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目的(3/3)-影像與鏡子

那麼我們以佛法上來講,祖師這樣講說:「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祖師的這句話,我們把它拿來用在剛剛譬喻的那個鏡子上的影像加以說明,大家就能夠比較清楚:
 
 我們這個生死的是我們的五陰身,也就是我們這個肉體的色身,還有我們見聞覺知的這個心,這個是有生死的,那麼這個有生死、有生滅的五陰,其實它就好像是鏡子上面的影像一樣,鏡子上面的影像它起起落落、生生滅滅,永遠不會不生不滅,永遠不會恒常的存在。
 但是前面我們引祖師的那句話說:「一切眾生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就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他自己的那面鏡子,自己的五陰都是那面鏡子所顯現的影像,那麼在佛法上說這面鏡子,就把它稱作「摩尼寶珠」。
 說一切眾生都有一顆「摩尼寶珠」,由這「摩尼寶珠」來顯現你的色身,你的見聞覺知心,然後你的色身、你的見聞覺知心就這樣子一生一世在這個「摩尼寶珠」的表面,顯現了又消失了,然後又再顯現又再消失,所以說有生有死。同樣的我們所執著的「我所」,前面跟大家說明過,就是說我的身體、我的財富、我的眷屬、我的事業,乃至於說我所享受的一切,也無非都是在「摩尼寶珠」上面生起又滅謝,都是生滅的。
 那麼這樣子去認知生命的實相,知道說我們的五陰身,我們見聞覺知的心,還有我們所能夠擁有的一切的財富、一切的眷屬,無非都是在那個恒不生滅的「摩尼寶珠」表面生生滅滅、起起落落。
 這個五陰身有生滅,你的財富、你的健康、你的眷屬有起落,可是「摩尼寶珠」祂恒然存在,「摩尼寶珠」祂恒是那麼清淨、那麼潔亮,如金剛一般永不斷滅。

 這樣子去認知之後,不是就能夠很自然的了生死、除煩惱嗎?
 因為你沒有必要,再去為那個本來就是會生滅的鏡子上面的影像,那個「寶珠」上面的影像,而去恐懼它隨時將滅嘛!所以說就佛法來講的話,就是找到你的「摩尼寶珠」。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1集 
由正源老師 開示: 學佛的目的(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