觀察我們的五陰十八界;五陰十八界究竟是無常苦空無我,沒有一個真實我在裡面,這個知見建立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的進入修行了。
第二個就是正治,正治就是要離五戒裡面的身三,就是殺、盜、淫,想要能夠少造惡業,我們就要受戒,然後守戒守好了才能夠修禪定,正治的部分是講身的這個三業。
正語就是說要離口四,口四就是我們的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攝受,自然而然我們就不造口業。
下面一個就是正業,正業就是說,我們身口要去精進,就是繼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要不造身業口業,繼續保持這樣的一個生活方式,這樣就是修行。
再下一個就是正命,正命就是離諸邪業不犯道禁,我們在生活的行業裡面,只要犯了殺、盜、淫、妄、酒這種行業,我們就不要去做。
再下一個就是正方便,方便呢,古代人說方便,其實就是現在的方法,那個是語言上的不一樣;這個方法怎麼修行的方法呢?就是要思惟啊!我們觀察的五陰十八界,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貪愛,然後才造成我們在三界中流轉生死沒辦法出離,整個重點就在滅他的這個貪愛,這個方法就是滅除對五陰十八界的這個貪愛。
然後下一個是正念,正念就是我們能夠離開這個意的貪瞋癡,剛剛已經有講到身三、口四,現在要講的就是意三貪瞋癡;我們如果願意離開它,在整個思惟裡面都知道,我們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有沒有對這個三界產生貪瞋癡,我們如果慢慢攝受它,自然而然就能夠清淨無為,對什麼清淨呢?對這個三界,尤其是欲界這個貪愛漸漸斷除,就會變成清淨了。
這時候,再下一個就變成正定,因為心不貪著,不貪著的話我們心呢就住在自心清淨的境界狀況,所以正定又叫作心得決定。心得決定他就不會離這個涅槃道,就是我們會往涅槃這個方法修。所謂涅槃其實就是斷盡五陰十八界這個貪愛,這個是整個重點。這時候定呢,能夠繼續在這用功,到後來我們就能夠到涅槃。
這個八正道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修行方法,就是這八種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戒能夠清淨,身三口四意三已經包括五戒十善,這個就是一個能夠持戒清淨的很好的一個方法。戒我們能夠守好,心就不攀緣、不貪愛,那自然而然要修定就容易,這個是整個修定的最好方法,所以叫作什麼?「事障未來,性障初禪」,初禪的現起,完全都靠煩惱的斷除;煩惱,尤其是貪愛這個欲界法,下一個我們就解釋這個煩惱。
一般人都「願消三障諸煩惱」,那什麼是煩惱呢?煩惱是障礙什麼呢?這個斷煩惱,其實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不正見六種根本煩惱。一般不要記這麼多,我們直接就說貪愛,整個根源都來自貪愛;我們為什麼會在欲界呢?因為我們貪愛欲界啊!尤其是人間這個法,人間最大的煩惱,也就是最大的貪愛,就是男女欲啊!因為有男女欲的關係,所以就會有眾生不斷地來投胎,投胎是因為相應,喜歡父或者是母,自然就入胎成為男跟女。
所以學佛整個標的就是在斷貪愛,這個貪愛要透過我們的觀行,觀行不是在五陰十八界之外有其他的修行方法,就是說依於我們的身心,我們把它分成五陰十八界;五陰十八界的觀行之後,我們發現原來五陰十八界它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它既然不牢靠,我們這個貪愛自然就會慢慢地來斷除;如果在還沒斷之前,我們如果能夠貪愛減少,這樣就是伏煩惱,伏煩惱也能夠得定。所以初禪的現起,完全就是對我們這個欲界愛的一個降伏,這個降伏怎麼降伏?一定要透過這個觀行;觀行的時候,不是離於我們的五陰十八界去作觀行,那個就是外道。所以整個學佛,大家要具足這個正知見,然後利用這八正道的這種方法來歷緣對境,在日常生活中就慢慢地去觀察,然後能夠真的心裡產生厭離感,這樣我們的修行才算進入正確的修行方法。
為什麼叫佛法,叫作智慧的法?就是它有一個方法,然後斷這個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不明白就叫癡,癡就是我們不知道我們本來就是有一個如來藏,有自性清淨涅槃,有一個本來性,叫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為無明所障,就是我們的所知障,所以不明白能夠貫通三世,這個都是如來藏才有這個功能。像前六識,其實在我們每天睡著無夢都會變成一個中斷。
如果好好地觀察,對我們所面對的生活環境漸漸就貪愛會減少;貪愛減少了,跟隨著貪愛所現起的慢、疑,就是整個貪瞋癡慢疑,甚至是不正見,都會跟隨著貪愛的減低,而漸漸地能夠心能安住在自心清淨的境界,自然定就會現起;定現起之後,再進一步面面去思惟,他的這些煩惱、這些貪愛,都來自我們的這些不明白,不明白這些不牢靠;我們知道這樣的狀況,自然而然我們思惟之後,就能夠讓我們的意根接受,漸漸把這些貪瞋癡慢疑甚至不正見,這種根本煩惱這個習氣種子就能夠把它降伏,乃至斷除、乃至轉依,然後這才是正確的修行方法,然後一一讓我們得到解脫的功德受用。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學佛無礙功德圓滿。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