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0917貼 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184-a19_012

第012集

如何成就佛國淨土?(一)

 正齡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如何成就佛國淨土(一)。上集節目中我們說,釋迦佛陀在毘耶離城時,寶積菩薩與五百位長者子一起來到佛陀所在處所,頂禮、供養如來,並以偈頌讚歎如來,顯現出諸佛如來不可思議的功德,最後說到四種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以及諸佛所住常寂光淨土。

今天我們要從 平實導師《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184頁看起,首先要來看,諸佛淨土是如何成就的,寶積菩薩請 佛開示要如何修行才能成佛、如何才能讓未來成就的佛國是清淨而且莊嚴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淨土?以及為何諸佛淨土會有這四種淨土的不同。在這四種淨土中,除了常寂光淨土是諸佛所住,真正且究竟的唯心淨土外,其餘三種淨土,是諸佛為了攝受不同根性及心性的有情所化現的化土。既然是諸佛所化現的化土,就與諸佛的願力及眾生的願力有關。

先來看諸佛願力:諸佛願力有通願與別願的不同。通願就是我們在受三歸依時所發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樣發起菩薩大心,願意成佛永無止盡地利樂眾生。諸佛在因地時,因為所遇有情的因緣差異,以及想要成就的佛國土的不同,而另有不同於這四弘誓願的其他誓願;如東方琉璃世界 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以及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如來的四十八大願,這是兩尊如來的別願,有了諸佛的通願與別願,一個佛國土的成就,還須要有緣眾生的願力一起來完成一個佛國土;因此佛土的清淨莊嚴,就與佛及有緣眾生的心願有關,有願就會有目標,會依著願去實行。

例如 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願想要成就的佛國土,據《佛說大阿彌陀經》的記載,共有四十八大願,之後就依這些願及四弘誓願的內涵去實行,不斷地利樂眾生,常以和顏、愛語饒益眾生,於佛、法、僧信重恭敬,依真諦門植眾德本;而且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以這樣子來修身、口、意三種清淨業行。並且總是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等六度來利樂眾生,也教導眾生修行六度,讓眾生功德可以成就。除了這些事相上的修行之外,還有於一切法得自在,也就是了空、無相、無願、無為、無生、無滅,軌範具足、善根圓滿;法藏比丘行菩薩行時,對於諸佛尊重、恭敬、承事、供養未曾間斷,無量百千萬億劫中,不論生為人間的剎帝利或婆羅門、或者生為欲界六天天主乃至色界天主,都是如此親近諸佛、植眾德本,以成就所願;甚至法藏比丘行菩薩行時,就已經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像這樣積功累德,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終於能夠功德圓滿,福德、智慧都圓滿,成就所願而入佛位,因此成就了—西方清淨美麗莊嚴的—極樂世界。

在《大寶積經》卷18中說:【他方佛國所有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除五無間、誹毀正法及謗聖者。】也就是說,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須有信、願、行,念佛人相信有極樂世界存在、也相信有 阿彌陀佛住於極樂世界,就會發願--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而依著往生的條件去實修;這樣就能與 阿彌陀佛相應,捨報前阿彌陀佛甚至會預為告知,讓念佛人可以依著 佛陀的願力、及自己堅定的願力,順利往生極樂世界。但是當我們還在世的時候,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就會有一朵專屬於我們的蓮花,隨著我們的願力及信力增強、性障減少以及智慧增長,蓮花也會越來越堅固、越來越大,光采越來越莊嚴;如果證悟如來藏了,那麼這朵蓮花就變成金剛臺,在我們即將捨壽時 阿彌陀佛就會先來預告,讓我們可以預知捨報時至,安心往生極樂世界;而這些都是我們的如來藏在作的,我們一點能力也沒有,而且也都不知道。

由此可以知道,一個佛國土的成就,是須要佛與有緣眾生、以及大家的如來藏共同來成就的。另外我們應該知道這四種淨土,有唯心淨土與諸佛化土的差別,唯心淨土就是諸佛所住常寂光淨土,諸佛化土就是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以及凡聖同居土三種。接著來看什麼是唯心淨土?為什麼又會有三種化土的差別?猶如前面所說:一個佛國淨土的成就,須要有佛及有緣眾生的願力共同成就。佛的願力沒有差別,也就是諸佛對有緣眾生的悲願力,沒有大小的不同,而眾生的根性卻有各種不同層次的差別。譬如有人心量比較怯弱,不敢承擔大事,悲心也較薄弱,對於利樂眾生的事只是隨緣去作,對於在三界世間不斷生死的現象,有所畏懼,因此無法發起雄猛之心,只要自己能解脫就好了;這樣的人,當然無法與眾生結下深厚的法緣,佛道的成就就會非常緩慢,這類人因為還未發起菩薩性,他們的心性適宜的境界就如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佛陀攝受這類眾生,是要讓他們能安住下來,再慢慢讓他們發起菩薩性,這是中品三生的人。

