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17:「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本生因緣:
過去久遠世時,[5]婆羅㮈國山中有仙人。以仲[6]春之月,於澡[*]槃中小便,見鹿麚麀合會,婬心即動,精流[*]槃中。麀鹿飲之,即時有[7]娠。滿月生子,形類如人,唯頭有一角,其足似鹿。鹿當產時,至仙人[8]菴邊而產。見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時,見此鹿子,自念本緣,知是己兒,取已養育。及其年大,懃教學問,通十八種大經。又學坐禪,行四無量心,[9]即得五神通。一時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10]鍕持,又傷其足;便大瞋恚,以[*]鍕持盛水,呪令不雨。仙人福德,諸龍鬼神皆為不雨。不雨故,五穀、五果盡皆不生,人民窮乏,無復生路。
[*]婆羅㮈[11]國王憂愁懊惱,命諸大[12]官集議雨事。明者議言:「我[13]曾傳聞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傷足,瞋呪此雨令十二年不墮」。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國了矣,無復人民!」王即開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屬我為民者,當與分國半治。」
是[*]婆羅㮈國有婬女,名曰扇陀,端正[14]無雙,來應王募,問諸人言:「此是人?非[15]人?」眾人言:「是人耳!仙人所生。」婬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壞之。」作是語已,取金[*]槃盛好寶物,語[*]國王言:「我當騎此仙人項來!」婬女即時求五百乘車,載五百美女。[16]五百鹿車,載種種歡喜丸,皆以眾[17]藥和之,以[18]眾彩畫之令似雜果;及持種種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樹皮,衣草[19]衣,行林樹間,[20]以像仙人;於仙人[*]菴邊,作草庵而住。
一角仙人遊行見之,諸女皆出迎逆,好華[21]好香供養仙人,仙人大喜。諸女[22]皆以美言敬辭問訊仙人,將入房中,坐好床蓐,與好[23]淨酒以為淨水,與歡喜丸以為果蓏。食飲飽已,語諸女言:「我從生已來,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諸女言:「我[24]以一心行善故,天與我願,得此[25]好果、好水。」仙人問諸女:「汝何以故膚色肥盛?」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飲此美水,故肥[26]盛如此!」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間住?」答曰:「亦可住耳!」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軟,觸之心動;便復與諸[27]美女更互相洗,欲心轉生,遂成婬事,即失神通,天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歡[28]喜飲食。七日[29]已後酒[30]果皆盡,繼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盡!今當共行,去此不遠,有可得處。」仙人言:「隨意!」即便共出。[31]媱女知去城不遠,女便在道中臥,言:「我極,不能復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騎我項上,當[32]項汝去!」
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觀我智能。」王勅嚴駕,出而觀之。問言:「何由得爾?」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無所復能。」令住城中,好供養恭敬之,[33]足五所欲,拜為大臣。住城少日,身轉羸瘦;念禪定心樂,厭此世欲。王問仙人:「汝何不樂?身轉羸瘦?」仙人答王:「我雖得五欲,常自憶念林間閑靜,諸仙遊處,不能去心。」王自思惟:「若我強違其志,違志為苦,苦極則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當復何緣強奪其志?」即發遣之。既還山中,精進不久,還得五通。
佛告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婬女者,耶輸陀羅是。爾時以歡喜丸惑我,我未斷結,為之所惑;今復欲以藥歡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細軟觸法,能動仙人,何況愚夫?
如是種種因緣,是名呵細滑欲。
如是呵五欲。
除五蓋[34]者。
復次,貪欲[35]之人,去道甚遠。所以者何?欲為種種惱亂住處,若心著貪欲,無由近道。如除欲蓋偈所說:
「入道慚愧人, 持鉢福眾生;
云何縱塵欲? 沈沒於五情!
著鎧持刀杖, 見敵而退走;
如是[36]怯弱人, 舉世所輕笑。
比丘為乞士, 除髮著袈裟;
五情馬所制, 取笑亦如是。
又如豪貴人, 盛服以嚴身;
而行乞衣食, 取笑於眾[1]人。
比丘除飾好, 毀形以攝心;
而更求欲樂, 取笑亦如是!
已捨五欲樂, 棄之而不顧;
如何還欲得? 如愚自食吐!
如是[2]貪欲人, 不知觀本願,
亦不識好醜, 狂醉於渴愛。
慚愧尊重法, 一切皆[3]已棄,
賢智所不親, 愚騃所愛近。
諸欲求時苦, 得之多怖畏,
失時懷熱惱, 一切無樂時。
諸欲患如是, 以何當捨之?
得諸禪定樂, 則不為所欺。
欲樂著無厭, 以何能滅除?
若得不淨觀, 此心自然無。
著欲不自覺, 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 爾乃出四淵。
諸欲難放捨, 何以能遠之?
若能樂善法, 此欲自然息。
諸欲難可解, 何以能釋之?
觀身得實相, 則不為所縛。
如是諸觀法, 能滅諸欲火;
譬如大澍雨, 野火無[4]在者!」
如是等種種因緣,滅除欲蓋。」(CBETA 2020.Q3, T25, no. 1509, pp. 183a15-184a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