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丈夫86496699_2800156633550765_2333362732989939712_n.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936-a13_089

第89集

佛說馬喻經的典故

正德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所要說的是「佛說馬喻經的典故」。

往昔有一位長者,他畜養了一隻好馬,但是剛獲得那一隻馬的時候,馬很任性而無法調御。當被人騎上的時候,就舉起了兩隻前腳反抗,倘若主人騎上去了,就四面八方橫衝直撞;不從通暢的道路走,進入溝渠中、衝撞樹木或者牆壁。這位馬主人長者,對馬的暴走行為非常生氣,回到家裡以後,以馬鞭用力敲擊著馬,也不給水草,讓這隻馬沒水喝、沒草吃,口渴著、飢餓著。這隻馬受著飢餓,心中非常苦惱,雖然知道是自己闖的禍,但心中無計可施,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從空中出現了聲音告訴這隻馬說:「就順從主人吧!能免除飢餓的災難。」當時馬聽了以後心開意解。明天主人長者同樣來試著乘騎看看,將馬鞍與韁繩套在馬背以及馬頭上;馬接受了,不再跳動反抗。主人騎上馬鞍以後,也不再作種種掙扎的姿態,主人牽著韁繩示意,往東西南北各別的方向去,馬都遵從往要去的方向行走而沒有違背;主人長者非常的高興,就給馬吃的、喝的,並且隨時休息,讓馬飽滿不飢餓、不疲倦,以長養充足的氣力。之後,主人長者再騎著馬駕御所需的速度與進退,馬越來越調柔,每天主人長者騎著馬出門辦事都順利成就。

這隻馬後來生了兩隻小公馬,到了可以乘騎的歲數了,主人長者就來騎乘看看。結果小馬不順從,一直橫衝直撞跳動反抗,把套在頭上的韁繩扯斷了;主人用馬鞭鞭打,小馬還是不改變,仍然不順從,主人就不給水草而讓小馬餓著。小馬想著自己所受的災殃,只能吃臭掉的草,只能喝很髒的泉水,都是自己作的自己承受,有什麼好怨的呢?晚上去見牠們的母親,長跪著問母親:「現在我們所遇見的只有怨憎之毒,得不到水草,要被鞭子痛打。母親您獨在高處,也不念著親人,而力氣充足、高興無比,一身的喜樂,在高處看著很遠的地方,好似一隻大鳥那樣無憂無慮,一點都不擔憂子孫遇到那樣殘酷的待遇。」馬的母親答覆說:「是你們自己所造的過失,有什麼好怨責的?主人長者授韁繩披馬鞍,就接受主人的騎乘吧!你們隨順著往東或往西行走進止,便能夠得到主人的疼愛!這件事非常容易,而你們反其道而行,所以受到這樣的災殃啊!」小馬聽聞母親的教誨,隔天就順從了。主人長者來試騎,授韁繩披馬鞍都安靜順從;主人騎著示意前進就前進,勒韁繩讓馬停止就停止,長者非常歡喜,小馬也隨即被調御得非常良順,飲食方面能隨時得到肥美水草,與牠們的母親完全沒有差別。

經文中佛說:【假以為喻,長者謂佛,馬喻學人,不受佛教,放心恣意,不從道化,故為說法,令知去就。跳踉走行,不可制者,加以捶杖,為演五戒十善,生天人中;罪者示以地獄、餓鬼、畜生;勤苦之難,三界之患,往來輪轉,無一可安。】(《生經》卷4)佛陀是說:調御馬的典故中所說長者的譬喻,指的就是佛陀,而這個馬的譬喻,指的就是一般學人;進入佛法中修學的學人,不接受佛陀的教導,放任自己的心隨意而行,不遵從最基礎的人天善道,乃至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所應行之軌範,以轉化頑冥而導入清淨之解脫正道中。因此,佛陀為學人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讓學人能夠了知生死過患,與出離的方法以及解脫的功德,而按部就班的進入正道中。馬橫衝直撞不受控制時,長者用馬鞭鞭打這個譬喻,指的就是佛陀為學人宣說受五戒、行十善的善業,可以保住人身,甚至於生天享福;如果違犯五戒,造作十種不善業,就要受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極苦的果報;三惡道的苦,是三界中最大的災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的輪轉,沒有安定的時候。

