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最好的修行態度與觀念。.jpg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Dw/D14/D14-8.htm

 《正覺電子報 般 若 信 箱 (第14期目次8)》

問一、 蕭 老師曾指出佛乃處於「無住處涅槃」,類似菩薩證涅槃而不入無餘涅槃 ( 如《心經密意》 ) ,如此即使是娑婆世界在目前也存在很多佛。又 蕭 老師引用《瑜伽師地論》指出同一世界不會同時有兩尊佛在教化 ( 見《平實書箋》 ) ,這裏的「世界」是僅指人間或包括天界?若包括天界,則當新佛應世時,該世界中其他過去諸佛會在哪裏?是如同 觀世音菩薩一樣倒駕慈航或在新佛應世時方停止其教化?

印象裡佛教所謂的「三千大千世界」係指世界數量極多,但根據 蕭 老師一些書上的說法,暗示我們的娑婆世界本身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這個規模相當於一個星系 ”Galaxy” ( 如我們所在的銀河系 ”The Milky Way” 有兩千億恆星,假設其中 1/20 恆星,其所屬的行星有生命形成 ) 。此說法似可更合理解釋佛經中所描述的世界,如此「同一世界不會同時有兩尊佛在教化」之所謂「世界」並非僅指一個日月系統;據此則所謂四大部洲的每一洲應也由多個恆星組成,「閻浮提」也未必僅指地球 ( 太陽系 ) ,且在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共同的欲界、色界及無色界諸天與阿修羅、地獄和餓鬼道,又以此廣義的「世界」定義而言,則每一個「世界」均有其各自的三界,這樣的講法正確嗎?另外,天界、阿修羅、地獄及餓鬼道似乎都非一般我們所知的物質世界,以此而論,所謂色界及欲界眾生的「身相」該是什麼狀態?如果是精神體或能量體,則也算有形相嗎?

 

答:佛所證得的涅槃與菩薩所證得的涅槃是不同的,佛地的「無住處涅槃」乃是究竟涅槃,又稱「大般涅槃」,函蓋了七住賢位菩薩所證得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函蓋了二乘聖人、六地滿心以上菩薩所證得的「有餘涅槃」及「無餘涅槃」 (初地滿心菩薩可以證得此三種涅槃,然故意留惑潤生,故說未證聲聞二種涅槃;六地滿心親證滅盡定,故必定能證三種涅槃) ;但是二乘無學位的阿羅漢、辟支佛及等覺位以下的菩薩,並不同時具足佛地的這四個涅槃,所以雖然同一世界同時有許多菩薩存在,但是不能說菩薩證涅槃後就是佛,否則會有很多過失。因此不會同時有兩尊以上的佛在同一世界教化。至於諸佛次第於同一佛土成佛之後,過去佛究竟去哪裡教化眾生,吾人不必先行了知;但是阿含部的《鴦掘魔羅經》中曾說: 釋迦世尊也同時在另外一百個佛世界中示現佛身而度眾生,可以參考。

一佛所攝化的世界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因此這裡的「世界」指的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或稱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含有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含有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含有一千個小世界,一個小世界含一日月即一太陽系。因為一個大千世界中有這三個「千」 (大「千」、中「千」、小「千」) ,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而 世尊所化的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稱為娑婆世界,就是天文學上所說的星系,此星系據天文學家估計約有兩千億個恆星。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只是娑婆世界裡其中一個南瞻部洲 (閻浮提) 中之一顆小行星而已。

據經中 佛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億欲界天……乃至百億色究竟天,您可以作為參考;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世界悉檀,其實仍然還有很多,不宜以所知不多的自己見解,來勉強解釋世界悉檀;就好比因果看來似乎極為淺顯,但是經中卻說「因果的究竟了知是唯佛與佛乃能了知的事」,所以,採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 (智) 也!」的態度,來看待自己尚未能知的部分,是最好的修行態度。

此外,對於與佛法般若無關的部分,或者悟後對於與種智無關的部分,不必太在意,而該依照自己目前所應修習的部分去努力,以免分心而障礙道業的進展,這應該是對自己最好的修行態度與觀念。

而 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眾生分為六道,即天、人、畜生、餓鬼、地獄及阿修羅,其中阿修羅遍五道,所以有時候只講五道或五趣。天道又分欲界天 (共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及他化自在天) 、色界天 (共十八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及四禪九天) 及無色界天 (共四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天) 。

另外,若以三界來分則為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此處欲界含欲界六天、人、畜生、餓鬼及地獄。除無色界為純精神狀態外,其餘皆為物質世界、皆有形色,色法所攝;欲界眾生尚有男女飲食之欲,色界雖有色身但已無男女之相。天人的 「身相」 外觀 皆與人相似,然身形大小有別、殊勝程度亦有所不同;又欲界的人身,內有五臟六腑,色界天人則無五臟六腑,但仍然有形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