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相似佛法」草木非有情.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9/2072-a09_021

第21集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是佛法嗎?

正德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個題目,有人說「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花草樹木也能成佛嗎?那麼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就分成兩個部分來探討。第一個到底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葉一世界呢?第二個題目是,第二個要探討的部分是,花草樹木也能成佛嗎?

關於第一個部分,我們要舉《華嚴經》中的一句話,來作一個前提來說明,《華嚴經》有一句話說:「一蓮華座,一如來身,充滿一切世界。」那麼經文中的蓮華座,這個蓮華的譬喻指的就是妙法蓮華。也就是一切有情、一切眾生各個皆有的如來藏。為什麼如來藏祂要用蓮華來譬喻呢?因為蓮花它是出淤泥而不染,從淤泥中生長,可是卻不受淤泥所污染,以這樣的譬喻來說如來藏祂是妙法蓮華。因為如來藏能夠出生有情的五蘊身,在三界中就猶如淤泥一樣,可是如來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蘊身以後,雖然五蘊身是生死法,是與染汙相應與煩惱相應的,可是如來藏自身,仍然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解脫自在的法。以這樣來譬喻說妙法蓮華,譬喻的就是如來藏。

如來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蘊身以後,並沒有離開有情的五蘊身,而是遍有情的五蘊十八界,這是以因地來說明。那到佛地的時候,當然這個如來的第八識,已經圓滿成就了佛國的莊嚴,那麼祂所攝受的、所莊嚴的這個清淨佛土,當然就是由如來所住持。所以一個蓮華座,含攝了一切如來所攝受的世界,當然就是說,一個蓮華座祂是一個如來身,同時也充滿了一切世界。

《華嚴經》這一句話為前提,我們再來看看,從《梵網經》中怎麼來說明。比較詳細的說明的內容是這樣子的:「是諸佛子,諦聽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為因,初捨凡夫成等正覺,號為盧舍那,住蓮花臺藏世界海;其臺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我化為千釋迦據千世界。」那麼這一段經文所說的,就是呼應著《華嚴經》中說的這一句話的意思。也就是 釋迦牟尼佛祂經歷了百阿僧祇劫來修行,修行這個心地,以這個修行的因,能夠成就佛地,佛號稱為盧舍那,祂所住持的世界,稱為蓮華臺藏世界海。整個蓮華臺藏世界海,周遍總共有一千葉。一千葉的譬喻是說,這一葉就是有一個世界,是一個千世界,一個千世界指的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由 盧舍那佛所變化的 釋迦牟尼佛來住持這整個一千個三千大千世界,這一段的意思是這樣。

接著下一段經文又怎麼說呢?「後就一葉世界,復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菩薩釋迦坐百億菩提樹下,各說汝所問菩提薩埵心地,其餘九百九十九釋迦,各各現千百億釋迦亦復如是。千葉上佛是吾化身,千百億釋迦是千釋迦化身,吾以為本原名為盧舍那佛。」這一段也更清楚地告訴我們說,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南閻浮提,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部分,這樣的一個世界是由 釋迦佛應眾生的因緣,來到這裡示現成佛。

我們再來看看這裡所說的,這個一葉世界的這種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呢?一葉是一世界,這一個世界稱為一千世界,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以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南閻浮提來算的話,一個四天下是一座須彌山,就是一個太陽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南閻浮提,是一個四天下中的一個南方,整個是一座須彌山一個太陽系;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太陽,也就是 佛陀說的日月。那麼合這樣一千個這種四天下,就稱為一個小千世界。那麼一個小千世界,就有一千座須彌山,有一千個太陽系;這樣有一千個小千世界,合它一千個小千世界,就稱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裡面,就有百萬座須彌山、百萬個太陽系,這樣的一千個中千世界合在一起,就稱為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裡面,總共有十億座須彌山、十億個太陽系。前面 佛陀所說的說,ㄧ葉世界有「百億」須彌山,百億的算法是當初印度的算法,印度的百億就等同於現在十億的算法。所以我們知道說,這個指的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總共會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

從這樣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就知道說,我們現在所處的南閻浮提裡面的一個地球,這個世界裡面,原來只是 盧舍那佛整個所示現莊嚴成就的佛國其中ㄧ葉裡面,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的一小點而已,也是都受到 盧舍那佛所變化的 釋迦佛的攝受,慈悲的照射我們整個有情眾生。現在瞭解這個部分以後,我們就知道說,一個蓮華就是一花,一花是一個如來身。然後這樣的前提我們就知道,如果說一葉一世界——一三千大千世界,那麼我們就知道這裡的意思是什麼。可是如果說,要把它說成一花一世界,這樣的說法變成損減了 佛陀所成就莊嚴的世界的相貌。 佛陀所經過百千萬億劫修心地,所成就的整個佛國,所攝受的佛世界,並不是只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而已;所以應該要調整為「一花一如來,一葉一世界。」按照我們經文的內容,我們的說法應該是這樣子才對。

