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二乘人為愚人,是說二乘人愚於「法界實相」而說的,即二乘人未證得大乘菩薩所證的「法界的根源」,所以無法渡至「大海彼岸」,誠如以下經文所說:

『譬如有人無手無足,而作是說:『我能渡至大海彼岸。』彼有虛言而無實義,由增上慢作如是說。如是若有聲聞、獨覺作如是言:『我所有戒勝菩薩戒。』當知彼言都無實義。何以故? 』敬請參閱以下經文:

 
(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卷586:
「舍利子言:「我先所說,為初學者,不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說,欲使有情趣入正法,不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說,欲使有情知大乘行出過二乘,不說諸法平等實性;我先所說,欲使有情如實覺了佛乘、大乘淨戒殊勝,故作是說:假使世間一切有情皆具成就第八者法,彼所有戒,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眾初發心時一菩薩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不說諸法平等實性離我、我所,何所相違?
「又,滿慈子!一切預流、一來、不還及阿羅漢、獨覺淨戒,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眾初發心時一菩薩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具壽當知!諸有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菩薩戒,彼為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如來戒,當知彼類欲與如來共諍勝劣。譬如有人與王子諍,當知彼人欲與王諍;如是若有欲令聲聞、獨覺淨戒勝菩薩戒,則為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如來戒,當知彼類欲與如來共諍勝劣。何以故?滿慈子!諸菩薩法不可勝故,菩薩是真法王子故。
「又,滿慈子!譬如有人無手無足,而作是說:『我能渡至大海彼岸。』彼有虛言而無實義,由增上慢作如是說。如是若有聲聞、獨覺作如是言:『我所有戒勝菩薩戒。』當知彼言都無實義。何以故?滿慈子!菩薩功德如大海故。如彼愚人實無手足,而言:『我能越渡大海。』如是有趣二乘之人,實無菩薩殊勝功德,而言:『我勝菩薩淨戒。』無有是處。何以故?滿慈子!菩薩淨戒無邊際故。」」(CBETA, T07, no. 220, p. 1032, a22-b23)

(二)、
以下 轉貼自電子報~般若信箱
七、有幾個問題請教:
3.問:二乘聖人因追求「涅槃之樂」出離三界,而自願滅除五陰七識,但涅槃乃無境界法,其樂云何?

答:
3. 二乘聖人因五陰十八界之苦、空、無常、無我,而欲滅盡見、思二惑,斷盡一念無明,使煩惱障不再現行,趣入無餘涅槃。所謂「涅槃之樂」乃是自作證,已斷分段生死,不受後有,不再有生死而離苦,故謂之「樂」。然二乘聖人實不知真正之涅槃之樂,當把自己滅盡,已無有「我」,還有誰在覺知領納清涼、寂靜、離熱惱、真實、 常住、不滅之法之樂?故稱二乘聖人為「愚人」!因可不必把自己滅了,不必壞現象界諸法,即有一法本自清涼寂靜離熱惱真實常住不滅,此才是真正之樂。
《正覺電子報 第35 期 第100、10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