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文緣起

隨著現代化地球村的時代來臨,自由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文明日新月異,生活品質的提升與物質的享受是現今社會的主流思想,財富的追求是現代人終身不渝的生活目標,仁義道德只是古代的教條,宗教大多是來勸人為善的組織。在我國流傳已久的佛教也隨著現代化的腳步,普遍的被知識分子認為只是一種道德勸說甚至是一種迷信,佛法的道理與現代的知識風馬牛不相及。而在民間稱之為佛教活動的,又是林林總總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接,有人燒香有人拜拜,有人四處逛道場,到處捐香油錢,大多人云亦云。上焉者,還知道佛法義理深遠;中焉者,還能眾善奉行,或認為吃素就是佛教,或認為行善就是佛法;下焉者,就真的佛道不分,到處燒香拜拜求美眷、求兒女、求事業順利、求財源廣進、求健康長壽,問他:他也說是佛教徒。問題是這樣的族群還為數不少,也難怪大多數經過現代化教育洗禮的知識分子,視佛教徒無異村夫愚婦,只求怪力亂神了。


末學亦是自詡為現代的知識分子,以往也認為佛教徒就是嘴巴唸唸佛經,有事沒事求 佛陀保佑,對佛教徒的種種作為總覺得迷信大過理性。有幸接觸佛法以來,藉著良師指點迷津因勢利導,深入淺出的解釋了一些佛法的道理,算是開了一點點智慧,才知道自己的淺昧無知,才知道佛經不是用眼睛看的;內涵的智慧猶如萬仞宮牆,有如《論語》所說:「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然而內中的道理言簡意賅,若無善知識引導,真的「不得其門而入」;只見文字表相,不見內中生機盎然的生命智慧,那就令人扼腕——太可惜了。雖然末學接觸佛法受學不久,自知智慧仍屬粗淺,然而生活與生命的見解已然不同,非常受用。今日不敢敝帚自珍,且以自身修習佛法後的轉變,做個告白;若能引起一些以知識分子自居,視佛法為迷信,「不得其門而入」的大眾,有所共鳴而善自思惟,進而修學佛法,啟發智慧,體悟生命的義理,那麼或許就能賦予這篇淺見一點些微的價值了。 
 
 二、人生轉折

 二十年來蝸角爭,項莊亂舞志沛公,一朝攬鏡自返照,滿身瘡痍猶未知。」末學人生路上,自幼不知何去何從;見著芸芸眾生汲汲營利,自不例外,也是跟著人家追逐著繁華人生,在酒色財氣的大染缸中揮霍生命。二十年來於北中南、大陸上海工作經歷還算豐富,仗著一點小聰明與人緣,總能佔著主管的位子虛應故事,自以為長袖善舞,遇事總不留口德;自以為是,造就了不少的傷害,累積了無數的悔恨。在這段茫然無知的生命歷程中,總認為事業名利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直到走到生命的低潮,一事無成的回到台南老家;大夢初醒,才發現這輩子的所作所為,對世界人類、對國家社會、對父母、對家庭乃至個人,多半是損人不利己,沒有絲毫貢獻,返觀自照只有慚愧到用「滿身瘡痍」來形容。然而在末學回家鄉重新接觸父母的過程中,也漸漸接近善緣;從《了凡四訓》、《余淨意公遇灶神記》甚至最簡單的《弟子規》,都給末學相當大的震撼,知道自己對生命中簡單的是非善惡,居然都迷迷糊糊;尤其《了凡四訓》末學幾乎是用背誦的方式在讀。這樣漸漸的洗心革面了幾年,或許善緣漸漸具足,經過了一點曲折,終於進到了正覺同修會的大門。上了禪淨班的第一堂課後就遇到 平實導師來台南演講,興沖沖邀請學佛多年的大姊一起參加;想不到演講會隔天,大姊邀集亦是學佛多年的大哥大嫂,一起責難說什麼白衣說法、外道評論僧寶。還好末學不懂佛法,對這種教條式的責難不以為意,演講會上雖有許多不懂之處,只是依邏輯性而言,平實導師說法條理分明,尚無不符邏輯之處。倒是大姊推薦的「正信的佛寺」,每有法會就是要消災祈福、灌頂加持、齋僧超度;這些末學還不排斥,只是法會傳單每個項目就像菜單一樣,都分門別類列出清單、訂出價目表,末學反倒深深不以為然。佛教不是教我們眾生平等嗎?為什麼交多錢的就是功德主、懺主?佛教不是教我們無所求的嗎?為什麼交了錢法師就幫你消災祈福?為何這麼像世俗人在交易做買賣?所以雖然對大姊他們還是滿懷敬意,卻不太信受他們學佛多年的見解,就隨順自己的因緣安住在正覺講堂,努力瞧瞧這位大姊口中的「白衣外道」在賣什麼膏藥

