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7
 

菩薩正行第7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具足十信位 初發菩提



部分重點摘錄:




。第五信位成就定心:
於事、理、義心得決定,確定無疑,不被邪知邪見所動搖,遠離深重的我見我執煩惱。


《雜阿含經》卷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為信根?若聖弟子於如來發菩提心所得淨信心,是名信根。何等為精進根?於如來發菩提心所起精進方便,是名精進根。何等念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為定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為慧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CBETA, T02, no. 99, p. 184, a9-17)
這五根都是要讓我們依於如來藏心而去努力培植對佛菩提具足正信乃至正慧,而逐漸具足發菩提心的因緣。
將於十信位滿心,初次發起大菩提心。


。第六信位:不退心。
所謂不退心,在佛教的修證上,有很多種的說法,比方說
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等,而這裡的不退心,指的是
信不退,是說在前五心,也就是對於佛教三寶,對成佛之道的信、淨、念、定、慧等五根具足了,不會再退回到外道法去。


。第七信位:迴向心。
到迴向心的時候,是說因為對於佛菩提道已經能夠信心堅定不退,原本是一直積極在世間五欲上用心,到了這個時候,就能夠迴轉過來,心向佛道,而在善法上所作的福德,也就會心心念念堅定的迴向給佛菩提,這就是對佛菩提具足了迴向心。


。第八信位:護心。
就是護念自己的菩提心,不再受世間法的引誘或者挫折而影響,能夠堅定的朝向佛菩提來前進,另外也懂得珍惜、維護佛法,因為已經對佛法有所深入、有所了解,所以才會有所珍惜;並且對於維繫正法長久存在的重要性,已經具足正信了。
 
。第九信位:戒心。
深信佛陀所施設的禁戒是因為要保護我們,不去造作重惡而墮入三惡道當中,所以說持戒是善法,並不是為了要束縳我們,讓我們覺得很不自在,所以就會由原本很排斥受戒,反而變得很歡喜樂意去學戒;如果對學戒具足正信,這時候自然就會樂於去受持三歸五戒了!


。第十信位:願心
願意利益眾生、願意修集善法、願意成就佛道等等,當願心能夠成就之後,就自然能夠發起菩提心,成為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並且進入初住位,開始進入行布施等菩薩行。
《菩薩善戒經》卷7〈19 助菩提數法餘品〉:
「云何菩薩發大誓願有五種。一者發心發願。二者有發願。三者行發願。四者善發願。五者大發願。初發菩提心時,名發心發願;為利眾生生人天故,名有發願;為眾生故修無量心,名行發願;修集一切菩薩善法,名善發願;不惜身命護持正法,名大發願。菩薩若以十種供養佛法僧寶護持正法。見持法者供養恭敬。是名大發願。菩薩摩訶薩生兜率天乃至大涅槃。是名大發願。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大發願。」(CBETA, T30, no. 1582, p. 996, c24-p. 997, a5)
所以願心的部分,我們可以用四弘誓願來說明:
四弘誓願就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上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能夠像這樣子發起無量無邊的大願,並且是真心的發起的話,那必然是已經對於三寶對於佛菩提道,已經有十足的信心,才能夠發起這樣的大願心來。
《顯揚聖教論》卷8〈2 攝淨義品〉:
「初發菩提心,於諸正願最為殊勝。」(CBETA, T31, no. 1602, p. 519, a29-b1)
可見得一位佛弟子在一劫乃至一萬劫修學十信位,終於能夠信心具足堅定,勇猛發起成佛大願,這是在所有成佛正願當中,最為殊勝的。


。十信位還是凡夫位,要到十信位具足,初次發起大菩提心,才能真的稱為菩薩,當入了初住以後,才真正開始進到菩薩道的修行,而一位菩薩之所以能夠發起菩提心,是有許多不同的因緣的。


。眾生的心性基本上是不固定的,所以六道輪迴不已;同樣的道理,一切的眾生本來是沒有菩提性可說的,只因為過去生所累積的善根,以及現在這一世和合種種的善業和善法因緣,才能發起這個菩提心,而有了菩薩性,所以就叫做菩薩,因此菩提性就又叫作菩薩性《顯揚聖教論》卷8〈2 攝淨義品〉:
 「初發菩提心,於諸正願最為殊勝。」(CBETA, T31, no. 1602, p. 519, a29-b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