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6EjXoaSgU
爾焰是什麼?爾焰在阿含中叫做渴愛,猶如口渴時極貪愛清水一樣。很多人學法時安不下心,原因就是爾焰作祟;他們一心要追求,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永遠都不能滿足;所以有人摸索了三、四十年,才決定要走上藝術的路,走工藝的路,走工程的路,走文學、美術、聲樂、科技等等不同的路,一般人在三十歲以前往往是摸不清楚的。可是這一些人都同樣有一個特性,他們共同的爾焰就是錢不怕多,希望錢越來越多。可是你問他:「有什麼用錢的計畫嗎?」沒有,只要錢多就好,並不曾設定有了多少錢以後準備做什麼;只是希望越來越多,財產越多就好,這也是爾焰的一種。
等到後來遇到一些挫折,想一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開始想:只要心安就好。可是等到他開始尋求平安與心安,他又覺得悶得慌,心中一直想要抓個什麼法;但是到底要抓個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菩薩也有爾焰,菩薩一出生就開始想:「我到底生來要幹什麼?死了是要到何處去?」在世間法中混來混去,已經「五子」(房子、金子、車子、妻子、兒子)登科了,卻始終都不滿意;直到後來終於遇到佛法--原來我要的是這個。知道這是他往世學過的,也是他生生世世都要修學而永不中止的,於是就一頭栽進去了。
聲聞人就是厭惡爾焰,所以急著了脫生死,所以當他得到聲聞法時就很精進努力降伏爾焰。可是他們對爾焰的瞭解,質實很有限,只是知道一小部分而已;但是菩薩證悟後知道爾焰的內涵非常多,從世間法爾焰的理解,進而尋求五明的具足了知;所以菩薩對解脫道的迷惑,佛菩提道的迷惑,也開始很深入的理解,次第進修、分分斷除,最後才能了知一切爾焰。
爾焰的範圍是很廣的,對解脫道的修行者來說,爾焰就只是外我所的貪愛、我見的存在,以及對自我及內我所的執著(註) ,這就是他們的爾焰。但是對菩薩來講,過恆河沙數修道所斷的上煩惱,也都是爾焰。但是這些爾焰,對一般學佛人來說,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陳義過高。因為他們都不會與這種爾焰相應。他們也不需要了知這些爾焰,因為你若要把這個法來加以說明,一定是曲高和寡,妙音少人賞,所以我們不如來講淺一點的爾焰好了。(註:內我所,詳《阿含正義》解說。)
很多人打禪七修禪,其實都只是在修定,與禪宗的禪無關。他們每天打坐,每一座是兩個鐘頭,兩個鐘頭中希望語言文字的妄想不會再出生。可是努力修了許多年,歷盡千辛萬苦,後來終於可以一念不生了;有一天卻忽然不想再打坐了,沒來由的就是煩,就是不想坐。按理來說,可以一念不生、常住於離念靈知中,應該很喜歡打坐,因為靜坐中的滋味、定中的滋味已經出現了。可是為什麼他有時候會覺得煩、就是不想坐?當你問他:「你為什麼昨天很煩,都不想靜坐?」他說:「就是不想坐,我也不知道我要幹什麼,可是我就安不下心來。」那也是爾焰,對他而言,這是莫名奇妙的爾焰。又如有人想要常住於二禪中,卻住不了,因為常常一個妄念(連語言文字都沒有的一個妄念)突然出現了,他就退回初禪去了。很努力再修,好不容易熬了半個鐘頭而進入二禪了,沒有幾分鐘又來一個不知道什麼意思的微細念,又讓他離開二禪等至位,這也是爾焰。他想要讓這種爾焰降伏下來,就是降伏不下來;所以他要不斷的去降伏、降伏、降伏… …,藉著修定的方法讓自己意根一再的習慣於不起任何煩惱的狀態,才終於能常住二禪等至位中,然後繼續進修到四禪去。
但四禪、四空定中就沒有爾焰嗎?還是有啊!所以一萬大劫乃至八萬大劫以後一念出生時,無色界天人就下墮三惡道去了,這種念也是爾焰。這些爾焰全部合起來就叫作一念無明;只要爾焰不斷而有一念出生了,色界、無色界天人就得要下墮了,永遠不離生死。這雖然也是一念無明,但一念無明並不是只有這個,要先聲明在先。因此,凡夫有凡夫的爾焰,修行者有修行者的爾焰,聲聞、緣覺各有他們的爾焰,菩薩也有爾焰。三乘菩提中的聖人所有的爾焰,可就沒這麼簡單了,因為太深奧了!聲聞聖人不知道自己的爾焰是什麼,緣覺卻知道聲聞聖人的爾焰;菩薩知道聲聞與緣覺聖人的爾焰,諸佛具足了知一切爾焰,永斷一切爾焰,所以說 佛陀智慧身自在。
《平實導師著作勝鬘經講記一 頁81~8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