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王安石〈元日〉
——這是一首描述宋時大年初一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貼春聯(桃符)除舊布新的歡樂景象。雖然時隔千年,那此起彼落的鞭炮聲已不再響亮,飲屠蘇酒避邪的習俗已然消失;然而寫春聯、貼春聯祈求吉祥如意的文化傳承,畢竟還是如今過年時不可或缺的應景項目之一。以下略談春聯創作的要訣,其次和大眾分享春聯的正確貼法。
一、春聯創作三要
春聯乃是對聯的一種應用,其寫作的格式,自然必須依循對聯的製作方法,亦即要講究:
(一)對仗工整:上下二聯,不但須字數相同,意義對稱,且詞性亦須相對,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此外,如雙聲、疊韻、疊字、數字、動物、植物等,皆須相對,始合規格。如六言對聯:「花好月圓人壽,時和世泰年豐。」又如七言對聯:。「九十日春光明媚,五千年文化復興」都是很好的範例。
(二)平仄協調:盡人皆知,律詩須平仄協調,對聯既脫胎於律詩,自然亦須講究此項規矩。如七言律詩之平仄法,以每句之第二、四、六字為主眼,其平仄必須絕對遵守。以七言對聯為例:「花迎喜氣皆如笑,鳥識歡聲亦解歌。」其上下聯二、四、六字分別以「平仄平」和「仄平仄」相對應。又如五言對聯:「祥光徧草木,佳氣滿山川。」其上下聯二、四字分別以「平仄」和「仄平」相對應。創作春聯又有一個不易的規矩:上聯之末字必定為仄聲,下聯之末字必定為平聲。
(三)辭意貼切:作對聯首須認清對象,無論對象為人、為事、為物,皆須緊扣題旨,遣詞造句,力求貼切,方能以有限之篇幅,發揮無窮之妙用。如以人為對象之九言對聯:「特立獨行,作一流人物;移風易俗,開萬世太平。」又如早期台灣志在光復神州,有聯云:「迎春須記收京事,得意毋忘在莒身。」二聯之辭意均甚為貼切。
二、春聯的正確貼法
創作春聯、寫春聯都是文人雅士和書法家的專業,但是買春聯來貼卻是一般人都會做的事。可惜的是,在新春期間走訪鄰里互道「新年快樂」時,卻經常發現門楹上貼的喜氣洋溢的春聯,左右邊(上下聯)貼錯了!到底春聯要怎麼貼才正確?
首先,要判斷此二聯中,哪一聯的最底下一個字是仄聲,那就要將這一聯貼在面對神明廳或門柱的右邊(俗稱大邊),這就是上聯。至於下聯,最底下一個字必定是平聲,要貼在左邊(小邊)。如此念起來,才會有順理成章、穩重、踏實之感,不會有顛倒、虛浮、錯置不順的感覺。
然而,要貼對春聯的先決條件,是要先學會判斷該二聯末字到底是仄聲或平聲?
(一)以國語四聲來說,第一聲、第二聲屬於平聲,第三聲、第四聲屬於仄聲,這是最容易分辨的一個方法。如有一副對聯:「家居白日青天下,人在春風和氣中。」該二聯末字分別是「下」字和「中」字,「下」字第四聲,屬「仄」,即可判斷「家居白日青天下」是上聯,應貼在右邊;而「中」字第一聲,屬「平」,故知「人在春風和氣中」是下聯,應貼在左邊。不過,上述的辨別法只是通例,尚需配合台語的發聲,才能完全正確無誤地分出上下聯,而無錯謬。
(二)台語共有八個聲調,比起國音四個聲調,複雜多了。但因第二調和第六調完全相同,所以事實上只有七個聲調。其中第一調和第五調屬於平聲,其餘的聲調都屬於仄聲。所以台語的仄聲包含了「上聲、去聲、入聲」三種,其中的上聲和去聲等同國語的第三、第四聲,而入聲則分散於國語四聲中,必須以台語唸誦才能判斷出來。
(三) 什麼是入聲?入聲的調性如何?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云:「入聲短促急收藏。」亦即入聲有聲音短促、一發即收的特性,但必須以台語發音才能發現入聲字的存在。比如屋、竹、玉、谷、德、國、福、集等字分屬國音的四聲,若以台語來唸,就知道這些字都是「短促急收藏」的入聲,必須歸屬於「仄聲」之中。請看以下的舉例說明:
(1)學業自強方自得,(上聯)
功名非易亦非難。(下聯)
說明:此副對聯若以國語判讀,「得」字和「難」字都是平聲,難以分出上下聯;若改以台語讀之,「得」字正符合「短促急收藏」的特性,所以是入聲字,屬於仄聲,故知「學業自強方自得」是上聯。
(2)聖人應運蒼生福,(上聯)
老樹著花天下春。(下聯)
說明:蒼生福的「福」字,國音是第二聲,若改用台語來唸,即發現它聲音短促,一發即收,故是入聲字,屬於仄聲。「迎春納福」大家都喜愛,所以春聯中常見此「福」字; 如果它出現於該聯的最末一字,就要注意它是入聲字,不要因為國語讀起來是第二聲,就輕易判斷它是平聲,其實它是不折不扣的仄聲。
(3)金馬臺澎,王師再發;(上聯)
江淮河漢,國土重光。(下聯)
說明:王師再發的「發」字,若以國音判讀,必定認為是平聲,此時再用台語發音看看,就知道它聲音短促,正是入聲字,屬於仄聲,當然那一聯是上聯,要貼在面對廳 堂門柱的右邊。
以上簡略說明春聯創作的要訣以及上下聯之簡易辨識法,希望大家都能領略春聯之美,不再貼錯春聯,在此祝願一切大眾:新年快樂,事事如意!復贈聯云:
千祥雲集,(上聯)
百福駢臻。(下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