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上)  

學佛的人,經常會在經典中看到「迴向」這兩字,譬如《大寶積經》中說:

《大寶積經》卷90: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

若我此生,若於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歸命禮」

(CBETA, T11, no. 310, p. 516, a22-b4)

  

經文中所說,將修學佛法之善根功德普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是「迴向」願能與眾生共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共同圓滿成就佛道,也是效法十方三世諸佛所作的「無上的」利益眾生的佛法事業。經由 佛菩薩及善知識之教導,懂得迴向的重要是在攝受眾生成就佛土,將累積之善根作最極致的發揮,如同存放在銀行的資財,以最有保障的大複利迴向成就眾生以及自身,這也是大乘佛法勝妙之處。

 

有關於「迴向」,曾經有人問道「學佛要怎麼迴向?」因為「迴向」與每人的心量有著極密切關係,所以很難有固定的答案。例如世間法中有關利樂有情的心態,有人只願意對近親眷屬捨得付出,若要擴大對其他人或者陌生人的付出,那每人肯付出的範圍也就隨著個人心量而有所不同。

 

而在佛法中,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法道之異,其中經由世世行菩薩道,無止盡的熏習「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如同慈母育子,嚴父教子每一世無怨無悔、一味付出的菩薩法道,才堪稱是於無量利他中圓滿究竟佛菩提道的「一乘道」!而聲聞、緣覺「二乘道」之宗旨是以個人了脫生死出離三界,無須經由無量劫之求法捨命,也就無法學到了義、究竟、無上的一乘佛道了。有感於普羅眾生對佛法不了解,也不知對象是屬於三乘根器的哪一種種性時,是很難依於實際情況給予對方建議,作適當的發願迴向;更何況還有人是屬於「不定種性」,只是暫時被他人誤導;其實,有許多學佛人或者不是佛弟子的心量,原則上是可以再向上提昇,或者有人在經過一段佛法正知見的熏習之後,也願意把自己的心量加以增長擴大……等等;以是之故,實在很難就「迴向」這個問題能立即給予圓滿的解答。

 

還有一種情況是學佛人接觸佛法,也歸依三寶之後,卻不敢發心迴向或發願;究其不知如何迴向的原因,是没有人為他分析,發心迴向是佛道修行中對自、他都雙利的;錯以為發心迴向後只是一味的付出給他人,在沒有信心的情況下,認為自身沒有能力,如何能夠持續迴向給眾生,所以就裹足不前。

 

事實上,在真正修學佛法的道場中,我們都了解,若能真誠無私心,願意發大心護持眾生、護持正法,絕對會與 佛菩薩相應,得到 佛菩薩冥冥護佑,若有善知識攝受、教導,也會漸次體會這一層更深入的意涵。有的人雖然了解發心迴向的意義,遺憾的是心量尚未發起,比較在乎眼前利益或少數與他現世有緣的人,若教以發大心,迴向利益較多人時,與他的心願相違,便無法接受,而不敢學佛了。有的人天生心量極大,卻不知發願迴向除了增廣福德智慧之外,也同時是在攝受佛土,因為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的真義,而沒有讓他作適當的發揮,也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善觀因緣予以施教,「迴向」確是一門學問,要觀機逗教的。

 

我們既然發心要行菩薩道學佛了,「學佛」表示是要向福慧具足、究竟圓滿的 佛陀學習,而切不可落於一般大眾自我思惟或錯解佛法的種種外於自心而求的非法之教,不是常見就是斷見的外道法,也不是修學僅僅自我能夠解脫的「阿羅漢道」。甚至被誤導把佛法淺化,當作世間善法,一味的只是求 佛來消災保平安。當我們有幸知道佛法之堪稱「無上大法」,其涵蓋面是非常深廣又長遠的,所影響不僅是這一期生命的生死,而是盡未來際不斷地以真實佛法的智慧利樂一切有緣佛弟子。若能有這一層深入的了解後,自願做個如理修學的佛弟子,事事依教奉行,心甘情願、不畏辛苦發心迴向利樂眾生。時時作意,安住於己身的願力與心念之中,於生活中自然會越來越平安吉祥;行深日久,也必然會體解到 佛菩薩慈悲喜捨救護眾生的廣大胸懷,更能深深的感受到「佛道是在利益他人之中而成就的」,所以「迴向」是菩薩們於修行佛道中與眾生廣結善緣,具有畫龍點睛功效的一件事。

 

既然成就佛道是在利他之中進行,讓我們看看 佛菩薩教我們如何的迴向利樂眾生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5〈21 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

「如是,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菩薩已,

又復迴向一切眾生,

迴向一切眾生見佛聞法、敬心近僧,

迴向具足專心念佛,迴向具足念淨妙法,

迴向念僧尊重恭敬,迴向見佛未曾遠離,

迴向成就諸清淨心,迴向分別諸如來法,

迴向成就無量功德,迴向清淨諸通善根,

迴向除滅一切疑惑,如佛迴向開化一切眾生、聲聞、緣覺及諸菩薩,

菩薩善根迴向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令一切眾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處一切惡趣,無量眾難。

菩薩摩訶薩令彼一切眾生悉發無上菩提之心、長養無上菩提之心、一心專求一切種智、捨離誹謗諸佛正法、常樂具足一切智地;令一切眾生究竟清淨,得一切智。菩薩摩訶薩所行善根,以諸大願攝取行等行、積聚等積聚、長養等長養,皆悉廣大,具足充滿。

菩薩摩訶薩若在家時,與妻子俱,未曾暫離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界,自度度彼,直心平等,方便示現妻子眷屬。菩薩善方便智,皆悉成就,究竟解脫,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故,處在家屬,以大慈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淨道,無所障礙。

菩薩摩訶薩若在家時,應以如是薩婆若心善根迴向,所謂:被著衣裳,若飲若食,服諸湯藥,行、住、坐、臥,身、口、意業,具足清淨,諸根調伏,皆悉安諦,洗浴塗身、寂靜徐步、迴旋顧眄、舉足下足、若眠若覺,不失威儀,善攝諸根,未曾散亂。

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一切諸行,未曾遠離薩婆若心,善根迴向饒益安樂一切眾生,無量諸願皆悉成就,攝取無量廣大善根,修習善根救護一切,除滅一切放逸憍慢,一心正念一切種智,欲覺一切諸佛菩提,捨離煩惱及順煩惱法,修習一切菩薩所學,於一切智道無所障礙,樂修智地及諸善根,常樂愛語,增長善根,令一切眾生,永離苦惱,不著所行,一心受持諸佛教法,是為菩薩摩訶薩處在家屬,攝取善根,一心迴向無上菩提。」

(CBETA, T09, no. 278, p. 493, c3-p. 494, a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