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貼了以下這張美編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category/5406851

結果有人回應:
「没有入定體驗的行者,最好不要妄加論斷別人長時入定的境界。」

或許他是善心的提醒,但是我們可以從 佛陀在《楞嚴經》中的開示予以確認:
《楞嚴經》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楞嚴經》卷一)那麼這個經文就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哪怕我們在打坐中是怎麼樣的內守幽閑、怎麼樣殊勝的定境……那不管是怎麼樣幽閑的定境,它畢竟都是法塵分別影事,它畢竟都是意識的境界。

敬請參考
https://www.enlighten.org.tw/dharma/4/2
學佛之正知見(第二篇)第2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意識的性質

二、接著這位師兄又說:
正覺會的講師多半是來自一貫道,常惹爭議,他們都有生命的體驗了嗎?

葉麗華 您這樣說不正確的!
應該是,一貫道不少講師都到 正覺來求法了。

 

        2、0418貼 相似佛法 一坐十天半個月psd.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26-a05_090

第90集

 

橫出三界與漸出三界-解脫果(二)

由正偉法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的節目。我們今天的課程繼續來說明《宗通與說通》的內容。今天課程是繼續上一節沒有說完的進度,我們繼續從書中第六章的「第六節、橫出三界與漸出三界」來看上一節的內容接續。

我們上節課我們為大家說明,某些「善知識」錯誤的開示,而造成淨土宗的行者誤會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因此生起了下劣心,認為只要能夠下品往生極樂世界就已經很足夠很滿足了。這是一種有誤解的說法,乃至會誤導眾生。因為下品生的人,他們在世的時候是造惡業的人;這樣的人往生的情形,與老實念佛的善根深厚者是不一樣的;因為老實念佛的善根深厚者,他們並不是造重大惡業,怎麼可能只有下品往生呢?

今天我們再來說明第二種的誤會,也就是說第二種於淨土宗學人間有過失、有問題的說法。這第二種誤會的說法是怎麼說呢?是有很多的淨土的大師們,他們是這樣開示,他們說:「我們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就可以出離三界輪迴了,這是橫出三界;不必如同娑婆世界的實證出三界,那得要斷我見、加修四禪八定以及滅盡定,最後斷盡了我執思惑以後,才能夠出離三界生死,才能夠不再流轉生死。」他覺得娑婆世界修行的過程,得要這樣斷我見以後,加修四禪八定以及滅盡定的方法,這樣的來證得解脫乃是非常辛苦;他認為這樣是屬於「豎出三界」的方法,或者叫作「漸出三界」的方法。他們認為這樣豎出三界、漸出三界的方法太辛苦了;還不如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橫出三界去到極樂,馬上就出三界。他們認為那樣是很快就可以解脫三界生死的,他們認為只要去到極樂世界以後,任何人馬上就能解脫三界、不再輪迴。可是我們知道,他們這樣的開示乃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完全不符合聖教,也不符合事實。因為這樣的說法也誤導了很多的學人,這也表示他們對於橫出三界以及往生極樂世界的內容是弄錯了。因為對於往生極樂世界的橫出三界說法,以及娑婆世界修滅盡定的豎出三界說法,這在佛教界當中有很多大德都有這樣錯誤的說法;他們認為橫出三界是頓出,認為豎出三界乃是漸出,但是這些說法都是誤解當中的內容。

我們來看一下這當中的差別是什麼。我們說明一下,所謂的豎出三界,一般的說法認為佛教修行者,他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四禪八定,然後於非想非非想處定之中取證滅盡定,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這樣解脫於三界生死名為豎出三界。又因為有這個四禪八定次第禪觀的修證過程的緣故,所以有的時候這些人就說這樣叫作漸出三界。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正確的說法。為什麼這樣說它不是正確說法呢?因為四禪八定乃是定學,而與實證解脫出三界並不是有必然的關係,因為解脫乃是靠解脫慧而解脫。如果硬要說禪定與證得三乘菩提有關的話,那只是說俱解脫的阿羅漢,他能夠隨時隨地以自己的意思來決定捨壽入涅槃的時間。

