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不覺.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662-a12_034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34集
何謂本覺、不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三)
正村老師開示

 

  下一段論文,談到不覺,以及二乘法修學者與大乘初業菩薩,因為還不能夠證悟本覺,所誤會的覺悟就是所謂的「相似覺」。我們把這段論文,先引來為大家作說明。所以論文當中繼續開示說:【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如二乘人及初業菩薩,覺有念無念、體相別異,以捨麤分別故,名相似覺。】(《大乘起信論》卷1)所以這段論文先談到了不覺,意思就是講,還沒有覺悟阿賴耶識本覺的凡夫位修行人,甚至是ㄧ些已經在教導大眾修行的大法師們,他們就是因為誤會 佛陀經中的開示,因為經中開示說:「我們的心真如阿賴耶識,是一個不會分別六塵境界的心。」因此這些大師們就很努力去打坐修定,或是用這樣的方法去教導信眾努力打坐修定,試著想要把這個會分別的識陰六識心,透過修定的方法,努力要把妄念給制伏,不要讓它生起;直到妄念都降伏了,也就是把自己能分別的六識覺知心,要把祂修行成為經文所說的無分別心阿賴耶識心,以為這樣子是親證無分別心阿賴耶識心,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馬鳴菩薩對這樣的人說,把妄念不再現起的覺悟,並不是真正的證悟菩薩的覺悟本覺,還只是凡夫的覺悟,其實還是位在不覺,是ㄧ個不曾覺悟的人。也就是論文說:「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那我們進一步來看,這段論文的文義就是在講,有錯誤這些修學的人認為說,因為當下不能夠觀照到前一念的生起,而開始有了隨後的種種語言文字煩惱妄想出現,那他認為這個時候,應該更怎麼樣呢?要更努力來修定,讓心能夠制心於一處,把心制心於清淨的一念不生當中,使得後念能夠制伏,不要再生起妄念及種種的煩惱妄想。馬鳴菩薩說,這樣勉強可以說也是一種覺悟,但其實是屬於凡夫的覺悟,並不是大乘佛法當中聖人的覺悟;這樣的人,還是不曾覺悟本覺的人,仍然名為不覺。

 

這段論文後面繼續談到,所謂的「相似覺」,這個字面上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講相似的覺悟。也就是說,還不能夠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只是一種相似的覺悟。這主要是在講,二乘解脫道這些修學者,以及大乘法道上剛開始學禪法,還沒有證悟的這些凡夫菩薩們。所以論文說到:「如二乘人及初業菩薩,覺有念無念、體相別異,以捨麤分別故,名相似覺。」為什麼這兩種人只是相似覺,只是相似的覺悟?因為他們只是能夠覺察到,心的有念與無念時候的體相是有不同,他們也能夠捨棄比較粗糙的使用語言文字上的分別,這樣的覺悟還不是已經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只是一種相似的覺悟,所以名為相似覺。那麼斷除粗糙的語言文字妄想,其實還是凡夫的證境,也不是屬於二乘解脫道的正修,因為二乘解脫道主要是在斷我見、我執煩惱上用心,要把障礙二乘人出離三界生死的我見、我執煩惱把它斷盡,而不是透過打坐修定,努力斷除語言文字妄想上面去用功修行;因為我們不管覺知心是修到已能離開比較粗糙的語言文字分別,或是心中連語言文字也都暫時不現起的一念不生無妄念境界,但這還都是屬於第六識意識心的境界相,跟第八識心心真如阿賴耶識的實相境界完全無關。這是因為我們的本心阿賴耶識心祂是個無分別心,祂是於六塵萬法從無分別的心,而且是無始劫以來本來就沒有分別的心,並不是透過打坐修定,努力將本來就會分別的識陰六識心強制壓伏,成為暫時相似的無分別。

 

也就是說,這心真如阿賴耶識的無分別體性,是本來就沒有分別,不是透過打坐修定,不是經過修行之後,才具有這樣的無分別體性。所以這樣透過打坐修定,努力地把妄念制伏,使妄念不再生起,就誤會成為是開悟的聖人,而開始用聖位菩薩自居,或進而為門人信眾,胡亂去印證人家開悟,這種情形古來就有,在末法時代的今天,還是非常的普遍,所以錯悟的諸方大師,也還是繼續用這個方法在教導學人,這讓所有一生辛苦修學的大眾,終其一生唐捐其功、一無所獲,甚至抱憾而終,修行沒有成就。當然這不是修學者的問題,因為這是所有以定為禪諸方大師的錯誤教導。這些大師們應當自身要去謹慎的思辨,不要再用這樣錯誤的法教來繼續誤導大眾,不要去墮入 馬鳴菩薩這段論文所說的不覺跟相似覺當中,也就是強不知以為知,實際並沒有親證而說他已經親證,墮入大妄語的惡業過失當中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