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想起自己有一個很重大的習氣就是脫不了急性子,因為修改了一些急躁的習氣,因而在家中利益了自己的眷屬,願在此提出實例分享,並希望自己能永遠地告別那些不好的習氣。

以前,因為在自己成長的生活環境中過於熟悉的緣故,雖然一直熱心地關心著親眷,熱衷地處理著週遭的人、事、物,但由於習慣成自然的做事方式及言說表態,常常自以為是的心直口快而造作「有口無心」的口業,因而被人設定成有強勢作風不受歡迎的人;雖然心中是出於一片善意,但就像俗諺所說:「心肝好沒人知,歹嘴通人知」,所以大家一致的觀點認為我是個有阿霸行事作風的人物。如今,學了大乘菩薩道而明瞭,就算了脫生死出了三界的阿羅漢,還有習氣未除盡(只有 佛陀才是盡除一切的習氣者),更何況是一般的凡夫眾生,所以當有這種認知,就能了知眾生的習氣並不是短期間就能予以改進的,因而心中痛定思痛,為了能調柔的攝受眾生,務必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操之過急的習性,要多悲情而不急躁地包容接受眾生不如理的行爲,而安忍於眾生的習氣,並能觀察在較適當的時機以利他來考量行事,就是說在做人處事上,盡量設身處地為他人的立場與因緣著想,隨時以智慧為先導如理無我的觀察自己的心念與行為,配合以善巧方便的處事方式來圓融諸行,也希望凡有所為都能藉由如此心行行徑來與眾生結下善法緣,至少先從圓滿利益身邊眷屬做起再推廣到其他人身上;如果在種種歷緣對境中都能夠處處如此地修除自己的習氣,這未嘗不也是在成就福德道業上作努力。

另外一種習氣也是跟急躁無法安忍有關的習性,就是當被人誤解時,經常是沉不住氣的;後來自我反省檢點,當某件事即使被別人誤解,要予以溝通說明時,雖然此時心態上其出發點是良善的、是好意的,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急太快就會顯得太強勢,如此太不注意到聽話者的感受,即使言之有理,但是極其動氣且粗糙的言語表達,在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一樣很不舒服,所以不妨可以試著:『先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宜以學習安忍、忍辱、調柔、調和的平心靜氣的口吻與別人談話;如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吵與爭執,以及學會更多同理心的傾聽別人的聲音,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自己的主張,才不會再度又掉落入情緒中而造成對方的煩惱和困擾。

又話說到此,又讓我想及,曾經有一次,與人爭鋒相對時,在此當中觀看到對方的心性行為,發現當他口若懸河且滔滔不絕的說著話,以一種不尊重別人且粗魯的肢體語言方式不停地打斷別人的談話,有形無形中展現出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的貶低別人的態勢,盡在言談行止中表漏無遺;在此「歷緣對鏡」中覺觀事件全貌的我,不禁反觀到自己過去的『心性』及行為,也曾經犯過如此不恭敬他人的心態,真是有失修行者的風範,當時在現場一覽無遺的觀察看到眾生的「我慢」惡劣心行,相當引人反感,反之發現若能對他人展現良善「恭敬心」的心行者必然令人歡喜、認同而較易溝通,至於心行剛強者當然令人厭惡而想遠離,讓人難以靜下心來正向的予以溝通解決問題;所以為了今後能與眾生有良好的互動,且在工作中結下善緣以利未來,所以馬上下定決心,以後絕對不再犯下『逞口舌之快』不尊重他人的毛病;因為對人『有一份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增長一分福德與智慧;而没有恭敬心,貢高自大,甚而脾氣來了,福德就沒有了』。若在心中總是不忘要處處與眾生結善緣,就會設身處地的為眾生立場著想,也才能攝受更多的眾生也就是攝受未來的佛土,如此才不失成就修學的功德。