其實四禪八定的實證,它是與三乘菩提的實證無關的,沒有直接的關聯。因為很多具足四禪八定的人他仍然沒有斷除我見,雖然他有禪定的實證,但是他仍然不能取證滅盡定而出三界;所以他仍然免不了要繼續在三界中輪迴生死,因為出三界主要是靠解脫的智慧而不是靠禪定。出三界的解脫智慧名為「盡智」,俱解脫的實證者還多了聲聞的「無生智」。這個盡智並不是因為實證禪定而得,乃是由於因為三乘菩提的見道,也就是斷我見,以及見道後的修道之中,他所修斷思惑而得到的這個盡智,因此盡智的實證與禪定沒有直接關聯。因為出三界的人主要看他是否有斷見惑以及斷思惑,因為有斷見惑及思惑的人,他是可以出三界的,並不是由於他實證禪定而出三界。然而如果是對四禪八定具足的實證者,由於他已經降伏了三界愛的緣故,也就是說他已經伏除了思惑、已經降伏了思惑,這樣已經伏思惑的人,他是可以經由見道的功德,而馬上就能頓出三界,因為他已經是俱解脫的阿羅漢;這樣才是真正的頓出三界,因為見道的當下就能夠有頓出三界的功德。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如果有人在見道斷我見以後,他繼續加修四禪八定而證得了滅盡定,他就成就了俱解脫的果德。如果從表相來看,他是屬於漸出三界的情形;但是如果依據出三界的本質實質而說,他仍然是頓出三界的情形。也就是說,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時候,他沒有斷我見的話,他仍然不能出三界,他仍然屬於輪迴的凡夫的行列之中;他若是要有出三界的果德,仍然需要依據見道、修道的功德,依據這個見道的功德能夠在非想非非想處定來證得滅盡定。所以,這個解脫果的實證,主要乃是由於解脫盡智而得,並不是由於禪定的實證而得。而且能夠證得盡智而出三界的情形,實際上由於盡智的一念相應慧,因為實證這個盡智而出離三界生死;這樣情形如果論實質來說,他是頓出三界,並不是漸出三界。因此,不可以說在娑婆世界的學人,他這樣修證俱解脫果而解脫乃是說他叫作漸出三界,因為實質不是這樣子。

又譬如實證慧解脫的四果阿羅漢,因為他沒有修滿四禪八定,他也不證滅盡定,但是他卻同樣可以於捨壽後而能出離三界。這樣的慧解脫無學聖人,他是在見道斷我見之後,接著又進斷思惑而得證盡智。我們如果從外表來看,就如同一般的凡夫一般,但是這位菩薩的解脫智慧是非常殊勝,這位菩薩乃是他已經是心得解脫者,他是證得阿羅漢的慧解脫者;但是他卻沒有俱解脫的阿羅漢功德,因為他還有定障,所以修證四禪八定以及滅盡定的過程,他還沒有具足,因此他並不是所謂的豎出三界。而這個證得盡智的慧解脫阿羅漢卻是頓出三界。如果主張俱解脫阿羅漢的豎出三界是漸出三界的話,那我們就會想到一個問題,大家來思考:難道俱解脫阿羅漢的豎出三界的智慧,會比那個慧解脫阿羅漢頓出三界的智慧差嗎?不可能嘛!因此,認為漸出三界是比較差的,這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我們知道:出三界的解脫實證乃是因為證得解脫慧的盡智而有。所以不論是俱解脫的阿羅漢或者慧解脫的阿羅漢,統統都是因為證得盡智的時候,這樣才頓出三界。因此說,這樣的解脫者不能說他為豎出三界或者漸出三界,因為這種說法與實質不一致,乃是錯誤的說法。

