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2

「昔有二毘舍闍鬼,共有一篋一杖一屐,二鬼共諍各各欲得,二鬼紛紜竟日不能使平。

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瞋忿乃爾。」

二鬼答言:「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臥具資生之物,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服無敢與諍。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罣礙。」

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為爾平等分之。」

鬼聞其語,尋即遠避。

此人即時抱篋捉杖躡屐而飛,二鬼愕然竟無所得。

人語鬼言:「爾等所諍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諍。」

毘舍闍者喻於眾魔及以外道。

布施如篋,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

禪定如杖,消伏魔怨煩惱之賊。

持戒如屐,必昇人天。

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強求果報,空無所得。

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

(CBETA, T04, no. 209, p. 549, a28-b15)

 

從前有兩個毗舍睹鬼,共同擁有一個箱子,一支拐杖和一雙木屐。這兩個鬼你爭我奪的都想得到這三樣東西。兩鬼爭吵了一整天而不能平分,終究還是没有結果。這時來了一個人,看見他們在爭吵,便問道:「這個箱子,拐杖以及木屐到底有什麼奇特,而讓你們彼此爭奪的這麼厲害,甚而引起瞋恨忿怒不肯罷休,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兩個鬼就回答說:「我們所爭奪的箱子,能夠變現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臥具…等等,凡是資養生命的所有東西,都從這個箱子變生出來的。擁有此杖者,所有怨恨擾亂都會歸順降服,無法與之相對抗。穿著這雙木屐者,能令人自在,無所掛礙的在天空中飛行。」

這個人聽完這些話之後,就向兩鬼說道:「你們倆暫時避開一下,我來為你們兩平等的分配這些東西。」兩鬼聽了他的話,立刻走開遠避到他處。這個人馬上抱住箱子、拿起手杖、穿上木屐,迅速地飛走了。兩個鬼對於以為即將到手的寶物,竟然都無法及時得到,而感到錯愕不已。

這個人就向兩鬼說道:「你們所爭奪的東西,已經被我拿走得到手了。所以你們現在,就没有什麼好爭的。」

在故事中所提到的「毗舍闍鬼」是比喻眾魔以及外道。凡所修學不在「自性心」的心地上精進用功下功夫者,通稱為「外於自心而求得法」---「心外求法」---「外於如來藏心而求法」的邪魔外道。

布施猶如將寶物放在箱子裡。凡是每個人布施出去,利益他人的財寶、法寶、無畏寶…甚至起心動念…等等一切施為,都會無所漏失的被收集儲存放在自己的自性寶箱內;人天五道資用的財寶及器具,都是來自自己已然種下收藏在自性寶箱內的種種利益眾生的善種子,配合眾緣和合時所變現出來的,都是不假外求的,所以是為「自性財寶」也,也因應了世人所說的這句話「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謂自作福自享福,自不作福當然無福可受用;所以因一時的不順遂而自怨自艾,在了知這番道理後,實宜及時轉念培福行福,自有善緣成熟再開花結成善果圓滿改變命運的一天,這就是命運操之在自己手裡的真正道理。

禪定猶如心猿意馬的心可供依止的柱杖。禪定是有制心一處的功夫,令意識心不再到處向外攀緣,有了禪定功夫,可以都攝六根,降伏心魔怨恨煩惱,進而藉由「定力」之靜慮功夫,而能有心地安止的力道來發起智慧,有了正知見的智慧熏習與突破才能解脫與進一步的學習正確佛智。

持戒猶如雙腳穿上木屐受到保護,可以任意隨心所欲行走,不怕意外受傷。持五條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來世可以得到人身;而再加持十善業,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意三---不貪、不瞋、不痴,就可以因持五戒十善的功德而上昇天上。所以持戒是保護我們不失去難得的人身,因為獲得人身是上昇與下墮的樞紐所在。

而諸魔外道的「毗舍闍鬼」彼此競爭一心一意想爭奪到箱子、手杖以及木屐這三樣東西,比喻他們是在未如法履踐布施、持戒、修定的情形下,在有所缺失不圓滿修行中,強求未在「因」中正確如實如法修為,而想意外得到這三樣東西的果報,終將是有違因果律則而空無所得的;若真能發心持五戒十善修諸善行並發起大菩提心對眾生行無畏施,以及對自他眾生受持布施、持戒、禪定般若波羅蜜,便能值遇真實善知識而能在「正知見的熏陶」下,不假外求如法實行履踐在因緣成熟下而安然的獲得道果確實離苦得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