那麼第二個題目就要探討說:花草樹木也能成佛嗎?所以如果說,要說到一木一菩提,變成說花草樹木它都有佛性囉?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嚴重的誤會。花草樹木要成佛應當要有佛性,但是如果花草樹木有佛性,當然就會有人有這樣疑問,說這些花草樹木在無明的狀態下,沾上了惡習氣、惡念、惡業,要如何來去除?這些花草樹木,要如何來去除這些惡念惡業呢?這當然是也會讓人有疑問。但是我們要知道說,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惡道的惡業,造作了三惡道的惡業,當然是因為心性的關係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煩惱相應而造作這個惡業,相應而牽引到三惡道去受報,受報ㄧ定要經過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獄道,這樣的果報來償還,將這些所造的業來償還,讓它能夠消除。

有情如果說,他沾上了惡習氣,長養惡念,他要怎麼樣消除呢?他ㄧ定要經過教導,長養善根,熏習佛法正知見,這樣慢慢的降伏他的惡習惡念,能夠出生解脫智慧,才能夠真正地斷除這些惡習惡念。有情為什麼會造作三惡道的惡業呢?因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時候,他就任性的憑著他的煩惱習氣現行而去造作,以為這樣子叫作自在;其實這個就是與煩惱相應,所造作的業都是生死業,生死業就不是自在的業。有情為什麼會任憑自己習氣煩惱現行而去造作呢?因為就是不知道什麼是解脫,不知道什麼是繫縛。那麼要解脫的話,就ㄧ定要解開生死的繫縛;那麼任性的依照自己的煩惱習氣去造作,這些煩惱習氣正是生死因,正是綁在三界生死的繫縛。

那麼要讓自己自在,當然就是應該要不受生死的繫縛才叫自在,因為有情沒有這些解脫的觀念,沒有機會熏習佛法中什麼是生死的苦惱?什麼是生死苦?什麼是解脫的清淨智慧?所以說一定要經過教導。經過教導以後,在佛法中生起正信,長養善根;以生起正信為基礎、為首要,能夠對佛法生起正信以後,就會知道說,經過佛法的內容的熏習,經過善知識的教導,知道說原來自己的煩惱習氣、惡習惡念,這些都是因為無明無知,而任憑它去長養,而任憑它在境界中現前去造作,導致會有三惡道的惡業。這樣子的過程,一定要經過,對佛法三寶生起正信、長養善根以後,能夠精進地在佛法正知見上面來熏習修學,慢慢地以後瞭解到這些: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是三界生死的惡、什麼是解脫法、什麼是不能解脫的生死繫縛法。這樣子才不會任意的讓自己的煩惱習氣現行,而以為這樣子叫自在。所以有情眾生追求自在,一定要知道說自在的意涵,就是能夠不受生死繫縛叫自在。

那麼知道了這個──能夠解脫於生死繫縛,就是有智慧才能夠解脫。那麼智慧之首呢?長養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這個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蘊上面的我見我執。所以熏習佛法正知見以後,就會慢慢地降伏這些惡習惡念,因為惡習惡念就是與五蘊的我見我執相應,而任性地去讓這個與我見我執相應的煩惱一直去現行;當然這樣的話,就會不斷地增長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中長養善根、熏習正知正見,最起碼第一個要先斷除三惡道的惡業,接下來才有往解脫的路上走。

因為有情是有八個心識,所以他能夠見聞覺知、思惟、分析、比較;當聽聞到佛法正知正見以後能夠思惟、分析、比較,原來這個生死之苦確實是這樣子。自己能夠從現量中來瞭解解脫是什麼意涵,也能夠從佛法正知正見中瞭解。這樣子的過程,在這個見聞覺知、思惟、分析、比較過程裡面,是因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識,自我存在的意識就會知道說,原來是我在生死輪迴、我在受苦;那要求解脫。從佛法上來知道說,原來這個自我存在的意識,如果一直對祂以為是真實的,那就是不能解脫。因為有這個自我存在的意識,所以瞭解要解脫就要認識到這個自我意識的虛妄不實。所以這個前提就是因為有情有八個心識,才有辦法這樣子思惟、分析、比較。所以有情因為有自我存在的意識的前提下,去沾染惡習、造作不善業,或者是造作去惡修善的善業,也都是因為為了這個自我而造作。前面是因為無明而去造作惡業,後面去惡修善是因為聽聞到佛法以後,知道什麼是解脫的智慧;去除無明,也因為要讓自己能夠進入解脫道修學而去惡修善。