所以,四禪八定的修證,實際上是增上心學的修學;而阿羅漢的滅盡定的實證,卻是屬於慧學的範圍,這是不可混濫而說的,不可混為一譚而說的。但是許多沒有見道的凡夫大師們,卻每每將定學的修證,高推高估放在慧學之上,而說四禪八定的禪定實證乃是屬於更高的智慧,這是很嚴重的誤會定學與慧學的內容。如同以前有人信受香港某已故法師的錯誤說法,那個某某法師認為說,自己向覺知心中去深入觀察的有境界法,以為這個意識境界的法,說為更高於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明心般若智慧的慧學,那就是誤會大了!他把意識境界冠之於明心無上法之上,這一些的作法和說法,都是凡夫的邪見在作怪而有的邪教導;因為他們不知道定學修到最高的等級,也就是禪定實證如果達到至極的話,也不會超過於非想非非想處定。如果再加修神通的話,那是可以展現種種神異境界相,但是這樣的種種神異境界相還是三界法,都與解脫無關,都不離三界生死,不能出離三界生死。二乘解脫的盡智以及無生智,乃是無境界法,是解脫智慧的境界,因此解脫盡智與無生智,是不能示現給沒有實證者如實了知的。雖然這些沒有境界的智慧實證者很容易被凡夫所輕賤,可是他們的智慧卻能夠讓他們頓出三界生死。

所以我們知道,慧學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解脫三界乃是因為智慧而解脫,獨有定是無法證得解脫三界的生死的。同樣的道理,成佛雖然必須要具足定、慧兩種的具足圓滿,但是卻不是因為禪定的實證而成佛;佛陀不是因為禪定的實證而成佛,佛陀的成佛乃是因為成就了一切種智的智慧而成佛。

我們說到這裏,就知道有一件事情大家需要注意的:一切想要修行得力的學人,千萬不要誤會 佛陀所開示的內涵,不要將定學的有境界法高置於無境界法的慧學之上;也千萬不要將定學當中可迷惑眾生的禪定,置放於無境界法的智慧之上。以為這些有境界法或者可惑眾法乃是證得更高的慧學,那就是誤會大了!何以說禪定的證得,有時候可以去迷惑眾生呢?我們舉例來講,例如有的人他展現自己打坐入定,一坐下來就是十天或者半個月不起身;或者他展現出自己證得四禪,因此有息脈俱斷境界的示現。這樣具足禪定的實證,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證得解脫的大修行者,因為這些境界看來很迷人。但這樣一坐十天半個月的方式,他還是沒辦法出三界,因為它還是三界法。可是以這樣來迷惑眾生,讓眾生繼續輪迴,就是誤導眾生。所以千萬不要將定學的有境界法,高置於無境界法的慧學之上,這樣就會誤會大了。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橫出三界的部分。我們常常聽聞有些淨土宗的弘法大德,他們是這樣為眾生開示的,他們說只要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便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他們說這樣名為橫出三界,他們說這樣可以一生成辦。他們的這樣主張說,這樣能夠橫出三界一生成辦,是遠遠超勝於修聖道門的豎出三界、漸出三界,他們認為修聖道門的漸修漸出是沒有把握的。這個部分我們前面釐清過了,所以主張豎出三界、漸出三界,其實是誤會佛法。但是因為有上面這些「大德」的這種主張,不管他是現聲聞相的比丘、比丘尼,或者乃至示現居士、大德相的,他們都是對於這些法義有所誤解,所以說他們這些其實是假名善知識。他們既未通宗,同時也未通教,所以才會有這個誤導眾生的說法。

我們知道,一個學佛人如果他想要辨別橫出三界的正理,就應該瞭解到底三界的內涵是什麼。如果已經瞭解三界的內涵以後,他就知道到底極樂世界是不是屬於三界內,還是屬於三界外。我們知道,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樣是合稱三界,在三界之外是沒有任何一法可得,也就是說三界外就是無餘涅槃。而無餘涅槃之中是十八界統統滅盡,無餘涅槃之中沒有六塵,沒有六根,沒有六識,這樣才叫作三界外;這只有如來藏獨住的境界——無境界的境界,我們方便說為境界。這樣的無餘涅槃不是一切有情的七轉識——意根、六識所能安住的,無餘涅槃乃是滅盡十八界以後,只剩如來藏獨住的境界。

