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人人有個靈山塔.jpg  

 

朋友寄來了一篇「至愛……都是過客,只能陪你一程」的文章,文中大意說到:不管身為父母的多麼疼愛子孫,竭盡所能無微不至地為孩子遮風檔雨;身為子女的多麼孝順父母希望父母長命百歲,晨昏定省虛寒問暖奉侍父母;夫妻之間彼此心心相印恩愛無比,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般的難割難捨;朋友之間彼此情義相挺擁有兩肋插刀情誼;縱然我們擁有這麼多的至愛,但是不可諱言的,我們都是穿插在別人生活中的片段,只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永遠注定只能陪人走一程。」

看了這篇遠方友人捎來的信箋,不禁感到世人「求不得苦」與「愛別離苦」的感傷與淒涼悲情,這也是我們長久以來對人生的無常苦感到無限的感慨處,在生命中因於所曾擁有的愛無法持久,備嘗其苦;但是因對於愛的執著,若無法達到想追求的愛就産生了恨,因為「愛與恨」是一體兩面的,因恨相看兩厭或終究分手的「厭憎會苦」更是難以言喻的苦到心坎裡,我們在世俗上生活無時無刻不被錯縱複雜的愛恨交織腐蝕著,不知何時才能夠不被繫縛而獲得解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無所有非第一義、常見斷見、地獄報.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585-a12_011

正仁老師開示《大乘起信論》作因之第五至第八

     接著,他的第七個原因,是為了使眾生對於大乘妙法的真理,可以作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及能夠出生於佛前,並且對大乘法義的信心究竟不退。什麼是如理作意的思惟呢?也就是說,在思惟的時候不可以違背真理實相。例如在說蘊處界空、一切法緣起性空的時候,不可以離開如來藏而說萬法緣起性空,這樣才是如理作意的思惟。如果離開了第八識如來藏心,而說蘊處界緣起性空,而說宇宙中的萬法都是緣起性空,那就是不如理作意的思惟了;因為這樣就會變成一切法的根源是什麼東西都沒有,也就是一切皆無的斷滅見,那就是斷見外道,這就是不如理作意的思惟。而如果是根據第八識如來藏的心體真實有,而且不會壞滅,來說祂所出生的蘊處界虛妄、緣起性空,這就是如理作意的思惟了。當二乘的聖人在修行的時候,他們現觀蘊處界的萬法,發覺都是緣起性空,因此而斷了我見,也斷了我執;他們對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自我統統沒有執著,也願意在捨壽的時候,把自己滅盡成為真正的無我,這就是取證了二乘解脫道的無餘涅槃。可是他們雖然取證了無餘涅槃,卻不會落入斷見外道的斷滅見中,因為他們相信佛的教導,說在無餘涅槃中的時候仍有本際、真如、實際、識、我、如來的存在。這個本際、真如、實際、識、我或如來等名稱,就是大乘佛法中所說的第八識心體異熟識,也就是如來藏;祂的體性是離開意識心的見聞覺知功能、離開審度思量性;祂在二乘聖人滅盡蘊處界,取證了無餘涅槃之後,卻仍然獨自存在,不會消滅,但也因此而不會再於三界中現行了。由以上的道理可以知道,二乘聖人取證無餘涅槃之後,還有他的第八識心體異熟識獨自存在不滅,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斷滅空,這樣就不會落入斷見外道的斷滅見裡面。以上這樣在二乘解脫道中的思惟與觀行,就是佛法中如理作意的思惟與觀行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力挽狂瀾 增說英文版2015042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106二乘的心態過失.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585-a12_011

由正仁老師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021佛像3.jpg  

 小時候常聽阿嬤說一些閻羅王及地獄之事,對於地獄受苦之情形,在小小心靈中,留下了一層陰影,揮之不去。當時農村很落後,到了晚上整個大地漆黑一片;加上我家後面有一叢竹林,風一吹起,就發出沙沙之聲,影子婆娑搖曳,有如阿飄來人間遊蕩,故到了傍晚太陽下山之後,我就不敢到戶外去。無奈當時農村煮飯燒開水的燃料就是稻草,把稻草結成一小團一小團;等小孩子放學回家,幫忙拿到廚房灶前,堆積起來備用;當時雖然很害怕,但還是需要幫忙,否則就會挨罵。

天生膽小的我,記得在國小二年級時,有一次上課因尿急,跑出去廁所方便;當我要尿尿時,看到糞坑裡面有一個大大黑黑而兩眼又像貓眼睛的眾生直瞪著我,差點嚇破膽!從此以後,就是我的黑暗人生開始,尿急不敢上廁所。幸好當時國小教室不足,一、二年級輪流上課,只要儘量少喝茶水,就能免去尿尿。因有前述之經歷,在孩提時代,很喜歡做白日夢,想一些奇奇怪怪之事,甚至很羨慕鄉間神明能濟世救人;五十年代農村生活艱苦,村莊中若有人生大病,一定會請村中共同信仰的神明到家中治病並祈福;說也神奇,不久病就好了。故我對民間一些信仰並不排斥,只要不迷信,皆可以接受;甚至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跟神明一樣濟世救人,那該多好啊!從小心地就很善良,因家中小康,常常背著父母,把家中的白米拿去濟助一個老婆婆,遇到乞丐也會布施;也許這些緣故,為日後邁向正覺的遠因。

記得曾在初中時代看過觀世音傳、釋迦傳的電影片,受到佛世尊及觀音菩薩能捨棄王子、公主身分及世間榮華富貴,追求出世間法,最後成佛、成菩薩而利益眾生的行誼,留下深刻印象,且經常在腦海中迴盪著:我只是滄海中一個小小人物,云何不能效法!故有時也會興起出家念頭,突破世俗的一些觀念,遁入空門。有時路過夜總會(墳場),也會有無限的感傷!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