而有人則是因緣不好,沒有遇到善知識,又因為累劫以來習氣未修除,當遇到惡因緣時,可能因為一時不能安忍,就造下了大的惡業,導致必須承受三惡道的果報;但其實他的心性是具有菩薩性的,對於大乘佛法以及諸佛菩薩,也不曾誹謗,因此諸佛為了攝受這類眾生,還是會有適宜他們居住的環境,讓他們安住,這就屬於極樂世界下品三生者,必須在蓮苞裡面住很長久的時間,才能將不清淨的習性調整轉變過來,他們要成就佛道需要極長遠的時間,這樣的眾生最高可以修到初地,然而大部分是凡夫心性者,因此叫作凡聖同居土。

當然另一個實報莊嚴土,就是攝受具菩薩性的眾生。這類眾生在世時,不但深信有十方諸佛、及諸佛所化現的世界,而且也修學大乘法,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以及慧根等五種善根都具足,因此能依諸佛的教導確實去實行;同時也勸導或教導有緣的眾生,同樣依著諸佛所說來修行,因此是福慧兼具的菩薩道行者。當然也會因為個別修證程度的差別,而有不同的結果,這就是上品三生的眾生。

雖然有這三種化土的差別,但這三種淨土,是同時存在於極樂世界中,只是因為各人修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境界相。如《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2所開示: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在七寶池中澡浴之後各自離去,其中諸菩薩、阿羅漢各自行道。如何行道呢?有在地上講經、說經、誦經或者經行思惟法義,也有在聽經、念經者,另外還有在空中如是行道者。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極樂世界中,雖然有三種淨土的化現,所攝受眾生的根性也不同,有菩薩也有聲聞,但是他們住在同一個時空中,並不是住在不同的空間中;只是因為各人的修證不同,而有不同境界相的領受。

接著唯心淨土又是什麼呢?平實導師在《無相念佛》書中說:【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淨土,是唯心淨土,真正的、究竟的淨土,非如前三種淨土是諸佛化現的化土。】(《無相念佛》,正智出版社,頁15。)可見真正而究竟的淨土是諸佛所住常寂光淨土,也就是諸佛無垢識,因為已斷盡阿賴耶識所藏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種子與隨眠,心體絕對清淨而轉名無垢識,諸佛恆住無垢識清淨法界中,又能顯現無垢識無量無邊功德。由此可知究竟的唯心淨土,是依諸佛清淨法界無垢識而說。而諸地菩薩乃至七住以上三賢位證悟者,由於能多分、少分了知阿賴耶識,所以說三賢位以上行者,多分、少分證得唯心淨土,像這樣子證悟明心後次第進修,到佛地才能成就究竟的唯心淨土。那麼要如何成就佛國淨土?

我們來看 佛對寶積菩薩的開示:【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卷上)這意思是說,菩薩應該攝受眾生來成就佛國土。也就是隨著所度化的眾生、及所調伏的眾生而攝取佛國土,這是什麼道理呢?前面說過一個佛國土的成就,是須要佛的願力、及有緣眾生的願力共同成就,因此諸菩薩發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必須有願意與他共同成就國土的眾生,能與他相應才能共同成就佛國土。那要如何成就呢?除了依著諸佛及眾生的願力、還有眾生的業力外,當然要靠諸佛及眾生各自都有的如來藏。

如來藏有大種性自性,能攝取虛空中的四大,共同來形成一個國土;而虛空中的四大,也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所共同變現的,所以不論穢土或淨土,都是眾生心以及佛心共同成就的,因此說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菩薩還要觀察眾生的根性,應該在哪一種佛土中證悟、學習,就幫助眾生往生這些佛國土,讓眾生開啟佛菩提的智慧,進而順利修學增上,未來才能與自己共同成就佛國土。再說眾生並不是人人都具有菩薩根性,因此應該依著眾生的慧根、福德來教導眾生,如果是菩薩根性猛利者,可以直接幫助他在此娑婆世界證悟,而深入修學;或者先到其他佛國土,像是先到極樂世界,在發起菩薩性後進而證悟,繼續跟著 阿彌陀佛修學;或者到其他諸佛淨土也一樣,如此依於眾生的根性,而攝受眾生、攝受佛土,像這樣依著眾生根性、福德等等,來行道、攝取佛國土,都是為了要饒益有緣的眾生。