經中佛陀繼續說:【設不犯惡,五戒十善,乃開化之;四等六度,神通之行,在於十方諸佛共會,三毒消除,去諸陰蓋。】(《生經》卷4)經文佛陀繼續這樣講:假如可以不任性、不橫衝直撞犯過失來造作惡業,以五戒、十善人天善法能給予開示化導,而免除三惡道之苦;而能夠信受奉行人、天善法者調順心性了,再進一步以慈悲喜捨、六度波羅蜜的菩薩法來教化他,來進一步證悟生命的實相,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能現前觀察自心如來藏的神通自在、本來解脫而轉依之。這樣親證自心如來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轉依而行菩薩行,猶如與十方諸佛相會那麼殊勝;接受佛陀教化,順著道跡如說修行的實義菩薩,他就有能力來承擔如來家業,能以轉依自心如來的功德消除貪瞋癡三毒,隨著種智的修學與實證,除掉五陰的遮蓋,那麼慢慢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等種種功德就漸漸具足。

經中佛陀繼續開示:【其子從母,長跪問曰前聞其師所行法則,師說深淺之行皆有意。故五戒十善因,為天人說,空無相願,六度無極,四等四恩,不在生死,不住滅度,乃入正真,勇果之徒處神通乘,周旋三界,度脫一切。】(《生經》卷4)經文繼續這麼講:典故中所說的小馬長跪在母親面前請問:為何母親可以這麼悠哉,不必受苦?又聽聞母親教誨的譬喻,指的就是學人依止善知識修學,要懂得向師長請法;而師長所開示的修行應遵守的法則,其中牽涉到淺的部分,要先具備信根等柔順心性的基礎善根;深的部分,要實證佛法、具備解脫的智慧與功德等,都是善知識根據學人的根器差別,乃至修道所必須履踐的次第而說。因此,修五戒十善,乃是為保住人天善報與增長對三寶的信根而說;實證佛法生起空、無相、無願三種以無我為根本的解脫智慧,修行布施乃至般若到彼岸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進而修慈、悲、喜、捨無量心,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攝法,最後能夠成就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大般涅槃佛地境界,這就是為真正心量大、勇猛不畏生死苦的大心菩薩所說,所修學的無上佛菩提唯一佛乘,在三界生死中,勇猛地斷除煩惱障度脫分段生死,斷除所知障來度脫變易生死。因此,在三界中能得到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無上士、天人師、調御丈夫、佛、世尊等十種尊貴的稱號。

那麼,這一段就是佛陀為我們開示的「馬的譬喻」我們應該瞭解的內容,其中也就是說,佛陀在過去生當菩薩,從因地這樣修上來,也是遵從善知識的教導,最後能夠成就佛陀這十個稱號。其中的調御丈夫這個稱號,其實也就是在告訴佛弟子,佛陀本身祂既是丈夫,同時可以調御一切丈夫;也就是能夠受調教者,他才能稱為丈夫。所以經中佛說:【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則名丈夫。何等為四?一近善知識,二能聽法,三思惟義,四如說修行。善男子!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則名丈夫。】(《大般涅槃經》卷18)佛陀告訴我們:在佛教正法中,受三歸依而能夠親近善知識的男女學人,就好像一隻野馬,如果都不願意親近主人,就沒有被調順的機緣;同樣的,能夠親近善知識,才有機緣聽聞各種善惡業報、三世因果等初機入門淺學法要,來長養自己以信根為基礎的出世間善根,乃至於能夠實證佛法生起智慧與解脫功德。世間法以及出世間法相關聯的實相,一切眾生都平等具有的這個不生不死本際,生死中不離涅槃,涅槃非修非不修等等甚深極甚深的佛菩提妙法,這些只有親近善知識,才能夠具足聽聞熏習;進而能思惟法的真實義理,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能夠越發堅固,進而生起了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能夠如善知識所說法的真實義,來修學習行乃至實證。只要具足這四法的人,不分男女,都可稱為丈夫,也才能成為被調御的對象;就好像馬倘若不受馬鞍韁繩、不順主人的調教,就不能成為可擔負任務、成辦所作的溫馴良馬。

