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時常眩暈以及嘔吐的45歲男性患者,從診所轉診到我門診時,因為說話咬字不是非常清晰,判斷應該有中風現象,於是立刻會診腦神經內科,做了一些神經學檢查。經過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小腦輕度中風,所幸發現得早,才化險為夷。到底是眩暈引發腦中風呢?還是腦中風引起眩暈?這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在醫學角度上,中風確實可能一開始以眩暈來表現,所以醫師在面對這類患者時,往往不敢大意,深怕一個閃失造成誤診。此外,許多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血管粥狀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等)也會出現眩暈症,如果不從疾病源頭根治,未來也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腦血管阻塞或破裂都會頭暈目眩
說到中風,我們要先了解腦部的血液循環機制。在小腦、腦幹、內耳、後顱窩的血管由兩條脊椎動脈來支配,這兩條血管會在顱底匯聚成基底動脈,供給腦組織氧氣以及營養。一旦這裡的動脈出現硬化、鈣化、血栓、血管剝離破裂等狀況,就有可能發生頭暈、眩暈、耳鳴、走路不穩、頭痛、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甚至意識喪失等現象。
除了脊椎動脈外,支配腦部血液的動脈還包括二側頸動脈,如果頸動脈一樣發生了硬化、鈣化、血栓、血管破裂等狀況,同樣會造成腦中風,只是症狀與脊椎動脈阻塞不同。
腦中風一般分為出血性中風(血管破裂)以及缺血性中風(腦梗塞),前者約20%,後者約80%。這就好比出血性中風是溪流潰堤,水漫溪邊,造成房屋淹水;缺血性中風是溪水乾涸,溪邊植物缺水,土地無法種植。由於這二種中風處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得透過腦部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檢查,來幫助醫生做正確的判斷與治療。
別輕忽小中風的殺傷力
我經常被病人問到:「我的眩暈是不是中風前兆?」確實有一種中風前兆,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也就是俗稱的小中風(Mini Stroke),症狀比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至20分鐘,而且會在24小時內恢復。如果症狀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
所謂的小中風,是因為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發生阻塞,使腦部部位突然短暫缺乏氧氣和養分,以致於功能暫時減退。但是當血塊被沖散或溶解後,腦部功能也立即恢復。小中風的症狀和腦中風類似,只是持續的時間長短和嚴重度不同。
如果想要了解眩暈和中風的關係,想知道腦部的血管有沒有狹窄或是阻塞?我們通常可以經由血管超音波來檢查頸動脈以及脊椎動脈,至於腦內的血管則必須靠磁振血管造影(MRA)才能一窺全貌。
坦白說,很多人一出現眩暈症,還是會忍不住想到中風或是腦腫瘤,但事實上,影響腦和內耳循環的全身性疾病也大有關係,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詳細做檢查,才能有最正確的診斷。
【造成眩暈與頭暈的全身性疾病】
❶高血壓或低血壓:血壓長期過高,會造成內耳動脈硬化狹窄,引起缺氧,造成眩暈;而低血壓,甚至是降血壓藥物降過頭,則會引起腦部虛血,引起頭暈。
❷高血脂症:高膽固醇血症或是高三酸甘油酯,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引起內耳循環不良,也會造成眩暈或是耳鳴。
❸糖尿病:糖尿病控制不良,造成糖化血色素增加,血管內皮也受到危害,內耳循環會發生障礙。
❹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會引起腦部虛血,也會引起頭暈。
❺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血管炎等,都會造成血管慢性發炎,引起血管硬化,誘發眩暈。
❻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是更年期症候群,都有可能併發頭暈。
❼藥物:如降血壓藥、降血糖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劑等。
❽貧血或電解質不平衡:任何原因所造成之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大球性貧血(B12、葉酸缺乏)等,或是低血鉀、低血鈉也都會造成頭暈。
◎ 本文摘自/《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鼻過敏、咳嗽、打鼾【增訂版】:劉博仁醫師的營養療法奇蹟④》劉博仁 著
◎ 編輯/朱育嫻整理 ◎ 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