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名為斷滅見者?就是否定法界中確有永恆長住的本住法存在者,只相信眼前生滅的現象界,即名為斷見論者。佛陀就是因為斷除斷見,確認並實證此永恆長存的本住法,並依之修行無數劫而成就佛道。因此,否定法界有永恆長住的本住法者,當他讀到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必須滅盡五蘊而不受後有,不免會認為那就是斷滅空,誤以為斷滅空就是涅槃,所以這類人就是斷見者;而悲智否定有本識,正好是這樣否定本住法如來藏的斷滅見者,正是佛陀所破斥的斷見外道。

云何名為常見者?就是相信法界中確有永恆長住的本住法存在者,但是卻將眼前生滅的現象界,或將想像之法──譬如離念靈知心意識,錯當作永恆長住的本住法,說之為常,即名為常見論者。佛陀就是因為斷除常見,實證此永恆長存的本住法,而沒有錯認本住法,並依之修行無數劫而成就佛道。因此,錯將生滅之法或想像之法,當作是法界有永恆長住的本住法者,就是常見者。而悲智也正好是這樣錯認本住法為意識的常見者,落入意識境界中而無所覺。此部分將於後文舉證分析。

因此,佛陀教導一切佛弟子要斷除斷常二見。只有真斷「斷、常」二見者,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凡是落入斷常二見者,只是外道,皆非真正的佛弟子──連解脫道中的聲聞法弟子都不是;因為,凡是真修解脫道的聲聞弟子,都承認實有無餘涅槃中的第八識如來藏,才有可能實證初果,否則連初果都不能證得。

其實,永恆常住的本住法,不論佛陀出世弘揚或不出世弘揚此本住法,法界中的本住法本來就永恆存在;否則,現象界中的一切有情眾生,都將成為無因唯緣而生的眾生,成為龍樹菩薩所破斥的「諸法無因生」的外道,三界世間也就沒有因果律可言。而且,佛陀對本識的存在,有各種不同方式的開示,不一定使用第八識的名稱,例如阿含部的《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1,世尊為白衣金幢外道解說因果律的所依時如此開示:「由此應知法爾如是,白衣!是法本來,最上最大,最極高勝;如是正見諸法本母,是即增上,畢竟歸趣。」(此經雖然是悲智所要否定與推翻的阿含部單本經,但從此經可看出與後舉《雜阿含經》對永恆常住的本住法之存在有極高的一致性,由此可知阿含部諸經的一致性,故皆是真經;詳細辨證真偽經的議題,將在後文中解說)說明因果律不是依於只能存在一世的意識而存在,是依諸法本源、諸法之母的第八識本識而存在。因此,斷常二見的判定,實依法界的事實作為判準,而非只是依經論的文獻證據;這涉及法界實相親證與否的現量觀察,並非落入識陰境界而未斷常見的悲智所知。

然而,在阿含經中確有本住法「本心」存在的文獻證據。這是所有自稱懂得佛法而落入斷滅見者,所不願引用的文獻證據。例如《雜阿含經》卷44第1178經:

時有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命終;念子發狂,裸形被髮,隨路而走,至彌絺羅菴羅園中。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圍繞說法,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慚愧羞恥,歛身蹲坐。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取汝鬱多羅僧與彼婆四吒婆羅門尼,令著聽法。」尊者阿難即受佛教,取衣令著。時婆羅門尼得衣著已,至於佛前,稽首禮佛,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其說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說法次第,乃至信心清淨,受三自歸。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彼婆四吒優婆夷於後時,第七子忽復命終,彼優婆夷都不啼哭憂悲惱苦

 

此經文在《正覺學報》第四期中如此詮釋:

經文描述婆四吒婆羅門尼六個小孩連續死亡,因為痛苦思念的關係而發狂,裸身散髮到處奔跑而來到佛陀說法的彌絺羅菴羅園中。婆四吒婆羅門尼遠遠地看見佛陀在無量大眾圍繞中說法;才看到佛陀說法的場景,婆四吒婆羅門尼就找到自己的本心(見已,即得本心)。婆四吒婆羅門尼找到本心之後,便清醒過來而發現自己裸身散髮的窘況,立即縮起身體蹲坐在地。最後當婆四吒婆羅門尼第七個小孩又忽然死亡時,她已不再啼哭憂傷。這是本文所舉阿含部經典中的第四則公案,此公案所探討的佛法義理限於篇幅,略不申論。……從《雜阿含經》第1178經描述「世尊無量大眾圍繞說法,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的場景,即是佛陀在第二轉法輪般若時開演大乘般若諸經,而大乘菩薩婆四吒婆羅門尼在「遙見世尊」的當下實證第八識真心的場景。因為當時二乘聲聞緣覺與大乘菩薩共同參與般若法會,所以當場親見的二乘人也可以知道這是大乘菩薩見道,是實證第八識如來藏的公案,所以記載為「見已,即得本心」。因此《雜阿含經》第1178經,即是佛教三乘的修行者共同見證大乘經典由佛陀親自演說的文獻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