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要再看看這些的六識,我們說:祂的共通性是什麼呢?我們剛才已經跟大家解說了:第一個非常明顯的共通性就是:這些的識都是由三個法,也就是根、塵、觸而生起的,所以這是第一個共通性。第二個共通性就是說呢:這每一個識的生起都有祂的針對性的作用;比方說五塵,五塵的分辨就各自由五識去分辨;意識呢,意識原則上是會分辨全部的五塵,不過就是說在五塵剛現行之後,進到我們的心識內部運作的時候,其實裏面都是法塵,所以意識其實很重要很重要的範圍是在分辨法塵。再來第三個祂們這個六識的共通性是說:這六個識既然都必須要仰賴我們的六個根,也就是代表著我們的這個色身——也就是色蘊所攝屬的五個色根(眼、耳、鼻、舌、身五個色根),一定要不壞,這個五個色根如果壞了,我們接觸不到外塵的時候,這個時候所有的識的作用都沒辦法生起,所以必須要五色根。然後再來就是說,還有一個特別的特性要跟大家說就是:這些個識我們剛才說意識,很清楚就是由於有意根然後去了別法塵生起意識,但是其實祂的實際的狀況是,連前面的五個識(眼識、耳識,鼻、舌、身識這五個識),其實祂的背後也都是意根在主宰,因為意根才引起了這些相應的五個識。所以如果我們把祂們真的把祂劃歸分類來講,也就是說這六個識其實都需要意根的作用,才能夠出生和存在。這些就是這六個識祂的共通性。



從上面的解說裏面,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共通性明白的表示說:識蘊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幾項的內涵,其實祂都不是一個(本身都不是一個)純然的實體,不是一個恆存的實體;因為每一個識都必須,至少都必須要根塵觸而生起,根塵觸如果任何一個狀況、條件不具足的話,這個識就不能生起了。所以說就這一點來看的話,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說六個識叫作「識蘊」,因為蘊呢,我們一開始就是說「蘊」就是蘊集、積聚的意思;正因為說:這些識的生起本身就是需要這些條件積聚在一起才能夠現行,所以當然祂們都是劃歸在識蘊的範圍。


唯一一個大家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意根。意根我們可以說,意根呢,意根其實在四阿含的經典裏面是隱說,真正對於意根的解釋都是在大乘經典裏面——特別是在唯識學、唯識的經典裏面。那麼意根的本身,一般的人來講我們說(包含外道,包含諸天的天主天神),其實他們都沒有辦法直接去證悟到意根的這個狀況的,並且他們也沒有辦法去滅除;除非是經過 佛的開導之後才有辦法,不然的話他們是沒有辦法去滅除這個意根的。意根呢,其實只有在我們說解脫的極果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之後,才有辦法把意根給滅了。所以從這裏來看,祂不是外道的這些修行人能夠滅除的。並且意根呢,祂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特性是意根跟我們的意識不一樣:意識在人間裏面可以說有五個狀況祂會斷滅的,但是意根就不一樣了,意根是常在的,意根祂不會隨著意識的斷滅而斷滅,相反的祂是時時都在的,只有在無餘涅槃的時候,意根才會整個滅掉。


再來就是說,我們說:識蘊、整個識蘊的內涵、這個六個識的生起來講,都需要意根當作一個俱有依,當作一個憑藉;如果意根沒有這個心行、意根沒有要現起、意根不想去了知的話,那麼也不會有相應的這些六識的生起;所以從這一些種種的這個道理來看的話,我們說意根不在識蘊裏面,意根應該在十二處裏面的一處,而不是在識蘊裏面,所以這一點要跟大家先澄清。那麼當然就是說大家在看大乘法的時候,有時候會看一些大乘法的經論的時候,說到識蘊也順便說到意根,我們要跟大家強調:那個是基於大乘法的方便說——它是為了要顯示,為了要凸顯意根也是一個可滅的法;因為在無餘涅槃位的時候意根就已經滅盡了,只剩下我們的如來藏本心存在,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意根是可滅的,所以有一部分的大乘的說法會把意根,把祂放在識蘊裏面。當然我在這裏要提醒大家就是說:實際上從祂的識的整個生起、現行的整個的道理來看的話,意根不應該劃歸在識蘊裏面。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了知這個識陰的這個狀況之後,我們要再一次的跟大家說,所有的五陰裏面最關鍵的就是「識陰」,所以我們在書裏面有一句這個註腳寫得非常好:也就是了知「識陰」的虛妄是修道的關鍵。這個有兩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層面就是,我們一直在講因為識陰是六識裏面最難斷、最關鍵,並且最微細的;再來就是說,識陰雖然說是我們在斷三縛結的時候,首要面對需要去破除的一個陰,但是識陰卻也是我們在不論是這個解脫道或是佛菩提道上面,修行上面所需要依恃的一個重要的心行,這個我們後面會再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