這譬如:有人想要在空地建造一個宮殿或家室,是隨意可以建造,而不會有所障礙或無所依倚;但如果想要在虛空中建造,是一定無法成就的,因為虛空無法,空無一物,不能支撐屋宇宮室。同樣的,一切法空不是實相,不能成就諸法,也無法建立佛國土,一定要由眾生的如來藏心,與諸佛的無垢識共同來成就;菩薩就是這樣為了成就眾生,而誓願攝取佛國土,然而這是要由眾生身上來攝取,並不是在於虛空、或空無一物的狀況來攝取,更不是在空相法的一切法空上來攝取。什麼是一切法空?是說觀察蘊處界一切法都是空相,緣起性空;這些藉著種種緣而生起的蘊處界諸法,都沒有永恆、真實、不變的自體性,都是會斷滅的法。因此依這樣的法,是不可能成就三大無數劫才能完成的佛國淨土;只有依於般若實相心如來藏,才是無生無滅,而終於能夠成就佛國淨土。再說一切法空相,也是要依於如來藏,才能有一切法空相及有相,也就是蘊處界一切法的生起、存在及壞滅,都要依於如來藏。

因此說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這個原因在哪裡呢?這是因為眾生的如來藏,與眾生同在一處,現在利益成就了眾生,眾生心記藏了這分恩德,也就攝取了眾生;將來眾生的如來藏,就會與我們的如來藏一起成就佛國淨土。說明白一些,就是在眾生心,來攝取我們未來的佛國淨土,這才是成就淨土的真義。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佛國淨土也不是觀想所成就的,因為觀想並不能利益眾生,眾生的如來藏與我們的如來藏不會因為觀想而相應,觀想只是成就了自己某一個程度的定力而已,與眾生的如來藏並不相應。攝受眾生是要在法上實際去利益眾生,讓眾生的道業能夠一步一步往上走,彼此的如來藏自然能夠相應,我們成佛時就會感應道交,共同來成就佛國土。

有一位法師在他的著作中說:【現實不徹底的一切苦迫,淨化而到達圓滿境地,即是成佛,佛是自心的究竟清淨。因此,或說「心即是佛」,或說「唯心淨土」。有些誤解了,抹煞外在的淨土,這是不對的。法性身土雖沒有彼此差別,但不能沒有其他的淨土與諸佛;不能因自心的佛淨土,而否認其他的一切。】(《淨土與禪》,正聞出版社,頁160。)這位法師雖然說:佛是自心的究竟清淨。究竟清淨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樣的境界相?他是不了知的,理由我們稍後再說,這位法師又說:如果說心即是佛或唯心淨土,是誤解而抹煞了外在的淨土。顯示這位法師所說的淨土,就只是所謂外在的淨土,雖然這位法師也說:「法性身土沒有彼此差別」。似乎他是相信佛與眾生的法性身是同樣的清淨,而且也相信十方世界有很多佛國淨土,但其實並非如此;他不僅不相信唯心淨土,更不相信:一個佛國是由諸佛與有緣眾生的自心如來藏所共同成就的。因此在另一本書中又說:【從上知淨土不但有,而且極多,且有殊勝各別。佛教界又有言唯心淨土者,認為淨土唯在人心中,心外實無淨土。如是說法,大違佛意。】(《華雨集》第一冊,正聞出版社,頁360。)

在現實世界中,的確有諸佛因別願差異,而化現不同的化土,但這還是唯心所成的;心外雖有現實世界的諸佛淨土,但都不離如來藏而能成就,也不能外於如來藏而說有諸佛淨土,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萬事萬物,都不離如來藏。這位法師這樣的說法才是大違佛意,其理由在本經後文,諸位看到 佛陀對佛國淨土的開示就可以瞭解。如果探究這位法師之所以會如此說法,根本原因在於他不相信有如來藏存在,也不相信如來藏雙具有性與空性。因為不接受眾生心如來藏有真實不空的功德,眾生心阿賴耶識與諸佛無垢識一樣,都具有能生萬法的真實有性。如此導致這位法師,一生雖然著作很多,卻都未曾說到真實第一義諦法的內涵,甚至還以自己臆想、猜測而斷定沒有如來藏存在--是佛為了攝引計我外道,所以方便說有如來藏,其實並沒有如來藏,如來藏就是法空性的別名,並且說如果忽略了佛說如來藏的意趣,就不免類似外道的神我了。

很明顯的,這位法師不但不相信如來藏真實存在,還將 如來說的如來藏,說成是外道怕斷滅而說的神我,意思是-大我,如同一神教認為上帝出生人類,-大我永遠存在、永遠不滅;這樣才是大違佛意。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中, 如來告訴 大慧菩薩說:【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2)經中 如來的意思是:因為無智的凡夫眾生,畏懼無我、害怕斷滅,所以說真我如來藏;而真我如來藏,不同於外道所說的神我、梵我或大我,如來有時會用種種不同的名稱來說如來藏,但是不論是以何種名稱來說如來藏,真我如來藏本性就是離種種妄想,是無一法的境界。因此說真我如來藏獨住的境界,這位法師是不瞭解的,而且與這位法師所說的法空性、或外道神我的境界是完全不相同的。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