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貼 生活中的佛法~難分「意根」與「意識」的人117328730_2952415101658250_7148436359862918272_o.jpg

     這幾個月來,瑯琊閣事件掀起一波漣漪,單從張先生的所言所行,我們不難看出一位大乘行者對於較基礎的佛法所具有的認知。對於一般人在現實生活中多少可以體會到經由佛法展現的蘊含,而「佛法於生活」無處不在、俯拾皆是,茲以下文中舉述例子來作略說。個人所體驗到的「生活中的佛法」,以佛法的專有名詞來說就是「現量」──自己親證的內容。

回想十幾年前,張先生欲追尋正確了義的佛法,看了 平實導師的一些三乘菩提的著作,認同於書中寫的法義,認為法義的講述前後一致完全沒有矛盾之處,終究下了決定離開當時以本願念佛為主修的現代禪,帶領著全部家眷,親自向 平實導師懺悔之前對正覺的批判;導師大人大量不計前嫌於他,並歡迎他們來正覺上課學法,並因惜才而很快地予以重用。

在學法期間,現今被瑯琊閣者喻為「學問僧」的張先生喜博覽群籍,忽視正覺所教的實證佛法,參考佛學學者之論自行建立一套屬於研究思惟而來的另類佛法理路,心裡逐漸對於有實證的 平實導師教授的法義生疑,此心態深埋於心許久,最後約莫二年前左右爆發對於 平實導師教授的法義不滿與不信而離開正覺。

這前後巨大的轉變,一般人難免會想:「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大改變呢?」生活中、佛法上一切的改變絕不會無中生有;就像大地有花生的種子,加上空氣、陽光、水、肥料供應……等等緣熟而出生花生;反之,若緣不成熟,難以得果。所以,才能普見大地上有各種不同樣貌的植物出生、成長、敗壞、凋謝等等。

我們每一個人的八識心田就好像大地,收藏了自己造作的一大堆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種子,由於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生的長劫流轉生死,若值遇惡知識,難免無惡不作或「心外求法」,也就是熏習「外於自心如來藏」的法教,或多有否定、毀謗過如來正法,以致謗法的種子因,於緣熟出現時,造下大惡業,由於受困於業力,還以為自己在護持正法,這是許多人包括您我,於過去生都曾幹過的事,本師 釋迦佛也說過:他曾經毀謗阿彌陀佛,而下地獄承受難以計數時劫的苦楚。如今,張先生研讀了一些佛書典籍竟然說「憑藉對理論的全面認識」,而以自己私自揣度的佛法理論觀來否定有三乘菩提證量的 平實導師。為了維護學人的法身慧命,而今筆者僅就八識論理基礎佛法,於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經驗,提出分享,免得多人受他們影響而退失菩提路。

張先生於2020/7/12在瑯琊閣發表的一篇文章〈第七識不是作決定的識,不能「遍緣一切境」〉中說:第七識(意根)不能作決定,作決定的是意識的思心所。

關於這個讓人驚異的論點,我們暫不從經論中著手討論,只從生活中來觀察就足以明證他的說法是否如理?

例如,對於愛生氣的朋友來說,每次生完氣,或會懊惱而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生氣了,生氣不但傷身、人家對我們的觀感不好,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但是下次遇到同類境界仍是照常生氣,有時甚至生更大的氣;「意識」的「思心所」已經下過決定「不要再生氣了」,但是為什麼境界現前,意識又無法作主決定了,這是為什麼呢?縱然事後其中有一、二次沒有生氣,但是下次再下次又臉紅脖子粗的大發雷霆,所以「意識」的思心所雖然自我清楚、明白地觀察並下了論斷:「不能再生氣了」,但是多次以後,發現最後呈現的結果卻經常不是如「意識」所作的決定一樣,難道不是明顯地說明了:「意識」是無法作決定的!

意識不能作決定、主導事情,這是它的體性「審而不恆」所致,它雖然智慧深利但只能對於境界做審察而已;依據「意識」分析、審察判斷之後,交由「意根」裁決,因為「意根」的體性就是「恆審思量」──時時刻刻都在不斷地再三審察思量,處處作主決斷現在要作什麼;由於「意根」的智慧有限,不得不依賴「意識」提供詳細的資料來作抉擇,因為「意根」無法對境界全面了解,但是「意根」仍然僅是參考「意識」提供的資料而不一定完全接受。對於沒有正確修行而染污的「意根」衪潛伏很深,自有一套衪自己的裁奪(決斷)—或被習氣操縱、或被貪瞋痴三毒纏繞、或為了自保顏面、或深陷於諸多無明業力中出現詭異心行……等等,而作出三行;其中有很多深細法義,不是我們此處所能探討的,此篇只是略說「意根」對於所遍緣的一切法、再三反覆思量、處處不斷作主的體性。

簡而言之,就是吾人對於事情的處理,一般是先由「意識」觀察在先,由「意根」決定在後,繼而發動行為。這在現實生活中,對某些人而言雖然不容易察覺,但卻是稍具定力與慧力的人都能觀察體驗到的。這種活生生的體驗,以佛法的專有名詞,則稱為「現量」。

對於早上賴床、晚上很睏卻不上床睡覺、愛逛街買衣服、愛講話、有煙癮、酒癮、牌癮、喜歡收藏字畫、古董……等等的朋友們來說,也應該有著同樣的經驗,是一種無法克制的慣性,這就是被「意根」的習氣牽著鼻子走。而「意識」的「思心所」對於每件事情,只能有思惟想像分析的能力,但是在事發時卻出人意表地不與「意識」的想法一致,證明「意識」實在沒有作主決定權,而最終仍由「意根」作出決定,不論是令自己滿意的、不滿意的,歡喜的、懊悔的決定。

又,若如張先生的說法,「意識」的「思心所」可以決定事情,那每一個人都可以棄惡留善,將曾經做過不好的事情,把它丟掉,只儲存一些善行於八識田中,那麼這世間如何能談因果?而會有六道輪迴呢?或是每一個人都能如理作意成為翩翩君子、勤奮好學、尊師重道之人,世上將無為非作歹、惡劣之徒了。

其實我們做過的一切事情,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管意識、意根都沒有能力任憑去改變或消失所作業行。只有透過如理的修行,才能匡正身口意行,我們下回有緣再作分享,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