但是我們來看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淨土學人,他們往生之後住在蓮苞之中,這時候他聽聞八功德水上下尋樹之聲,演說無常、苦、空、無我,以及六度波羅蜜等等四聖諦、八正道法;乃至這些八功德水還會隨各人的意願,要高就高、要低就低,如果飲用也非常清涼;有食物可以現前,吃完了馬上就不見,這樣清淨,不用清洗……這種境界相是不是三界境界?那是極樂世界中未悟凡夫的境界相之一。又例如中品下生的人,如果他剛剛才從蓮苞離開的時候,他對於極樂世界當中還需要待七天之內,還沒有面見 觀音、勢至這兩個等覺大士之前,他還是有種種的境界相出現。既然有這些種種的事相出現,只是他沒有男女淫欲罷了,但是還有欲界天的飲食,這明明是三界的十八界法所攝。因此,所以說這種境界相其實就是三界境界內的法,因此不應該說這樣的極樂世界境界相是三界外,因為這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正理。

我們再來看修行的部分。我們看到在極樂世界的很多菩薩,經典上有說,在極樂世界諸菩薩、阿羅漢各自行道,有的在空中坐禪一心,或者有的在地坐禪一心,乃至有的能夠思惟、聽經;因此仍需要修學四禪八定,仍然必須要修他們所謂的豎出三界之法。由此可知,有些行者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仍然還沒有出離三界,因為還沒有成就阿羅漢的果德。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在極樂世界的淨土當中,有三種淨土境界,而這三種是有差別,不可一概而論。譬如下品往生的人是在「凡聖同居土」,中品往生在「方便有餘土」,上品往生在「實報莊嚴土」,這三種淨土有同有異。凡聖同居土乃是下劣人往生,可是他一樣具足八識心王十八界法。而方便有餘土是二乘種性的,也是隨他修證的高低而繼續修行;因為他還沒有入無餘涅槃的緣故,還有十八界,因為有十八界,所以還是在三界法中。如果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也都還有十二界,因為他還需要聽聞報身佛的 阿彌陀佛來開示無生法忍的一切種智,還需要進修成佛之道,必須還要去十方去供養諸佛,也必須要隨緣度化有緣的眾生。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三種淨土,統統沒有滅盡十八界。既然是這樣,那就不是無餘涅槃;既然不是無餘涅槃,就不是已出三界,因為還有三界法。

由這裏的說明我們就可以知道,往生極樂世界以後,仍然不可以說是已經出離三界;如果這樣說為這樣叫作橫出三界,那就是有過失。要說能夠橫出三界,只有一種人可以橫出三界,也就是說已經證得解脫果的人,這樣解脫果是通三乘無學,他們捨壽以後入無餘涅槃;所以這樣出三界,不管是俱解脫或慧解脫,統統叫作橫出三界。例如慧解脫者,他在欲界中捨壽出三界——橫出三界;俱解脫者也在欲界中捨壽出三界——橫出三界;乃至俱解脫還沒有捨壽前,提前入無餘涅槃也是橫出三界,這統統是名橫出三界。因為是盡智、無生智的緣故,也頓出三界,並不是因為禪定而出三界,而是因為解脫盡智的實證,所以說有能力出三界,方便說他已經出三界,雖然他還沒有捨壽。

那學人往生極樂以後還需要在蓮胎當中,那其實還有很多是三界法;他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既然還要修行,還要在蓮苞當中,那就不能說他是出三界。可是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就是出三界嗎?因為往生極樂世界不在三界外,往生之後還必須要有修證的歷程;只有中品上生、上品上生的人,才是橫出三界的人。可是我們也不能說,極樂世界也是在三界內。應該說極樂世界是非離三界、非即三界。為什麼呢?因為所不同的地方是說什麼呢?是因為由於 彌陀世尊大願的加持,能夠令往生者於蓮花化生壽命無盡,不會再入十方世界輪迴生死,所以也不能說它是三界;所以說要說非三界、非非三界。

今天到此時間結束,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