佛陀對於成為丈夫的佛弟子,祂是絕對可以依其根器,以及所設的方便而調教的,完全不會有所遺漏,完全沒有所謂佛陀不能調教的弟子。經中佛陀說:【復次善男子!如御馬者,凡有四種:一者觸毛,二者觸皮,三者觸肉,四者觸骨;隨其所觸,稱御者意。如來亦爾,以四種法,調伏眾生:一為說生,令受佛語,如觸其毛,隨御者意。二說生老,便受佛語,如觸毛皮,隨御者意。】(《大般涅槃經》卷18)我們先來說這段經文。佛陀說調御馬的御馬師,在調御馬的時候有四種:或者是觸牠的毛、或者皮,或者觸到牠的肉,或者觸到牠的骨;隨著御馬師所觸的,就能夠稱御馬師的意,看要往前,或是停止、或是跳躍。那麼,就好像調御師在調馬一樣,如來也以四種法來調御眾生:為第一種眾生,說有生即是苦的道理,那這個上等根器的眾生,就能夠接受佛語立即思惟,進而如佛所說去修行斷除三界愛;就好像馬調御師輕觸馬的毛,馬就能夠隨著調御師的意思,在道路上進退行止。第二種根器的眾生,佛陀為他說出生了之後,必定有老苦的無常現象,這樣就接受佛語並思惟,進而如說修行,斷除三界愛;如同馬的調御師觸馬的毛皮,馬能夠隨著調御師的意思,而進退行止或者跳躍一樣。

第三種與第四種,經文這麼說:【三者說生及以老病,便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隨御者意。四者說生及老病死,便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骨,隨御者意。善男子!御者調馬無有決定,如來世尊調伏眾生,必定不虛,是故號佛為調御丈夫。】(《大般涅槃經》卷18)佛陀為第三種眾生,說出生了之後,除了老苦,還有四大不調的病苦,還有所謂內苦、還有外苦,便能夠接受佛語,思惟了如說修行,而斷除三界愛;就好像御馬師要得觸馬的毛皮肉一樣。對第四種眾生,佛陀要說出出生以後,經歷老苦、病苦、必定會壞滅的死苦,才接受佛語而思惟如說修行;而這樣子斷除三界愛,就好像御馬師要觸馬的毛皮肉骨,馬才隨著御馬師之意,被調伏一樣。

如來世尊祂能夠隨著眾生的根器,運用方便導引眾生入於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決定是真實而不虛妄;雖然有人天善法、二乘解脫道法、菩提道法,但最終都是要導引眾生入唯一佛乘的究竟道。前提就是要正受三歸依以後,具備丈夫的心性才能被調御;而且要能夠近善知識,能夠來觀察這位善知識,是否真正在佛法中有實證清淨的解脫法;他是否能夠把佛法內容都說清楚,而沒有違背經典、沒有矛盾;能夠把實證的方法都說出來,讓大家都可以履踐、能夠遵行,如說而行;而且對於所聽聞到的法,要能夠思惟它的義理之後,按照所聽到的內容,一步一步去履踐修行。但這裡最重要的是三歸依,就是我們佛弟子最重要的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個僧已經函蓋了善知識了。