如果損人不利己以及不清淨的想法等等諸多不好的習氣,已經根深蒂固且難以自拔,從經驗的累積得知,可以透過「至誠懺悔」的善法,來發露『懺悔的精神要領』,即「懺」乃是發露罪過,「悔」乃是永不復作,而在外相上則是藉由對手或對眾懺悔的方式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予以改進,這是對自己痛下針砭、令自己得以改頭換面趨向清淨無為的作法;也可以透過禮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慈悲三昧水懺」、「大悲懺」、「梁皇寶懺」…等一些有懺悔科儀的懺本來進行懺摩儀式,據經文所寫發露懺悔不淨身、口、意業,當能如實發露懺悔自己往昔至今日所造諸惡業,以及放寬胸懷發著無比救拔眾生的大悲願以實法無窮盡的利益眾生遠離無明之苦而感動 佛菩薩後,如此定能夠與諸 佛菩薩的慈悲攝受加持力感應道交,藉著 佛菩薩的清淨功德力來淨化自己,經由 佛菩薩的悲願來淨化自己的本心道場,在時節因緣成熟時, 佛菩薩自會安排讓您遇到真善知識,得以找到本心道場大雄寶殿,就不須背著自己現有的道場到處心外求法找道場了;然而懺悔的心態最重要的是要有懺也有悔,發露自己的前愆是「懺」,此後要能做到懺除前愆永不復作是「悔」,不是只做到表相行式的懺悔而已,終究那只是有口無心的懺悔,必定落得無懺無悔的真相;更不要懺悔後,還是不心甘情願的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或者經常心意粗糙無法攝心又再故犯,如此就有失懺悔的意義了。

對於習氣的懺除,要能做到時時警惕自己,在歷緣對鏡中反觀自己的貪染習氣現行而懺悔改過。在修學過程中,以『修除性障發起聖性』為宗旨,要求自己修除染污的習性種子,令我往昔所造不淨的業種罪根現起時,能在清淨心念的作意下回熏於「八識田中」,而念念化解霜融掉不淨的意念,如此經過如理思惟,得以將染污種子汰舊換新成清淨作意的種子,能令自己凡所有身、口、意行悉皆能清淨的受持。

如果心中能夠常常作意警惕自己,把逆境當作逆增上緣,在各種塵境中藉境練心,來汰換不淨種子;將所修學到的智慧,運用在生活中,讓自己懷有謙卑之心,以安忍、退讓、忍辱的胸懷來應變世事,且又要隨時以『不疾不徐』的心情,運用『善巧方便』理事圓融對待處理週遭一切事物。所以在一切待人處世歷緣對鏡中,如果發自善念,都是可以使自己福德與智慧增長的所在。

總之,在與人接觸中所有的待人接物,時時以孟子所說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來警惕自己;由於累劫來八識田中收藏了不少的雜染種子,所以我們都不可小看自己所呈現出來的「心性」行為,如果能心不散亂而有定力的注意到的話,將會發現在自己起心動念的當下,如果没有跟「真我」的「無我性」心行一樣,那也是我們把握機會改變自己不好『心行』的時機,心行的轉易,總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改變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難免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而是要有勇氣去面對所做的錯事,並不覆藏的以至誠懇切的心去勇於改過,如此才能達到「求懺悔消除罪業」的真實目的。

由衷感謝感恩 佛菩薩慈光加被、慈悲、攝受、憐愍、護覆、教導之大恩,讓我體悟到無常我的不實而做到放下身段懺悔的可貴,進而因緣成熟時可以體悟到生活中無處不佛法;當做到至誠的懺悔來轉易八識田中的業種,一旦心地煩惱少了、也較清淨了,就較易與清淨的正法相應,當有機會學習正法時,不但可以學習到無上的佛智,還可以有自他兩受用的解脫功德,如此就不會枉費來此一生了。如果有這一層體悟,這也是在人類生命舞台上,將生命面貌的一種錯誤認知習氣→→→無量劫來「認賊為子」的世俗習氣予以徹底推翻改變,也是突破自我的一種習氣大轉變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