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集中提到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雜阿含經》卷一)

 

      但是根據上面的解釋,有人是以為色、受、想、行、識五陰滅盡,得到消滅五陰熾盛苦的寂靜,如此就是 佛法所說的寂靜法;可是把五陰滅盡,是斷滅法,不是真實的寂靜法;因為若五陰滅盡了,就無法了,當然不會是「寂靜法」──「寂靜的法」;這也是當初阿羅漢心中生疑:「斷我見、我執已,捨壽而滅盡五陰、十八界法,雖名無餘涅槃,豈非斷滅?」;阿羅漢由於害怕落入「斷滅見」而心生恐怖,所以去請教 佛陀, 佛陀才告訴阿羅漢,五陰雖滅盡,仍有一本自清涼寂靜的「如來藏」獨存,如來藏令二乘涅槃不墮斷滅空;所以「斷滅法」與「寂靜法」這兩者之間可是「差之毫里,失之千里」,請看以下的「無餘涅槃」、「涅槃之真義」義理,便知何謂「寂靜法」了。

  

1.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10

無餘涅槃

      聲聞緣覺菩提行者,若證解脫果而不迴心大乘者,捨壽時必取無餘涅槃,彼時則必滅卻十八界法,將自我滅盡;如是滅盡十八界我者,覺知心等六識滅盡、意根滅盡、色身滅盡、六塵滅盡,完全滅盡之後,不再有世間眾生之自我存在,唯餘真心第八識如來藏獨存,無有能覺知者,亦無所覺知之六塵;無有能思量作主之我,亦無有所思量作主之六塵對象,一切法空,唯餘離見聞覺知之第八識如來藏獨存,故名無餘涅槃、涅槃境界。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宗門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3月二版三刷)

  

      成就有餘涅槃之修證已,捨壽後不現中陰身,亦不受生,名為無餘涅槃。是故涅槃不須吾人為彼增益,本來已在,吾人唯須修除覺知心對覺知自性之執著,捨壽後滅卻覺知心之自己,令涅槃本際之第八識不復受生,則永離五受,是名無餘涅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宗門血脈》公案拈提第四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5月再版)

  

2.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1

涅槃之真義

       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涅者不增,槃者不減;涅者不來,槃者不去;涅者不斷,槃者不常;離於兩邊,即是涅槃。如 佛世尊於四阿含諸經中所言:涅槃寂靜者,乃是滅盡十八界法,唯餘入無餘涅槃前之十八界所緣之「第八識」不復受生,名為涅槃。涅槃若非絕對寂靜,則違三法印(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無常)若有意識覺知心住於「涅槃」中,則彼涅槃名為有我,意識是我故,意識所依之意根亦是我故,意識不能外於意根而有故,則違第一法印─諸法無我。若有意識住於「涅槃」中,則彼涅槃非真實寂靜,則違第二法印─涅槃寂靜。若有意識覺知心住於「涅槃」中,則涅槃非常住法,是無常變易法,不離意識知心行故;若謂意識永不滅故、涅槃非無常,則意識心行應非無常,則違佛說「諸行無常」正理,進退失據。是故涅槃絕對寂靜,無餘涅槃位中十八界俱滅,無我、無境界、無心行,唯餘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無所住,不復受生,名為涅槃。所以佛說涅槃無有境界,無有知者,無我我所,一切寂滅,究竟寂滅。因此不生亦不滅,不來亦不去,不增亦不減,不垢亦不淨,不常亦不斷;永遠離兩邊,這就是涅槃,而涅槃是指如來藏自住的境界相。因為如來藏沒有我性:祂沒有五蘊的我性、十二處的我性、十八界的我性、六入的我性,所以祂是無我性的。正因為這個無我性,所以祂才是涅槃。因此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別名,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現象而立名,非離如來藏而有涅槃可証,是故涅槃非是死已斷滅。當你證得如來藏以後,你發覺如來藏本來就不生也不滅;祂沒有出生過,無始以來就這樣一直存在著;只有從來不生的法才能不滅,凡是有生的法終究會滅。不生就是涅,不滅就是槃,不生不滅涅槃。證悟後也可以發現,當十八界自我都還存在著,就已現前觀察自己的如來藏本心離見聞覺知、離十八界獨存的境界,那時不生亦不滅,究竟寂滅;這樣究竟寂滅的境界,即是涅槃。而滅盡五陰十八界而只剩下如來藏,才叫作涅槃。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狂密與真密》第四輯、《楞伽經詳解》第三、五輯、《維摩詰經講記》第一、二、五輯、《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及《真假開悟》,佛教正覺同修會)

 

3.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1/4

寂滅是菩提

 

    第八識如來藏滅諸相,祂從來不在六塵諸相中,是這樣離諸相的;沒有六塵相應而又自在運作的,那當然是寂滅境界,所以說寂滅才是菩提。 只有排除覺知心及六塵諸相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寂滅。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維摩詰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 北),20084月初版二刷) 

二. 

《雜阿含經》卷5
佛告火種居士:「我為諸弟子說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如實觀察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彼學必見跡不斷壞,堪任成就,厭離知見,守甘露門,雖非一切悉得究竟,且向涅槃。如是弟子從我教法,得離疑惑。」」(CBETA, T02, no. 99, p. 36, c15-22)

 

上述經文中說:
「彼學必見跡不斷壞,堪任成就,厭離知見,守甘露門」~~

所得知見不是滅盡五陰以後就成為斷壞法,他們都有智慧堪任成就厭離五陰的知見,可以固守甘露門。

 

       若不能了知自我五陰全部滅除後並非斷滅,而是另有常住的本際、實際、如來藏、真我寂靜獨存,像這樣了知滅除五陰之後不是斷滅空,才有可能斷除我見而邁向證取涅槃的修道過程。但若身為法師,沒有這種正確知見,分不清「斷滅法」與「寂靜法」之間的分際,而把法講錯傳錯了,當然也不是 佛陀所說的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