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貼 7八正道的首要是正見.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139-a18_002

第002集

 

二乘所斷無明與外道常見(二)

由 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講「二乘所斷無明與外道常見」。在上一集中,講解了四聖諦中的苦諦跟集諦,接下來繼續講滅諦與道諦。

「滅諦」主要是說把苦滅了是什麼境界。在苦諦中說,因為有五陰所以有苦,而五陰不斷地在三界中死了又生的原因是因為有無明,所以只要把無明斷了,就可以不會再有五陰出現在三界當中,而說「我生已盡」,也就是上一集所舉的經文:【云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後有?所謂無明。】(《雜阿含經》卷8)

所以滅諦所滅的標的是滅無明,滅了無明也等於把五陰十八界都滅了。那麼如果把五陰十八界都滅了,沒有一法存在,豈不是變斷滅了?這是會令眾生感到恐怖的事。假使滅諦是滅了五陰以後一法不剩,那麼眾生即使知道有五陰就有苦,這樣子也不會願意滅掉自己的五陰而成為斷滅。所以 佛才說五陰滅盡以後,還有涅槃的「本際」獨存,讓眾生願意把無明滅除。而五陰滅了,就是所謂的無餘涅槃。證四果的阿羅漢還在人間的時候,他所證的境界就稱為有餘涅槃,因為五蘊還在,有餘苦的緣故。那麼無餘涅槃到底是什麼境界?

佛在《阿含經》中說:「寂滅、清涼、清淨、真實。」這裡有經文為證:《雜阿含經》卷2:【解脫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著,無所取、無所著已,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說彼識不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所至趣;唯見法,欲入涅槃;寂滅、清涼、清淨、真實。】

那麼講完滅諦以後,接下來說「道諦」,道諦指的就是八正道。道就是方法,也就是滅無明的方法,或者可以說是證滅諦的方法。滅一分無明,就等於證一分滅諦。八正道當中最主要的是正見,有了正見以後,才能正思惟解脫的正理,有了正理以後,才會有正語的出現,才不會造作口業、身業,而名為正業。因為有正見,所以在成就解脫道之前,都能如法讓自己的五陰存活在三界當中,名為正命。接下來,為了早日滅無明,因此必須努力加行,名為正精進,而成就正念、正定。那麼從八正道的內涵跟過程,每一道都不能離開正見,沒有了正見就不可能破掉無明。簡略地講解四聖諦的內涵以後,各位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佛說不知苦集滅道就是無明流轉的道理了。

從前面所說四聖諦的內涵,我們可以知道,成就解脫道的關鍵是在八正道,而八正道的首要是正見,在二乘法中修學的人,假使有真善知識的指導,想要獲得正見而能斷除我見跟三縛結而取證初果,這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來指導,想要親證初果斷除三縛結而得到證果的智慧境界,這是極為困難的。困難的原因,都是因為無法了知「我跟無我」的道理所致。在二乘菩提當中,固然都說無我,但這個無我是針對蘊處界而說的;蘊處界固然是無常故無我,但若沒有一個能生蘊處界的真我常住,怎麼會有世世不間斷的蘊處界我一再地出生而無常又無我?因果又怎麼能前後世聯繫而不乖違?佛陀出現在人間的目的,就是想要讓大家證得蘊處界背後的這個常住我,證得這個真我以後就不會害怕輪迴之苦,不會一心想要進入無餘涅槃,未來世也一定會度很多眾生,一定會成佛,這才是 佛陀降生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

那麼修學二乘菩提的行者,必須要認知蘊處界的全部內容,必須先現觀蘊處界每一法都是無常,必須先正確地觀察蘊處界的每一法都無常住的真我,都沒有常住的真我性,每一法都是無我性的,這樣子以後,再來了知背後確實有一個二乘人所不可知、不可證的真我,堅信這個真我是無間等法,然後二乘行者才有可能親證初果;如果不是有這兩個正見還有一個大前提,就不可能親證初果乃至證得四果。

假使有人能具足這兩個知見,還有一個前提,並且有智慧確實深觀蘊處界的每一法,都沒有錯誤還有遺留,也沒有誤會,那麼一定可以親證初果。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沒有辦法如實了知蘊處界一一法的內容而且都是無常性,就一定會墮入無常性的蘊處界當中,去妄取其中某一法作常住法,誤認為是真實的常住我,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必然會墮入常見外道邪見當中。譬如常見外道所執著的離念靈知,這只是外道所墮入的欲界的第一種現見涅槃,這是大邪見!這就是因為不能正確地觀察蘊處界每一法都是無常,而將識蘊中的某一法誤認為是常住不壞的金剛性,所以就墮入了常見外道見當中;這在佛門當中是常常可以看見的。

假使有人能認清欲界中的離念靈知是虛妄法、是緣生法、是無常法,然後進而追求更高的離念靈知,乃至證得初禪以後,離開欲界境界而住於初禪定境的離念靈知境界當中,而自以為是這個離念靈知所住的境界就是涅槃境界,那這樣子就成為外道的第二種現見涅槃;乃至於說,進而取證二禪、三禪、四禪這樣的定境之後,就誤認為說這就是涅槃境界,這樣就成為外道第三、四、五種的現見涅槃;但是這些境界相,其實都仍然是墮入五陰境界當中,並沒有超出五陰的範圍。常見外道因為沒有真正善知識教導的緣故,沒有能力現觀蘊處界的一一法都是無常,所以誤認為是常住不壞法,就成為常見外道。

