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都知道念佛,但是有多少學人真的知道念佛的內涵

呢?您對它是否有正確的觀念呢?這個法門往往被誤認為是

老人家在學的,學禪的人往往輕視它,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也自

以為口誦心念佛號就是念佛了,但這個觀念是對的嗎?陳正源

老師就指出:「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為何是不正確的呢?

因為念佛法門具有種種層次、有極其深細的功用,並且廣涵一

切佛法內容。想瞭解「念佛法門」的真實意義嗎?那就必須先

確認,為何要「念佛」?目的是甚麼?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學佛,

學佛可以解脫生死痛苦迷惑,得到安樂。為何學佛能得到這樣

的成果?這個目的與道理又是一項必須先理清楚的課題。

   

    學佛,往往是因為痛苦、煩惱逼迫而開始反思─面對自

己有煩惱,面對死亡有恐懼,該怎麼辦?正源老師說,這些情

緒變化都來自於認知,若有正確認知,這些情形就會改觀,學

佛的目的就是在於改變錯誤的認知,認知改變了,煩惱就會消

滅。佛法中能改變認知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摩訶般若波

羅蜜」!就是以大智慧到彼岸!正源老師舉出鏡像做譬喻,鏡

中影像虛幻人所共知,但五陰身如鏡像不實則人多不解,執著

五陰身為實,於此即生煩惱,猶如執著鏡中影像為真一般。若

是知道眾像只是鏡上影,其所以能夠成像,實際上是有明鏡存

在其後,於此理有所認識,則知五陰虛幻無有真實,則煩惱自

然落謝,不再恐懼怖畏色身生死。因此當要知道的是,那面能

影現五陰身的明鏡,在佛法中也另比喻作「摩尼寶珠」,而這

摩尼寶珠指的就是人人身中本具的「如來藏」!如來藏本身不

生滅而能影現五蘊身,就如清淨明亮的摩尼寶珠的表面能現出

種種色彩圖案,因此解決生死煩惱而學佛,就是為了找到這顆

明珠─「如來藏」。找到了「如來藏」這顆明珠就能知生死

似幻,這是同時具有了解脫智慧,更擁有了實相智慧。

 

     正源老師引《法華經》為證,說明 佛出現於世間有一大

事因緣,就是為眾生開示悟入此一摩尼寶珠,不僅能找著這顆

明珠,更能讓眾生明白這顆寶珠的種種功能性,與 佛所認知

的一般無二,則是真正具備實相智慧,此是 佛之本願,也正

是吾人學佛的目的。有了目的就必須有方法去達成它,因此正

源老師以「五根」、「五力」為方法來提出說明,藉由信根、精

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五根,進入佛法大海中熏習,並由

此五根的增長產生五種力量,即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

慧力,據此出生四聖法道,實證解脫與實相功德。除此之外,

修學之路必有一攝念之過程,故又有「六念」之法,即是「念

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六法。如

是六法以「念佛」為依歸,以念佛為最殊勝,畢竟依著佛口宣

說下,而能完備其他五種念之真實功德。所以有了正確知見熏

習下,培養出對佛的信心,當因緣成熟時與佛感應道交,則能

見道悟真,依次修學而早得佛果,所以念佛一事對修學者而

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再者,常言「念佛一聲,滅八十億

劫生死重罪」,若能剎那剎那念佛,則念念清淨、罪滅河沙呀!

 

    至此可知念佛之目的與道理,並知有一定之法可以依循修

學,那再來就應談到念佛該如何念了,正源老師即為大眾略說

念佛法門:大眾知佛有法身、報身、應化身等三身,其中唯有

「法身」是佛之真身,但法身無身,該如何念佛?就依眾生根

器差異,念佛法門也就分出數種方法,是具有層次上的不同

的。念佛法門層次如何呢?正源老師即由初階的持名唸佛說

起。最初念佛時,不知念與唸之差別,當口唸佛號之際心中卻

妄想不斷,如此持唸佛號日久,稍知念佛之意時,則懂得轉為

口唸心聽,甚至能心聽心憶,憶念佛國莊嚴,能觀想佛、菩薩

聖像莊嚴,但這些念佛法門都是繫念佛的報身、應化身而建立

的法門,都是攝屬於有相念佛範圍內;而在《楞嚴經》〈大勢

至念佛圓通章〉中尚且談到另一種法門,則屬無相念佛範疇

─佛之形象不生而能念佛,能如此之人,則須具備福德、定、

慧與正知見。以這種方法憶佛念佛,則憶佛念能剎那剎那相續

不斷,當知此人於佛法生起信心,如此修學則能成就念佛三

昧,一時便會心中起疑,懷疑這所念之佛是誰?念佛的我又是

誰?頓時進入「體究念佛」層次,某日一念相應時,即知真我

是誰,就是禪宗的明心開悟,就是找到身中的那顆明珠了!此

時就稱作「果地念佛」,這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可這還不究

竟,畢竟果地念佛偏向空的一邊,繼續深入看見佛性後才是不

落空有二邊,才真正圓滿念佛三昧!

 

    念佛法門有了目的、原理與方法,那學習它有甚麼好處

呢?除了明心證悟之一大好處外,正源老師又做了補充說明,

例如:它修學容易,隨時隨地都可做;它三根普被,利鈍兼收,

依根器不同而皆有適合之念佛方法;並且念佛有現世利益,淺

則念佛放鬆可對治失眠,深則淨念相繼對治身口意惡業,使其

清淨,將來藉此清淨三業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再者,念佛之未

來果報殊勝,可往生極樂、脫離輪迴,並具足戒定慧三學,這

些都是學習念佛的好處。由念佛一法獲得種種殊勝利益自不待

言,一門深入更可兼通禪門明心,因此念佛法門是既深又廣、

融通禪淨的,念佛就是修禪,以此進入禪門則是更有效、更快

捷與最實際的路了。

 

《正覺電子報 第 95 期 第 112~115 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