但是西藏密宗卻有所謂的四歸依,也就是他要把他的歸依上師擺在第一個,歸依上師之後才歸依佛法僧。那麼我們要知道西藏密宗其實就是喇嘛教,喇嘛教的法就是上師的法;也就是上師說了什麼法,你只要把上師的法修得跟他一模一樣,那麼就完成了。以這樣的內容來看,雖然說他們也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可是他們所親近的卻不是佛法中的僧寶,而是他們喇嘛教自己所創的法的喇嘛法;所以要遵從上師,要把上師當作他們認為已經成了「喇嘛佛」,然後最後要來成就這個上師所成就的內容。

那麼上師成就的內容是什麼呢?成就的內容就是所謂的他們的無上瑜伽,就是所謂的男女邪淫雙身法、樂空雙運。當這個上師成就以後,只要傳授給他認為可以傳授的弟子,而且能夠遵守三昧耶戒,不會犯戒的;那麼這個遵守三昧耶戒者,遵守他的上師所說的修學完成以後,他就完成了這個所謂的喇嘛法。那麼這樣情況之下,他就不是我們所謂的佛法中的善知識,因為他是屬於喇嘛教中的喇嘛上師。

我們現在要來看三歸依的內容,就是佛法僧。怎麼可以說還要在三寶之上,另外歸依一個上師呢?因為僧寶,就是所謂的已經能夠如實的按照佛陀所說的法實證以後,又把這個法說出來傳授給信眾的;就已經是僧寶之一了,所以勿需要再另設一個所謂的上師這樣的法出來,要歸依他。歸依三寶,基本上已經告訴我們親近善知識,這個善知識他所修學的法,一定是佛所說的法。不能說這個善知識所說的法,是屬於佛陀沒有說的法,而屬於所謂的善知識私人傳授的法;而私人傳授的法,再依照私人傳授的戒,來約束這位學人說,你要按照這個戒的內容,才能成就善知識所說的,就是所謂的他們自己私下傳授的法。縱然說是因為這樣子,而按照他的義理去如說修行;那麼這樣子都不是我們佛法中所說的丈夫,都是佛法所不能調御的對象。因為第一個,他就沒有親近佛法的善知識,為什麼?因為他沒有正受三歸依啊!他不是正受三歸依,而他的所謂的歸依,只有歸依他所謂的上師;對於三寶,他們並沒有把它看在眼裡,並沒有把它當作是最尊貴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所思、所想、所行,完全不是佛法所能調御的。要能夠讓所謂的喇嘛教回歸佛教,讓佛的法能夠調御,最終的辦法,就是要把這個上師法去掉;把上師法去掉以後,真正只正受三歸——所謂的佛法僧。

那麼這位僧,就要檢討這個僧,他一定是在佛法中真正依佛法的戒而出家者;所受的是佛戒,不要違背佛戒,不能再制定他們自己所謂私下的戒。然後來探討佛法的道理是什麼?解脫的道理是什麼?能夠成佛的依據是什麼?這樣的一個僧寶,能夠信受佛法的內容,也就是最重要要在三寶中有信根;所以如果在三寶中,沒有信根的話,也沒有辦法成為丈夫,因為就不能親近佛法中真正的僧寶。所以,如果說親近了佛法中的僧寶,可是卻沒有辦法信受這位僧寶所說的真實法(他所說的法雖然跟其他道場說的法不一樣,可是卻沒有違背經典中所說);如果只是因為他認為這位善知識所說的法,跟其他道場不一樣,所以不信受,那麼他也沒有機會被佛法所調御,也沒有辦法因為親近這位善知識,而聽進去善知識所傳授的真正佛法,而能夠思惟,最後能夠實證。所以,要被佛法調御,被佛法調御相當於被佛陀調御,因為佛陀調御眾生的法已經都收在經典中了;然後善知識能夠真實知道佛陀所說的法的內容,依照這個內容來傳授給信根具足、善根具足的信眾們;才能夠怎樣呢?思惟義理如說修行,這就是這個典故告訴我們的。

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