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長者說:「人來到這個世間,稚兒無知,不知人間疾苦,一旦了解世間後就開始要受苦受難,還未結婚前,仰賴父母生活,不知現實生活的艱難,結婚之後學著成家立業,開始要主持、打點家庭經濟生活,方體會到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是没有錢又萬萬不能,每天一睜開眼就是七件人生大事,都是要用momey去換取來的,所以就開始為了賺取錢財、養家活口過著日、夜奔波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過著週而復始「憂、悲、苦、惱」的「人間」無奈生活,所以終結來說,生命的本質真是苦啊!」

自從孩提開始,總是不停著聽身邊長者傾訴著生命中的許多辛酸,回想起來因為他們歷經戰後物質匱乏的時代,要用大量的勞力換取生活所須,但是又常常不得溫飽,自然會有生活不易、人生是苦的覺受;但是歷經了參、肆拾年台灣經濟奇蹟後,人們物質生活漸次普遍提升,照理說,大部分人家的物質生活不再匱乏了,為何不少人還是覺得人生的苦惱、世間的煩惱呢?從較易被人們認同的觀點來說,因為人究竟不是物化的生存著,除了一般人認為的感官覺受上的享用物質外,還是須要有某些精神層面的學習與慰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夫眾生心從來都是雜染的,無始劫以來不離貪瞋癡,這就是凡夫眾生的正性--具足異生性,若不是有貪瞋癡,就不會繼續在三界中當凡夫而輪迴不已,所以眾生心的正性就是貪瞋癡。如今真修就是要「刳其正性」,把七識心的貪瞋癡等正性全都挖掉,「刳」就是從中央挖掉的意思。當三毒被從心中挖掉以後,七識心就轉變成清淨性了,才能實證「金剛三昧,入三摩地」,才能與本來清淨的如來藏各種自性相應,最後才能成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763598

 《佛說法滅盡經》卷1:『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1]鞠育窮厄。恒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2]恩善,不侵害人;[3]捐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4]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菩提道首重開悟(下)4/5-三轉法輪都是在講第八識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
對於看不慣的事物,
若是沒有可行的意見,
也幫不上忙時,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