但是,如果有人具有福德與因緣,在善知識的教導之下,如果仍然不肯信受蘊處界都是無常故無我的背後,確實有一個常住不壞而完全沒有蘊處界我見、我執自性的常住心,他縱使已經現觀蘊處界的每一法都是無常故無我,絕對不會再認取五陰中的某一法為常住法,如果是這樣子而說他自己已經斷除了三縛結證得初果了,那這樣子就變成了大妄語,因為他一定會在深心中恐懼:將蘊處界的一一法完全滅盡無餘以後,將會成為斷滅境界。由於這種顧慮的緣故,三縛結就沒有辦法確實斷除。

那麼凡是落入外道五現見涅槃中的人,都是屬於常見外道的知見。常見有許多種,但他們都不出於十八界法,總是誤認其中的某一法為常住不壞法,所以就名為常見。現在再舉一些人間常見外道比較顯著的事例來說明,來幫助您離開常見。

那麼第一種外道就教導大眾說「意識是一切法的根本」:這是自古以來最經常看見的外道常見。想要成為一切法的根本,最少有三個基本條件是必須成立的:第一個,祂不能是生滅法。因為如果根本法是生滅法,就會成為斷滅論,學佛就變成戲論。那麼第二個條件,必須是能出生名色乃至能出生萬法的本源。因為如果有一法不是因祂而有,那就沒有資格說是萬法的根本。那麼第三個,必須能貫串三世因果。也就是說,必須能夠具足這三個條件,才能說祂是根本法。

那麼我們來檢驗意識是不是合乎前面所說的這三個條件?佛在經中都說,意識是意根與法塵為緣所生,有生必有滅,所以意識是生滅法。還有意識攝歸於五陰中的識陰,前面已經說祂是生滅法了。因此意識不符合前面所說的第一個條件。

再來看第二個條件,意識有沒有能力出生名色?名色在處胎位當中,腦部還沒有完成之前就已經有了,意識是腦部的基本功能已經完成了,意識才能出生,因此意識是在名色之後才出現的,不能說名色是意識所生。因此意識不符合成為根本法的第二個條件。

再來看第三個條件,意識能不能貫串三世因果?想要能貫串三世因果,必須能執持所造作的善惡業、無記業因,而意識只有分別思惟的功能,而沒有執持業因的功能。還有意識不能從過去世來,意識是依於這一世的勝義根而出生。因此意識不符合成為根本法的第三個條件。因此教導別人「意識是一切法的根本」就是常見外道。

那麼第二種外道教人打坐,坐到一念不生就叫作開悟:這是不懂四聖諦的人所說的。我們前面已經說明,四聖諦主要是在破無明,而破無明是靠智慧,而不是打坐到一念不生。這裡有經文來證明:

《中阿含經》卷58:【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智慧者,說智慧,何者智慧?」尊者大拘絺羅答曰:「知如是故,說智慧。知何等耶?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知如是故,說智慧。」】意思是說,知道四聖諦真實理的是智慧。無明沒有了,就是明,明就是智慧;這個道理在大乘法中也是一樣的。破除無始無明是般若,般若就是實相的智慧。無始無明全滅除了,也就是般若圓滿了,就成佛了,所以佛是四智圓明。因此「教人打坐,坐到一念不生,就是開悟」,也是屬於常見外道。

那麼再來說第三種外道,認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真心」,這是常見外道。能夠清楚明白,是因為有六個識配合運作的緣故,這是識陰的功能。假使睡著了,就什麼都不知了,因為六識不在的緣故。所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識陰、是會生滅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第八識金剛心,從來不壞滅。所以認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真心」,這是屬於常見外道,因為落在識陰上面,把會生滅的識陰誤會為真心,是屬於常見外道的一種。

那麼第四種外道,把意識修到不分別,就是住於涅槃,這種事根本就不可能成立。我們首先來說明意識的主要功能,意識主要的功能是分別境界、領納境界,包括你身上所有的覺受的領納,還有分析、歸納等等。假使真能把意識修到不分別,那就不知餓、也不知痛,也不知道自身所處的境界,沒有內覺也沒辦法走路,那麼要如何在世間存活?意識是因為意根想要了別外面的種種境界,或者是需要分析、歸納、統計,所以才會令意識出現,假使不需要祂的功能,就不要令祂現起就好了,睡著無夢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啊。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誤解了 佛的開示,不肯相信 佛所說從來離於六塵見聞覺知、從不分別六塵的心,是有別於意識的第八識真心,而不是把意識修到無分別而說為真心。這樣的說法,也是落在識陰上面,也是屬於常見外道的一種。

那麼常見外道的見解其實很多,佛把他們的說法,歸納成為六十二見。在這裡略舉一段經文來說明常見外道:

【諸沙門、婆羅門於本劫本見,種種無數,各隨意說,盡入十八見中。本劫本見,種種無數,各隨意說,盡不能過十八見中。彼沙門、婆羅門以何等緣,於本劫本見,種種無數、各隨意說,盡入十八見中,齊此不過?諸沙門婆羅門於本劫本見,起常論,言「我及世間常存」,此盡入四見中;於本劫本見,言「我及世間常存」,盡入四見,齊是不過。

彼沙門、婆羅門以何等緣,於本劫本見起常論,言「我及世間常存」,此盡入四見中,齊是不過?或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二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說:「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所以者何?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二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此是初見。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長阿含經》卷14)

以上 佛所說的,是外道誤計五陰中的覺知心跟意根自我為常住不壞法,不能外於五陰,都不能自外於五陰境界的無常自我,卻都世世各自誤認為是常住不壞的自我。因此如果有人誤認為五陰中的任何一法、誤認為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為常,都是墮於常見外道的知見當中,不出外道的六十二種邪見。

各位菩薩!今天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

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