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貼 2正確的「一念萬年,萬年一念」的所指.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9/2

第124集

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是什麽意思?

由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要和各位談論的是: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是什麼意思?

談到「一念萬年,萬年一念」,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該怎麼樣讓意識心能夠長時間保持一念不生或者是淨念相繼的境界。可是,雖然大多數人都非常推崇這樣的境界,也很嚮往,但是卻又覺得:在紛亂而又變化快速的世間法中打轉,這是很難能夠做到的!所以很多精進的學佛人,就會努力排除萬難去打佛七,甚至還有的人連續打七個佛七,乃至十個佛七的;甚至有的人因此以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躲到深山裡去用功,希望有一天能夠達到「一念萬年,萬年一念」的境界。可是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以及修法,其實是外道的修法,是外道修學禪定所用的方式。

而在甚深佛法之中呢?「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所指的,其實並不是這個意識心長時間一念不生或是淨念相繼的境界;而是指第八識如來藏自無始以來,從來不曾和六塵境界相應,當然也從來不曾對六塵境界起過任何一念,如來藏祂從無始劫以前到現在,再到未來無始劫之後,永遠都是如此,永遠都不會生起任何一念。當我們找到這個如來藏心之後,就能夠如實的現觀祂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以及涅槃性。也就是隨時隨地的都能夠體驗祂是本來真實存在,所以當然就說不上是何時出生的,更是永遠不會壞滅的;並且一直都是依著祂的自體性而如如的運作著,完全是無我性,不會像妄心—意識、意根—生起一念想要作什麼;所以說祂是本來性、自性性。祂雖然能夠隨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等外五塵,而在自己的五勝義根大腦之中,如實變現自己的內相分六塵境界;又隨著第七識意根的作主性以及三界愛的煩惱,出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來了別六塵境界;但是第八識如來藏自身,卻從來不曾和六塵境界相應過,因此我們才會說:如來藏是清淨性、涅槃性。當能夠找到第八識如來藏心,並且能夠這樣如實現觀,而且轉依如來藏的這種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以及涅槃性,確認第八識如來藏才是一切有情的根本,而包括意識以及意根等妄心七轉識,都是由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已經明心而有般若智慧的七住位菩薩了。像這樣才是佛法的正修行。所以,如果想要修學大乘佛法的話,應該是要有這樣的正知見作為前提,才不會胡修瞎練,明明想要修學佛道,卻走到外道的死胡同去了!

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當中,地藏菩薩摩訶薩有一段開示說得非常清楚,經文是這樣說的:【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如果有眾生想要修學大乘法的話,應當先要知道最初所要修學的重點方向,就是要依止一實境界來修學對大乘佛法的信解,這樣子的正修行,信解力就會逐漸的增長,而能夠快速地進入菩薩種性之中,成為具有菩薩性的菩薩。至於什麼是一實境界呢?地藏菩薩摩訶薩在經文中,接著就說明說:「所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從這段經文的說明,相信大家已經很清楚,這個一實境界所指的正是如來藏心體的體性,說祂是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又離於分別,而且究竟一相,不變不異,無增無減;無論是凡夫眾生,還是聲聞、辟支佛、諸佛菩薩,同樣都是這個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的真如心;無論是六凡還是四聖,他的根本心如來藏都是無二無別的。地藏菩薩摩訶薩告訴我們說,一定要依止如來藏心體性的這個一實境界來修學,對大乘佛法的信解才能夠增上,才能夠成就菩薩種性,能夠三大無量數劫安住在菩薩道上修學而圓滿佛道。

此外,中國禪宗所追求的明心證悟,同樣指的是這個本不生滅的如來藏心。我們舉宋朝 圓悟佛果禪師的開示,來作為證明。《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14中說:「佛祖以神道設教,唯務明心達本。況人人具足、各各圓成,但以迷妄,背此本心,流轉諸趣,枉受輪迴。而其根本初無增減,諸佛以為一大事因緣而出,蓋為此也。祖師以單傳密印而來,亦以此也。……從無始來亦未曾間斷,清淨無為妙圓真心,不為諸塵作對,不與萬法為侶。」(《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14)圓悟禪師的這段開示,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佛陀為了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為了教導眾生開悟明心,找到生命的本源。這個真實心是人人具足、各各本自圓成的妙圓真心,從無始來未曾間斷、增減,清淨、無為,也從來不與六塵萬法相應相伴的;只是眾生迷己逐物,背離了本心,胡亂造作有為的、有漏的善惡業,所以才不斷地在六道輪轉。

但是要找到這個本心如來藏,超越生命,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是要有相應的福德、智慧、因緣才能夠作到的。所以 圓悟禪師接著又開示說:「探究此事,要透死生,豈是小緣?應當猛利,誠志信重,如救頭然,始有少分相應。多見參問之士,世智聰明,只圖資談,柄廣聲譽,以為高上趣向,務以勝人;但增益我見,如以油投火,其炎益熾。直到臘月三十日,茫然繆亂,殊不得纖毫力,良由最初已無正因,所以末後勞而無功。」(《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14) 圓悟禪師的意思是說:真的想要證悟明心,是要有如救頭燃的急切心,努力滿足十信位的修學,要能信力具足,真心誠意,勇猛地發起大菩提心,修學布施等六度,滿足菩薩初住位到六住位的修學,才有可能少分相應。即使是在南宋的年代,大部分的學佛人也都是以世智聰辯為自豪,因為連小乘初果—斷我見—的解脫智慧都不具足,所作的只是高談闊論、與人諍勝、追求世間名聲;而這只會讓自己的我見、我執益加的深重。所以當壽算將盡的時候呢?所修所學的一點兒也使不上力,徒勞而無功!這都是從一開始修學的正因就都沒有具備的緣故啊!

