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上法華經課時,有一位比丘尼半途才進來,走到中央走道前方,很恭敬的向 佛菩薩聖像問訊良久後才就坐;下課後,她就到知客室請了一些結緣書,這時剛好被導師看到,導師躭心她用手拿這麼多書會太重,所以就請人拿耐用的袋子給她裝書,結果他抬頭看到導師就說:「是你啊!」

然後,就跟導師說:

「我已將近70歲了,我老了!」 
 

 導師說:
「不老不老,您還沒有出生,人生70才開始!」



 接著那位比丘尼說道:
 『她有一個徒弟,很喜歡看導師的書,讀到後來,面相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她心裡就想:「有什麼樣的書,可以影響一個人這麼的大!我一定要前去「正覺」了解看看。」』 
 
 
這就是她今天出現在法華經法宴上的原因。

 

如果 導師他端著大師的架子,擺出一付高不可攀的姿態,令人看了「人見人畏」,這位比丘尼看到 導師時,就不會很直爽的脫口說道:「是你啊!」。

若沒有大師的實質,只是大師的表相而已,這只是自障障他而已。

 

導師就以上述實例作為活生生的教材,告訴我們學佛的正確心態是要有大師的本質,而絕不是道貌岸然的表相大師氣勢,而且在與眾生的相處中,還要經常未開口,就先帶著微笑,不要臉臭臭地,好像人家欠他幾千萬元似的,這樣就很難以攝受眾生。

 

 

《瑜伽師地論》卷482攝受品〉:

「舒顏平視、遠離顰蹙,柔和美(=善)語,先言問訊,含笑為先。」(CBETA, T30, no. 1579, p. 564, a24-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