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的制約行為 
 
第一節  巴伐洛夫的古典制約論 
 
     對當代心理學稍有涉獵的人,都應該不會不認識這位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巴伐洛夫(Pavlov)。巴氏在與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Thorndike, Edward Lee 1874~1949)同時研究動物習性的期間,發現了條件反射現象。巴伐洛夫在實驗室中發現,在餵食狗兒之前先讓其聽到鈴聲,然後食物伴隨鈴聲出現。由於狗兒發現聽到鈴聲之後就有食物出現,因此鈴聲和食物形成連結的概念(linked concepts),此後狗兒聽到鈴聲便會流口水,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古典制約」;後來有關於制約心理學的理論,基本上均是脫胎於此。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與軍方秘密作戰計劃的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史金納(Skinner, Burrhus Frederick 1904~1990),就是採用制約學習之「操作條件」作用的方法訓練鴿子,用以控制飛彈與魚雷,這是由「古典制約」所衍生出來的「操作制約」。 
 
     巴伐洛夫在「古典制約論」中,將來自於鈴聲的刺激稱為「條件刺激」,將來自於食物之刺激稱之為「無條件刺激」。巴伐洛夫認為「古典制約」主要是由中樞神經系統高級部分實現的,是由大腦皮質上暫時神經聯繫的接通。(由後來大腦的造影研究中證實,這個區域正是掌管意識思惟的主要區域。)無條件刺激和條件刺激分別在大腦皮質上形成兩個興奮點,其中無條件刺激所引發的興奮點比較強,條件刺激的興奮點較弱。這兩個興奮點經過多次結合後,兩興奮點實現暫時的功能接通,使得條件刺激單獨作用所引發的興奮,可以引發無條件刺激的反應皮質區的相應反應,也就是大腦皮質上兩個興奮點神經聯繫的永久接通。當大腦皮質上的兩個興奮點接通以後,條件刺激就取得一條與無條件刺激溝通的捷徑。 
 
第二節  制約行為形成的源頭──潛意識 
 
     由於當時的實驗工具過於簡單,有關腦部造影的電腦醫療器材尚未發展出來,所以巴氏的論述似乎有些太過簡化了。因為,巴氏認為:「在制約行為的形成過程裡,主要是由中樞神經系統高級部分實現的,是大腦皮質上神經聯繫的接通。」這是「結果論」,他似乎尚未找到制約行為形成的真正根源;與受制約後,同樣的制約行為,再度被啟動的源頭。因為,若不是這個包括視丘、下視丘、杏仁核(amygdala)、海馬回(hippocampus)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提 供重要的支援,若不是各式各樣的神經蛋白元與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制約行為是不可能形成的,大腦皮質上的神經聯繫也不可能如此牢固的。邊緣系統是大腦的發 電廠,負責產生食慾、動機、慾望、情緒和心情,並驅使我們所有的行為。這個區域正是潛意識末那運作的反應區,而大腦皮質則是意識運作的反應區(意根末那是遍在大腦五勝義根的集合體,它的運作非僅限於此,而意識之運作亦非只限於大腦皮質,這只是由神經科學的實驗現觀,偏顯其各自運作之重點。)我們的意識思想只不過是扮演調節者的角色,專替潛意識世界產生的需求做調節工作而已。當意識的思考與潛意識情緒發生衝突時,通常是主導情緒產生的潛意識會戰勝的。因為,有關情緒的習氣,無始以來就設定在我們的潛意識末那裡面。 
 
     由近代大腦掃瞄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透過腦波(EEG),或腦磁波(MEG),或正子斷層掃瞄(PET),或核磁共振(MRI),或近紅外光光譜儀(NIRS)之 研究,從大腦活動的造影,神經科學家找出與刺激有關的相應部位,並觀察大腦訊息的傳遞過程中,證實很多與生存機制有關的指令,都是由邊緣系統函蓋的這幾個 部分發出的;乃至於與生存有間接關係的心理防衛機制,諸如喜、怒、哀、樂之情緒反應等,都與邊緣系統息息相關,也就是與潛意識末那息息相關。神經科學家發 現,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之間有解剖學上的聯繫,它與負責意識經驗的皮質有多種的聯繫,並默默的主導著行為的產生。一個新的行為的形成,必是由大腦皮質之意 識區經過思惟確定後,再由主掌與認知、學習、記憶有關之邊緣系統決定儲存與否,這又牽涉到當前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之互動與形成(有關記憶之形成,限於篇幅無法詳述,他日有緣另行探討。)當長期記憶形成後,大腦皮質區相關之神經元便牢而緊密的相互鍵結,而受制約的習氣也就這樣的形成了,而且不容易改變,並反過來影響下一次行為的重現與意識思惟的方向。 
 
    不同的制約行為有其不同的制約強度與深度,這牽涉的層面相當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而基本上,與生存機制有關的制約行為,大都比較深沈而牢固,也就是 為了保護與生命生存有關的行為,比較容易再度形成新的制約行為。而其他制約行為的產生,大多是在這個前提之下輾轉而生。這是意識與潛意識末那交互運作的結 果,這個運作形成一個迴圈,你很難分得出來是意識影響潛意識末那,或是潛意識末那影響意識。若從「種子起現行」來說,一切行為都是由潛意識末那所啟動,故 當然是由潛意識末那影響意識的思惟運作。若從「現行熏種子」來說,意識行為的現行與思惟造作,反過來增強潛意識末那對此行為的執著,故由這個角度來看是意 識影響潛意識末那。這種週而復始的制約行為,重複的再現與增強,也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的具體表現。
 
     意識與意根末那,這兩個難兄難弟真是形影不離;眾生之所以會輪迴流轉,它們兩個是最大的股東;再加上前五識這五個小股東,就在如來藏阿賴耶識這個公司裡開門做生意了,至於誰是最大的股東且掌控所有的經營權,請看下一節的說明。

 

《正覺電子報 第31期 頁76~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