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複雜的制約行為,有著縝密的認知建構(cognitive structure),只有在經過意識心智很審慎的考量後才能得出,經過大腦各個意識皮質區與下面的邊緣系統不斷的交換訊息,才做出的決定。所有的認知建構,都牽涉到大腦中概念(concept)的形成,與語言、符號系統(symbol system)的建立與儲存。每一個眾生都有著先天的認知系統,是與生俱來而獨一無二的;這個系統程式一開始就設定好了,我們只是依著這個原始的認知系統為基礎,經過生存的競爭或環境的焠煉,發展出後天所需的認知系統。而這其中邊緣系統的舉足輕重,已由正子斷層掃瞄(PET)等等之實驗現觀所證實,此實驗現觀證實意識皮質區思惟運作之前,與潛意識末那運作有關之邊緣系統早已悄悄啟動了;所以後天的意識認知,其實背後是受著潛意識末那的左右。雖然在意識與潛意識的交互運作過程裡,潛意識末那是居於主導的地位,但是兩者的溝通,基本上是雙向的,所以是一種有機系統(organic system)的運作,而不是機械系統(mechanic system)的運作;也就是潛意識與意識兩個都是能變異的有了知性的主體,能夠互相溝通,而不是單向的指令下達。 

  
     也因為這樣,透過意識對於染法的思惟造作,能讓意根末那的無明習氣轉趨粗重。而透過意識對於無漏淨法的正確的思惟、觀照,繼續熏習淨法的過程中勸服了意根 末那的習氣,修行也才可能會有作用;否則即如外道宿命論,永遠無法改變現狀。猶如電腦中的主系統程式,它是出廠時所設定好的程式,所有外掛程式不管如何運作,都必須受其控制。會用電腦的人,一定時常注意系統運作順暢與否,時時偵測外掛程式是否干擾主系統程式運作;甚至可透過外掛程式,來修正原始主系統程式的缺點。不會用電腦的人,一會兒中毒,一會兒當機,一台電腦用不了多久,由於操作習慣不良,揹了一大堆垃圾檔案還不知道,電腦的運作效能當然是每況愈下了。修行也是這樣,你是在為你自己增加更多無明習氣的「垃圾檔案」?還是在修正意根所主導的這個系統的缺陷,讓整部電腦的效能更順暢?這是所有修行人都不能等閒視之的。
 
     很不幸的,大部分的眾生很難脫離無明的纏繞、糾葛,無始以來在主系統程式上揹了無量無邊的「垃圾檔案」而難以自拔。無明煩惱的習氣由過去世而來,它在此世週而復始的重現並增強,也終將由如來藏執持而流轉至下一世,因為意根不是執持者,而意識不能去到下一世。這些形成無明的纏繞、糾葛,與名言習氣中之表義名言和顯境名言的交互運作,有著極密切的關係。這個系統在觸五塵境和其上面所現之法塵境的同時,早已透過顯境名言而了別完成,並兵分二路啟動所有相應之行為,包括後來意識所思惟運作之表義名言的種子流注。而這二種名言習氣的運作,又影響到有支習氣與我執習氣的形成,也終將又繞回來影響名言習氣自身,並且影 響到未來世顯境名言的勝劣果報。在此限於篇幅,無法贅述。這意思主要是說:凡是落入意識境界中的人,都無法擺脫各種惡法制約的不斷增強。只有遠離見聞覺知的知,確實現觀見聞覺知的知,正是生死流轉的根本,才有可能擺脫惡法習氣的制約,漸漸邁向成佛境界;這是一切大乘佛法修行人的首要之務,所以在《楞嚴經》 中 佛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正是此意。 
 
     而在意根末那與意識覺知心互動的過程中,如來藏的配合是不能缺席的,也是必備的,而且如來藏才是儲存所有檔案的海底深處,也是讓一切運作的根源。祂雖儲存 了許多的染、淨法種以供七轉識提取、使用,但祂本身卻從來不貪、不取、不會六塵境,由於祂的清淨法性及永離善染兩邊的法性,才能如明鏡一般的容納一切有漏、無漏之有為法相,也才能顯發出其清淨、無為的真如法相。當您證取祂後,並轉依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功德性,就能逐漸深入體會世尊於《楞嚴經》中所說:「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之真義




 《正覺電子報第31期 頁89~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