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於開悟總是有很多的想像,對於開悟存有很多幻想,總認為開悟會有什麼樣、什麼樣的境界,譬如說會有圓光、會有神通、會出神入化、會穿牆走壁、會有他心通、會有靈異、會有奇蹟…,會有許多超出一般平凡的現象…等等。

但是經過一番下定決心發起利樂有情的大乘菩提心、加行用功以及福德、定力、慧力等等因緣成熟而開悟後發現,開悟是如此的平淡無奇,以前所有的想像,在開悟時都沒有那些想像的境界。

所以喜歡有境界法的人,無法接受開悟後仍跟凡人沒有兩樣,明心開悟觀察到開悟的平淡而能安忍所悟的真實法是「一味平懷」,永遠不改變的平平實實、平平淡淡,平實、平淡的開悟才是可以久遠的,花俏的則不能維持久久遠遠,可以長長久久的平淡才值得珍惜,絕非像有人喜歡追求境界法,就說開悟了若被刀割,叫身體不流血就不流血,那是妄想的開悟,不是真開悟。

不能安忍開悟平淡無奇的人,而喜歡奇妙想像的人,就是不懂得什麼是開悟的平實與平淡。

《平實導師 開示》


所以 

有人說: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所以明心開悟,並不是言語之所能說的出來的。
證悟的境界是說不出來的,證悟的人也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開悟,應該是善於隱藏;如果說自己已經開悟,那就是還沒有開悟的人。 

其實所謂的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並不是未悟的人所想像開悟的境界; 說了以上這些話的人,就顯然知道,他是還沒有開悟的,不知道開悟的平實與平淡。


因為 佛陀在經典中已經說明: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3
「薩遮答言:「大德迦葉!為憍慢眾生作如是數,第一義中,無有菩提,無覺菩提者。何以故?
 大德迦葉!菩提是無為,離一切數,菩提非色,不可見故。菩提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紫、非頗梨色,無有形像,無貌、無相,過一切相;無有居止,斷一切居止;非有,離一切有;非相,離一切相;無有言說,口業不及故;非見、非聚、亦非有物,非闇、非明、無形、無體,不可言說非不可說,非觸、非知、非聞、非聲、非句,非繫、非縛、非解、非染,非瞋、非癡、非一切事,非假名非不假名。大德迦葉!菩提性爾。」(CBETA, T09, no. 271, p. 313, b24-c5)

 

由世尊這樣的開示,表示證悟菩提並不是說不出來的,只是不在言語上面,也不可為因緣還沒有具足的人來明說而已。 

如果是菩薩種性的學人,發了大乘菩提心願意行菩薩道利樂眾生,在因緣具足之下,自會親證本來真面目,自知「開悟的平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