圓悟禪師接著又說:「唯大達超證之士,奮利根勇猛,一徑截斷則無難。……凜然全體現成,……自然無怖畏,只有清虛瑩徹,無一法當情,如懸崖撒手,棄捨得無留戀,一念萬年、萬年一念,覓生了不可得,豈有死也?」(《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14)這意思是說:只有智慧深利、心性勇猛、護持佛教、護持眾生的利根菩薩,能夠截斷虛妄的世間生死流轉法;當因緣成熟的時候,與如來藏一念相應,就能夠如實現觀如來藏從無生死,而如來藏所變現的世間法,則是虛妄如幻,無可留戀;因此就心得決定,如實安住在現觀如來藏的般若智慧境界中,進入菩薩七住位的不退轉住,從此不再退失這個智慧境界,而能夠一念萬年、萬年一念;這個如來藏心既然從來無生,哪有死滅可言呢?當然就能夠無所怖畏,有如《心經》所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以,這裡圓悟禪師所說的「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指的就是七住位不退轉住以上菩薩的證境智慧。即使是還有隔陰之迷的菩薩,身壞命終,往生到下一世,一時忘失了所曾經證悟的般若智慧,但是在諸佛菩薩的護念指點之下,終會有因緣再次證悟的,繼續往上位菩薩的階位來進修。

諸佛菩薩的開示很清楚明白:「參,要真參;悟,要實悟。」但是經常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這些煩惱障深重、自以為是的修學者,自古以來就很多,這種現象不是現在才有的;例如 圓悟佛果禪師的首座 大慧普覺禪師針對這個現象,也曾經開示說:「若是這一解,須是自悟始得;得之於心,應之於手。若未得箇安樂處,一向求知見覓解會,這般雜毒纔入心,如油入麫,永取不出;縱取得出,亦費料理。此事如青天白日,元無障礙,却被這些雜毒障却,所以於法不得自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17)在南宋時代,天童宏智禪師的默照禪也很盛行,但是大多數的修學者不知道默照禪也是依如來藏的體性而修而證,以為外道以定為禪的錯誤修法和默照禪是相同的,所以就自以為是的錯亂修習。所以 大慧宗杲禪師接著又繼續舉泐潭真淨文禪師的開示文說:【老漢常愛真淨和尚道:「如今人多是得箇身心寂滅,前後際斷,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似古廟裏香爐去,冷湫湫地去,便為究竟;殊不知却被此勝妙境界障蔽,自己正知見不能現前,神通光明不能發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17)大慧宗杲禪師正是訶責這些以定為禪的修學者,這些人錯誤地以為:只要在寂靜處打坐,讓意識心不起一念,像古廟香爐一般地死寂定境,就是佛教禪宗的開悟。因為沒有正知見,不知道參禪是要用自己的意識心,去找到從來不起念的第八識如來藏;如果像這樣只是讓意識不起念,被殊勝的定境所障蔽,那就永遠無法開悟發起般若智慧的。如果說只要不起念,「一念萬年去」就是開悟的話,那麼植物人或是智慧低下的癡呆者他們的思想單純,比一般人的煩惱少了許多,那是不是就表示他們比一般人更有智慧呢?所以說,像這樣子的修學,不但不能發起般若智慧,反而會因為都不起念分別,長期不使用大腦,腦袋只會愈來愈遲鈍、愈癡呆的,這真是愚癡無智者的作為啊!

從上面的說明,相信大家都已經瞭解,「一念萬年,萬年一念」這句話其實是頗有深義的。我們應當要像 地藏王菩薩所開示的,依止一實境界來為大眾開示大乘法,好讓大眾能夠依止一實境界來修學信解,這樣才能快速地發起菩薩種性。我們也應當為大眾開示:「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是大乘證悟者的現觀智慧境界,好讓眾生升起渴仰追求之心。千萬別像假名善知識,以外道禪定將眾生引導到錯誤的方向去了。這樣才能真正的利益眾生,而且對於「一念萬年,萬年一念」這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只是從表面上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佛法很簡單,就只要意識心不起念,一念到底就對了。這樣絕對是非常錯誤的知見!

所以,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要先親近善知識,對於八識心王了義正法建立起正確的知見,然後再依著正確的次第,如法修行、步步增上,逐漸具足明心證悟的各種因緣,包括化解與累劫冤親債主的冤結,包括修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靜慮以及般若智慧等的福德、智慧資糧;當我們知見、福德、定力以及慧力都具足的時候,加上發起大菩提心,願意在三大無量數劫當中,救度眾生、護持佛教正法,當這些因緣都具足的時候,開悟明心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說明就到這裡。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