三、修學歷程


   末學在參加正覺同修會前,少有接觸佛學,佛法經論除了《心經》、《六祖壇經》之外,大略翻閱的也沒幾本;大師的著作看過一些,立身處世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心中感動,習性卻依然故我。正式報名參與同修會後,就在台南講堂週四班余老師座下,學習了一年有餘。正覺講堂,不辦任何收取功德款的法會,課程都是免費,不需繳交任何半強迫性的功德款。入門課程就需要兩年半,沒有光說不練的道理宣說,著重解行並進,真是一個特殊的學佛場所。正覺同修會有一個善巧方便的行門——無相拜佛,對治一般大眾攀緣躁動的心念;清楚的佛法大綱與修學次第,讓初學佛者就能提綱挈領;深入及淺出的說法,攝受理解能力不同的學子;由親教師親證的功德受用,傳授學子經由聽聞佛法熏習正知正見,反覆思惟,進而身體力行,親證個中道理。


   余老師是末學的親教師,除了正式課程的傳道授業解惑外,余老師為了提升學子們的智慧,經常勸同修們每週二到講堂,聽聽 平實導師講解《金剛經》。平實導師講經,真的不是一般大眾的程度所能意會的;末學從《金剛經》第二十二分的〈無法可得〉開始聽課,到第三十二分的〈應化非真〉聽完,包括繼續聽聞《實相般若波羅蜜經》,聽了一年多,慢慢的才聽出一些心得。

    平實導師
講解經文當然也得依文字表義解說一番,末學雖然才疏學淺,文學底子平平,依文解義還算可以理解。但 平實導師短短的經文解釋完,就耍起禪門大刀,又是事說,又是理說、宗說;本來七八分懂的,被 平實導師從事相、理相、宗門說一說,當場懂的剩不到一分,才知道不是完全聽懂。下課迴向完,只得摸著丈二金剛回家,心裡面只能像 平實導師說的「且待下回分解」。禪門法要智慧如海,禪師也是手頭很儉,公案的文字言說中,總是畫龍不點睛,處處伏筆。還好禪師手眼千變萬化,總是不離其宗;加上 平實導師在課程中,也扮演法師的角色,以法師身分說起法來就毫不吝嗇;多多熏習,去蕪存菁整理一下,是佛法佛法,是方便說還是究竟說,漸漸也能釐清脈絡。末學也算略有善緣而能安住聽法,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熏習久了居然也聞出一點味道來;加上余老師課堂上的知見教導,終於可以稍稍看得懂 平實導師的書籍,由 平實導師的書籍再進入佛法大海,總算沒有茫茫然不知所云。總算體會到原來眾生智慧高低差別如此之大,原來閱讀經文要如此聞、思、修,原來人真的可以從理解現觀中去改變心性提昇智慧。末學雖然經文不熟也不透澈,宗門更是門外漢,但現在讀起經文,雖未能深解義趣,總算學了點入處,在事理上也有少分心得,不敢吝惜,希望能藉此野人獻曝,分享修學歷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