甚至於說一般的修禪定,要遠離欲界男女欲,以及種種欲界飲食,想要生到色界天,也是為了自我而修的,所以都是因為有八個心識,能見聞覺知、能思惟、分析、比較。可是花草樹木它僅有物性,它沒有八個心識的心性,所以它沒有佛性。那又如何能夠見聞覺知、思惟、分析、比較?更沒有自我意識要去造作善業或者惡業。所以花草樹木它怎麼可能說它要來去惡修善呢?花草樹木怎麼說它要怎麼樣成佛呢?這個是沒有辦法的。而且花草樹木,它也不屬於六道有情中的任何一道。花草樹木它僅是因為有情的共業而出現在器世間,成為有情的增上果依報,來讓共業有情受用滋長五蘊的所需。譬如說:器世間,在人間需要依靠團食來長養色身,這個團食裡面就有所謂的蔬菜、水果、稻米,種種的果實還有藥物,那麼這些都是因為有情的業而出現的。那我們現在要來舉一個經典裡面的說法,讓大家知道一下,花草樹木它真的是有情嗎?以及論中告訴我們說花草、樹木、果實,還真的是眾生受用的依報而已。

在《佛說大般泥洹經》裡面有這麼講:「一切草木作壽命想,如是說者我所不聽,作是說者,當知是輩外道弟子。」在這個經中 佛就講說:假如佛弟子要這樣講說,一切草木它都有壽命,等於把它當有情看待,那這樣說的話,佛是不允許的。因為佛弟子要知道,有情必定要有心識、要有心性,要有心識、心性,才能夠見聞覺知、熏聞、思惟種種的這些心性上的一些行相;花草樹木僅有物性,它僅有向陽性、向下生長性,只有這種四大的物性而已。

另外在《佛說羅摩伽經》裡面,也這樣講:「草木非壽命,作壽命想,眾生非草木,作草木想;於非因果,作因果想……普願眾生,離此諸想。」也就是眾生應該要這樣來看待這些花草樹木:這些因果的部分,要知道眾生有情在六道中輪迴,是有因果關係的,與他所造作的一切善業、惡業、無記業是有關係的;可是花草樹木,它是隨著眾生所造作的業,而示現在器世間讓眾生受用的。

下面我們來引用《瑜伽師地論》裡面 彌勒菩薩的開示來告訴大家,說花草、樹木、果實,它是有情受用的依報,依照有情的心性以及有情的福本身,來受用這些花草樹木的。這個論裡面 彌陀菩薩有這樣講:「於外所得器世界中,飲食果藥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消變不平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非時中夭,是名殺生增上果。若器世間眾果尠少,果不滋長果多朽壞,果不貞實多無雨澤,諸果乾枯或全無果,如是一切名不與取增上果。」

我們來先看這兩個業,感召了這樣有情的受用的果實是什麼?第一個說殺生。如果說有情在過去世,造作很多殺生的業,那麼去受過可能三惡道的這些酬償的業以後,回到人間來了;那麼到人間來了,要受用什麼樣的福呢?因為殺害眾生的命根,這是折損福德很大的惡業;既然是折損福德,那麼來到人間以後,他所受用的福,當然不同於一般造作善業以及其他業的福。這裡面 彌勒菩薩講:這樣的有情來到人間以後,他的飲食果實醫藥都很少,而且本身能夠增長色身,以及消除病痛的勢力是很弱的。而且這個眾生吃這些東西,消化不會很好,經常生病。因此這樣的一個殺生的業,殺害很多的有情,他就是還沒有到眾生共業的壽量的那個歲數就會中夭,這是因為他當初在過去世造作殺業的關係。

第二種不與取指的就是說竊盜。竊盜雖然沒有殺害有情的命根,可是奪取有情的財物,也是損福的惡業。這樣損福的惡業,去受三惡道的果報,回到人間來以後,他的福當然不多,因為他只是在竊取眾生的財物,是造作折損福業的惡業,所以他所生長的世間,他的這個果實非常少,或者說果實不成長,或者說果實都是腐朽爛壞,或者說果實裡面都中空不會很飽滿,或者說果實都是乾枯,或者全部沒有果實可以享用。這個就是因為造作竊盜了以後,到人間來,因為福薄所受用的增上果。所以這些花草樹木,它只是有情業力本身共同感召的一個依報而已,它不可能說有佛性能夠成佛的。這個題目我們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